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西方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 字数: 62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作者: 高本权
  • 出版日期: 2010-03-01
  • 商品条码: 978750952014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10
定价:¥43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西方经济学是高校财经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比较系统地介绍了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共同接受的有关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和政策。从市场经济角度来说,这些理论和政策在一定意义上具有一般性,对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和实践运行方面有借鉴意义。
本书最初编写于2000年,编著中参考了当时国内外的许多优秀教科书,它们主要包括:尹伯成主编的《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三版);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年版);黎诣远主编的《微观经济分析》、《宏观经济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宋承先主编的《现代西方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梁小民著《高级宏观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范家骧等主编的《西方经济学》(中国经济出版社1992年版);魏埙等主编的《西方经济学》(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梁东黎、刘东主编的《微观经济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厉以宁主编的《西方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美)斯蒂格利茨所著的《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1997年版);(美)多恩布什和费希尔所著的《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美)平托克和鲁宾费尔德所著的《微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本书再版适当地吸收和补充了当今西方经济学领域中的一些新理论和新观点,力求使内容更为全面,叙述更为简明、易懂。
摘要
    一、经济资源的稀缺性和经济学的产生
     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诞生至今已有200多年。为什么会产生经济学呢?西方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客观存在的稀缺性(Scarcity)催生了经济学。按照他们的看法,人类之所以要进行生产活动,是为了满足自身的消费欲望(Wants),假如人们的消费欲望以及由这些欲望所引起的对物品(Goods)和劳务(Service)的需要(Needs)是有限的,而满足需要的手段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便不会产生稀缺性问题,经济学也就不会产生。可是,实际上在人类社会中,生产资源以及用它们生产的产品总是既定的,而人类的欲望是无限的,由此便产生了稀缺性问题。
     西方经济学家把满足人类欲望的物品分为"自由物品"(FreeGoods)和"经济物品"(EconomicGoods)0前者是指人类无须通过努力就能自由取用的物品,如阳光、空气等,它的数量是无限的;后者是指人类必须付出代价方可得到的物品,即必须借助生产资源,通过人类加工出来的物品。"经济物品"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它的数量是有限的。
     按照美国学者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Maslow)关于欲望或需要层次的解释,人的欲望或人的需要可分为五个层次:第一,基本的生理需要,即生存的需要,这是大力度优惠层的需要。第二,安全的需要,即希望未来生活有保障,如免于伤害、免于受剥夺、免于失业等。第三,社会的需要,即感情的需要,如爱的需要、归属感的需要。第四,尊重感的需要,即……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