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水致疾病风险与饮水安全技术

水致疾病风险与饮水安全技术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黄河水利出版社
  • 作者: 陈维杰
  • 出版日期: 2010-09-01
  • 商品条码: 9787807347798
  • 版次: 0
  • 开本: 16开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10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水致疾病风险与饮水安全技术》由黄河水利出版社出版。
内容简介
全书共分十章,分别为绪论、水质常规指标(上、下),饮用水中消毒剂常规指标、水质非常规指标、饮用水常规处理技术、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管道分质供水、应急安全供水、饮用水源保护等。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评价了各类饮用水源水的性质与测定、处理技术,既注重新成果的应用,更注重突出实用性,相信对新标准颁布实施后的水处理工程建设与管理,以及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健康饮水能够起到应有的借鉴与帮助作用。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水的性质
1.2 水循环
1.3 水污染
1.4 水质标准
1.5 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
知识链接
[1]安全的饮水
[2]天然水的分类

第2章 水质常规指标(上)――微生物指标与毒理指标
2.1 总大肠菌群
2.2 耐热大肠菌群
2.3 大肠埃希氏菌
2.4 菌落总数
2.5 砷
2.6 镉
2.7 铬(六价)
2.8 铅
2.9 汞
2.10 硒
2.11 
2.12 氟化物
2.13 硝酸盐
2.14 三氯甲烷
2.15 四氯化碳
2.16 溴酸盐
2.17 甲醛
2.18 亚氯酸盐
2.19 氯酸盐
知识链接
[1]酶、核酸与蛋白质
[2]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

第3章 水质常规指标(下)――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及放射性指标
3.1 色度
3.2 浑浊度
3.3 臭和味
3.4 肉眼可见物
3.5 pH值
3.6 铝
3.7 铁
3.8 锰
3.9 铜
3.10 锌
3.11 氯化物
3.12 硫酸盐
3.13 溶解性总固体
3.14 总硬度
3.15 耗氧量(CODMn)
3.16 挥发酚类
3.17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
3.18 总α放射线
3.19 总α放射线
知识链接
[1]有机物污染指标
[2]水质监测的基本方法与常用仪器

第4章 饮用水中消毒剂常规指标
4.1 氯气及游离氯制剂
4.2 氯胺消毒
4.3 二氧化氯消毒
4.4 臭氧消毒
知识链接
[1]常用消毒方法的基本特点
[2]饮用水中的THMs和TOX

第5章 水质非常规指标项目概述
5.1 贾第鞭毛虫
5.2 隐孢子虫
5.3 锑
5.4 钡
5.5 铍
5.6 硼
5.7 钼
5.8 镍
5.9 银
5.10 铊
5.11 氯化氰
5.12 一氯二溴甲烷
5.13 二氯一溴甲烷
5.14 二氯乙酸
5.15 1,2-二氯乙烷
5.16 二氯甲烷
5.17 三卤甲烷
5.18 1,1,1-三氯乙烷
5.19 三氯乙酸
5.20 三氯乙醛
5.21 2,4,6-三氯酚
5.22 三溴甲烷
5.23 七氯
5.24 马拉硫磷
5.25 五氯酚
5.26 六六六
5.27 六氯苯
5.28 乐果
5.29 对硫磷(1605)
5.30 灭草松
5.31 甲基对硫磷
5.32 百菌清
5.33 呋喃丹
5.34 林丹
5.35 毒死蜱
5.36 草甘膦
5.37 敌敌畏
5.38 莠去津
5.39 溴氰菊酯
5.40 2,4-滴
5.41 滴滴涕
5.42 乙苯
5.43 二甲苯
5.44 1.1-二氯乙烯
5.45 1,2-二氯乙烯
5.46 1,2-二氯苯
5.47 1,4-二氯苯
5.48 三氯乙烯
5.49 三氯苯
5.50 六氯丁二烯
5.51 丙烯酰胺
5.52 四氯乙烯
5.53 甲苯
5.54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
5.55 环氧氯丙烷
5.56 苯
5.57 苯乙烯
5.58 苯并[a]芘
5.59 氯乙烯
5.60 氯苯
5.61 微囊藻毒素-LR
5.62 氨氮
5.63 硫化物
5.64 钠
知识链接
[1]“三致性”毒物
[2]微生物与腐殖质

第6章 饮用水常规处理技术
6.1 混凝
6.2 沉淀
6.3 澄清
6.4 过滤
6.5 消毒
知识链接 水处理方法概要

第7章 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
7.1 活性炭吸附
7.2 离子交换
7.3 臭氧氧化与生物活性炭
7.4 膜分离技术
知识链接 深度净化水

第8章 管道分质供水
8.1 管道分质供水概述
8.2 管道分质供水的水质要求
8.3 管道分质供水工程设计
8.4 管道分质供水系统计算与部件规格选择
8.5 管道分质供水的卫生管理
知识链接 饮用水输配水管材的生产工艺与卫生要求

第9章 应急安全供水
9.1 应急安全供水的必要性与特点
9.2 应急安全供水的水源
9.3 应急安全供水设备
9.4 不同供水方式成本分析
知识链接 特征污染物与常用处理方法

第10章 饮用水源保护
10.1 饮用水源的分类与特点
10.2 饮用水源污染及危害
10.3 饮用水源水质标准
10.4 地表水源保护
10.5 地下水源保护
知识链接 地下岩层含水简况
参考文献
摘要
    水体排放污染物质的策源地和场所称为水体污染源。
     水体污染物大体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自然过程(例如大气降落物、岩石风化、有机污染物自然降解等)产生。例如河流上游的某些矿床、岩石和土壤中的有害物质通过地面径流和雨水淋洗进入水体,这种自然污染源具有长期性和持久性,但一般认为这种缓慢自然过程产生的污染只能算是水体中的沾染物。二是水在应用过程中,如工农业生产等社会、经济活动中产生的废水以及生活污水、城市污水等。当前,对天然水造成较大危害的是第二种污染源,即人为污染源。全世界每年排放的污水达4260亿m3,造成河流稳定流量的40%左右和55000亿m3水体被污染(据另一统计资料,全世界每年排入水体的污水量达7000亿m3,被污染的水量达85000亿m3)。我国2000年排放的污水总量约为620亿m3(20世纪80年代年均为310亿m3、90年代年均为435亿m3),造成近40%的河段水质达不到Ⅲ类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90%的城市水域环境污染严重、50%以上的重点城镇水源地不符合饮用水质量标准,其污染源主要是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其严重恶果就是造成区域性的水质型缺水(水质型缺水指因水源的水质达不到国家规定的饮用水水质标准而造成的缺水)。
     1.3.1.1工业废水污染源
     各种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排出的生产废水、生产污水、生产废液等统称为工业废水。工业废水是当前人为污染源的头号策源地,其毒性和危害最为严重,且在水中不易被净化。工业废水往往所含成分十分复杂,一般很难对其作出明确的分类。表1-2按废水中所含污染物种类列举了与其相应的各种污染源。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