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转型期就业潜力研究

中国转型期就业潜力研究

  • 字数: 214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曾学文
  • 出版日期: 2010-01-01
  • 商品条码: 9787303106264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10
定价:¥2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对就业潜力深化研究的成果, 也是国内系统研究就业潜力不多见的专著。该著作在对就业理论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 提出了就业潜力的概念及中国就业潜力的影响因素, 论证了资本与技术、经济制度变迁、经济结构变迁和宏观经济政策是中国转型期影响就业潜力的四大因素, 得到了若干重要的实证结论。
作者简介
曾学文,经济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农村金融研究所所长,现挂职担任中国农业银行战略管理部总经理助理,兼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员、西南财经大学特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市场经济。农村金融等。主持重量、省部级项目8项,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统计研究》、《财贸经济》等报刊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参与的课题成果曾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全国“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就业潜力研究的理论述评
第三章  资本与技术变动对就业潜力影响的分析
第四章  经济制度变迁对就业影响的分析
第五章  经济结构变迁对就业潜力影响的分析
第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对就业潜力影响的分析
第七章  就业潜力的综合测算
第八章  中国就业可持续与就业潜力开发战略
参考文献
后记
摘要
    (一)理论分析法
     理论分析法是进行实证分析和建立计量模型的基础。本书在进行理论分析时,强调西方经济理论与转型经济理论相结合,综合运用了新古典就业理论、新保守主义就业理论、传统凯恩斯就业理论、新凯恩斯就业理论、传统经济增长理论、新经济增长理论、转型经济理论及发展经济学的基本原理。通过这些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本书提出了就业潜力的经济学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按照经济学内在的逻辑分析,将影响就业潜力的因素归纳成资本与技术、经济制度变迁、经济结构变迁和宏观经济政策四个基本方面。同时,对就业潜力与上述四个方面的关系进行了理论述评,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二)实证分析法
     本书以中国转型期就业潜力分析为背景,对1978-2007年资本与技术、经济制度与结构变迁及宏观经济政策对就业潜力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较为详尽地阐述了影响就业潜力各个方面因素的具体作用。实证分析强调理论分析与中国国情相结合,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因素对就业潜力影响的机制、方向和程度,得出若干重要的分析结论,为综合计量模型分析与政策建议提供了依据。
     (三)计量模型分析法
     本书的计量模型包括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生产函数模型和投入产出模型等。其中一个突出特点是进行变量相关分析时,运用了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