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哲学的慰藉(中英双语插图本.精装)

哲学的慰藉(中英双语插图本.精装)

  • 字数: 264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 作者: (英国)阿兰·德波顿
  • 出版日期: 2010-02-01
  • 商品条码: 9787532749379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出版年份: 2010
定价:¥37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作者简介
阿兰·德波顿(AlaindeBotton),英伦才子型作家,生于1969年,毕业于剑桥大学,现住伦敦。著有小说《爱情笔记》(1993)、《爱上浪漫》(1994)、《亲吻与述说》(1995)及散文作品《拥抱逝水年华》(1997)、《哲学的慰藉》(2000)、《旅行的艺术》(2002)、《身份的焦虑》(2004)、《幸福的建筑》(2007)、《工作颂歌》(2009)、《机场一周:希思罗日记》(2009)。他的作品已被译成二十几种文字。
目录
哲学不只是慰藉(推荐序)
译序
第一章 对与世不合的慰藉
第二章 对缺少钱财的慰藉
第三章 对受挫折的慰藉
第四章 对缺陷的慰藉
第五章 对伤心的慰藉
第六章 困难中的慰藉
……
摘要
    每个社会都有一套观念,应该相信什么,如何待人接物,否则就会遭到怀疑,不容于众。这些社会规范有的是用法律条文明文规定的;更多的则是在一个庞大的伦理和实践的判断体系中本能地遵循的,这个体系叫做“常识”,它命令我们穿什么衣服,采用什么理财标准,尊重什么样的人,遵守什么礼节,以及过什么样的家庭生活。如果对这些规范提出疑问,就会被视为怪异,甚至故意挑衅。常识之所以被悬置起来而不容置疑,是因为人们把它的判断都视为天经地义,不必加以审视。
    例如,在平常的谈话中提出问题:我们社会认为工作的目的应该是什么;或是问一对新婚夫妇他们决定结婚的动机是什么;或是向度假的人打问他们旅行的详细设想,都是不合规矩的。
    古希腊人也有那么多的常识规范,并同样固执地恪守这些规范。有一个周末,我在布卢姆斯伯里一家二手书店中浏览,看到一套本意是作为儿童读物的历史丛书,里面有许多照片和精美的插图。

    ……<!--  properties end-->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