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方碑村试验

方碑村试验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作者: 何志毅
  • 出版日期: 2010-09-01
  • 商品条码: 9787313048349
  • 开本: 16开
  • 出版年份: 2010
定价:¥2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方碑村试验:“一帮一”灾后乡村家园重建计划》:方碑村试验,对于受助者而言,某种程度上是在检验和培养受助者的诚信意识、自立意识以及市场意识;对于援助者而言,在于倡导利他意识,提升互信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正所谓“帮你,帮我,帮我们”。――作者语
政府是阳光,企业是电光。个人是烛光,“光电烛”计划是“一帮一”模式的基本出发点,虽然每个人只是一支蜡烛。但众多蜡烛则可以产生无限光明。
内容简介
本书以叙事、论述及媒体报道等手法, 翔实记录了方碑村遭受“5·12”地震巨大创伤后, 在“一帮一”灾后乡村家园重建计划的援助下, 如何走过从抗灾救灾到住房重建, 再到生产自救的艰难历程, 真实反映了“一帮一”模式在中国的实践现状及社会效应, 也客观反映了方碑村试验存在的不足, 引发了对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帮困话题的种种思索。
作者简介
何志毅,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交大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复旦大学博士学位;北京大学博士后。曾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博导、院长助理及北京大学管理案例研究中心主任;曾赴瑞士IMD、美国通用电器管理学院、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进修及做访问学者。 主要研究领域为品牌、企业文化、战略管理,至今已出版了三部专著,主编了二十多本案例集。    何志毅同时还担任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大学华人企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北大商业评论》杂志执行主编,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同盟副会长兼秘书长。
目录
教授的恳请信
村民的感谢信
第一部分 走进方碑村
初识方碑村
方碑村小学的五星红旗
灾区考察纪实
废墟上的对话
方碑村纪事:四川地震的农村样板
村里来了志愿者

第二部分 “一帮一"模式的提出
方碑村:“一帮一”灾后家园重建试验
帮扶计划可行性调查
“一帮一”灾后乡村家园重建计划之一――方碑村试点住房建设
“一帮一”灾后乡村家园重建计划之二――方碑村试点生产建设
“一帮一”灾后乡村家园重建计划之三――方碑村试点公共设施
和文化建设
方碑村灾后重建计划答疑
募资为何优先用于住宅重建?

第三部分 “一帮一"在行动
方碑村标本:中国版尤努斯在行动
七教授筹款142万借给灾区建房
七个教授重建一条村
绵阳安县:走进7位教授“化缘”援建的“样板村”
方碑村“一帮一”借贷:农民也是诚信的
方碑村再获49万借款
曹家14万援建7家人
上海地区启动“一帮一”灾后乡村家园重建计划

第四部分 方碑村模式
“一帮一”模式的意义
人民网访谈录:何志毅谈“一帮一”灾后乡村家园重建计划
值得关注的“汶川答卷”
教授们的村庄
方碑村重建家园纪实
华西视点:方碑村试验
51人借钱北京占五成四川仅1人
商界:方碑村试验
方碑村试验:借你一个震后新家
黄土镇方碑村创新灾后农房建设模式
光电烛:“一帮一”的方碑村重建试验
地震灾区的民间小额贷款试验
信用换重建资金
“5年后能收回95%借款,这种灾区重建模式就算成功”
第五部分 方碑村的未来
方碑村185户群众喜迁新届
摘要
    毕竟多了份温暖。还有什么比灾难中亲人无损、灾难后相依为命更难得因而更值得珍惜的呢,一如他们的知足?
    王燕妮,是绵阳医专的大二学生,读药剂学专业。如果没有地震,她应该正和同学们在医院里实习。看到我们来,她热情地拉着我们去她家里做客。她的家原是修葺一新的四间平房,地震把房子摇出了裂缝,厨房的一面墙也倒了。虽然晚上他们也要在房子旁的三色布帐篷里过夜,不过比其他家庭幸运的是,他们还可以在家里的厨房里做饭;白天热了,还可以在堂屋里坐着吹吹风扇;很重要的是全家人――爸爸、妈妈、燕妮和妹妹,健健康康,安然无恙。他们依靠打工支撑起生活的梦。燕妮的爸爸在外面做装修工,好的话一年可以挣一万多元,不过光是燕妮每年四千元的学费和每月四五百元的生活费加起来差不多也要一万元,一正一负,基本相抵,聊胜于无。不过这并没有影响燕妮爸爸的打工积极性,燕妮的爸爸是个爱家的爸爸,敦厚的他和我们坐在一起总是笑眯眯的不说话,燕妮说:“我爸爸就像个女人一样,不喜欢到远地方打工,打工范围从来不超出四川。”说接近家人哈哈大笑,我们也跟着乐。这个四川汉子为了照顾妻女而选择就近打工,没有什么能比这一家人其乐融融坐在一起更让人欣慰的了。
    方碑村留给我们印象很深的不是物质财富几近于无的现实,而是村民们面对现实的那份坦然和精神家园的执着富足。虽然栖身的房舍毁掉了,可是村民们的精神家园并没有坍塌。我不禁想起绵阳附近起伏的群山上,一株株的松树紧凑地排列,延绵成一条曲线,就像一队人马背负着希望矢志不渝地行进。
    这是受灾程度轻重有别、生存支柱各自迥异、现实困难也有所不同的三个灾区样本。北川城,原本城内自有一套生态循环系统,不过受灾很严重的北川必须择地另建新城,遗留下来的老城将为地震遗址博物馆吊唁逝者、提醒世人。羌家乐区域,本就有致富的拿手本领,地震程度稍轻,并没有毁掉赖以生存的生态资源,村民们对于重建羌家乐志在必得,很需要和很期待的就是恢复基础设施,比如道路的修复和水源问题的解决。方碑村,灾难级别属于中等,很让人欣喜的是村民们的高觉悟,不等不靠,打算在援引社会援助的基础上,以自救为主,村民们因而呈现出一种快乐祥和的精神面貌。这也许是地震背后很丰厚的收获。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