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权利制约权力论

权利制约权力论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山东人民出版社
  • 作者: 菅从进
  • 出版日期: 2010-06-01
  • 商品条码: 9787209047234
  • 开本: 32开
  • 出版年份: 2010
定价:¥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权利制约权力论》:法理文库。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上篇基础理论,内容包括权利人格主体与民主宪政国家、民主宪政的曲折行进与历史昭示;中篇内在制度论,内容包括权利的防御权能与公权主体的消极义务等;下篇辅助体制论,内容包括分权制衡体制的历史根据、现代民主宪政的基本政体选择等。
目录

导言
上编 基础理论
编首语
第一章 权利人格主体与民主宪政国家
一、权利是什么
二、权利人格主体的生成及其社会本体地位
三、民主宪政国家的社会根据和基本向度

第二章 民主宪政的曲折行进与历史昭示
一、19世纪以前的西方民主立宪
二、19世纪初至“一战”前的西方民主宪政
三、“一战”以来的西方民主宪政
四、西方民主宪政曲折行进的历史昭示
五、社会主义民主宪政与权利制约权力

中编 内在制度论
编首语
第三章 权利的防御权能与公权主体的消极义务
一、权利的防御权能及其属性
二、权利的防御权能的主要指向
三、公权主体的消极义务与法律确认

第四章 权利的受益权能与公权主体的给付义务
一、权利的受益权能及其属性
二、权利的受益权能的主要指向
三、受益权能与公权主体的两种积极义务
四、公权主体的给付义务与法律确认

第五章 权利的救济权能与权力制约
一、权利的救济权能及其属性
二、权利救济权能的发展
三、权利的获赔权能与国家赔偿立法
四、公力救助义务及其合理配置

下编 辅助体制论
编首语
第六章 分权制衡体制的历史根据
一、大视域下的分权制衡体制范畴
二、古典市民社会的分权制衡体制
三、城市市民社会的分权制衡体制
四、现代分权制衡体制:以英国为例
五、分权制衡体制的基本特征

第七章 现代民主宪政的基本政制选择――是“议行合一”还是合理的分权制衡
一、“议行合一”的肯定说与否定说
二、“议行合一”的实践性问题
三、分权制衡体制的现实性

第八章 分权制衡体制与权利确认
一、应有权利
二、现代社会主体的应有权利
三、分权制衡体制与权利确认的充分化

第九章 分权制衡体制与权利制约权力的实现
一、民意机关制衡行政与权利制约权力
二、司法审查行政机制与权利制约权力
结语
后记
摘要
    一、19世纪以前的西方民主立宪
    在19世纪以前,现代民主立宪事实上仅在英、美、法三国得到相应程度的建立。其中,在英、美两国,民主宪政制度得以初步但却较为稳定的确立,相应的民主立宪主义理论,也在与各种思潮的较量中确立了主体地位;而在法国,初步建立的民主宪政体制很快为不断激进的革命涤荡,换来的却是个人独裁的建立,预示着法国的民主宪政之路必定格外艰难曲折。
    (一)英国民主宪政:确立与初步发展
    主流观点认为,在英国乃至人类的民主宪政目前,*先出现的是以英王任意征税和剥夺个人权利为宗旨的《自由大宪章》(1215);但这并不是新兴的市民阶级同王权斗争的结果,而是封建贵族同国王争权夺利的产物。不过,资产阶级化的英国新贵族,逐步赋予了传统封建特权和自由以市民社会人权的性质。1628年,新兴的市民阶级以《自由大宪章》为基础,在同专制国王的斗争中制定了《权利请愿书》。该法规定,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征税;国王不能对任何人实施非法拘禁。该法体现了以财产权和自由权专制王权的社会要求。由于查理一世不遵守这一法令,1640年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专制王权的统治,建立了英吉利共和国。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