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传播学评论(第四辑)/传播媒介与社会空间特辑

中国传播学评论(第四辑)/传播媒介与社会空间特辑

  • 字数: 267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02-01
  • 商品条码: 978730906972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10
定价:¥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中国传播学评论.第4辑:传播媒介与社会空间特辑》:“发现上海”——《申江服务导报》都市空间生产分析 孙玮
女足的媒介再现:“适时而现”的铿锵玫瑰 褚悦闻
复合媒介环境下的受众行为洞察 郑维东 佟菁菁
表达与行动——透析“抵制家乐福”事件中的媒介影响 陈红梅
内容简介
《中国传播学评论.第4辑:传播媒介与社会空间特辑》主要内容简介:《评论》第一辑面世后,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不久即告售完,并被广泛转载、引用,这是对我们的优选激励;同时,有不少读者对《评论》予以评头论足,从内容到形式都提出了诸多中肯的改进意见,在此谨表衷心的敬意和谢忱!
这一辑《评论》也将以其精彩纷呈的内容、各具特色的风格、兼容并包的方针,继续为学术增辉,为社会造福,并期盼读者诸贤一如既往,不吝指教。
目录
导言 孙玮
圆桌对话
传播媒介与都市空间生产
传播媒介·都市空间
都市构形的可通约性:  形象、想象与共同在场 周诗岩
“发现上海”——《申江服务导报》都市空间生产分析 孙玮
绘制合作领域地图——从SO项目看传播的组织功能 谢静
网络社区作为公共领域的可能性探讨——走进“范跑跑” 刘洪岩 马宇歌
城市媒介形象:中国新闻体制下历史和现实的建构 江根源 季靖
女足的媒介再现:“适时而现”的铿锵玫瑰 褚悦闻

传播媒介·社会·文化
复合媒介环境下的受众行为洞察 郑维东 佟菁菁
论媒介融合的文化形态与文化权力 纪莉
“印象”的危机——谈“印象系列”山水实景剧视觉机制对传统审美的消解
刘燕
重建上海的“现代性”:一份杂志与它的“城市” 曾一果
表达与行动——透析“抵制家乐福”事件中的媒介影响 陈红梅
从上海2008动漫展看近期青少年动漫需求 郭虹 邬佳力
新闻传媒与公共政策论辩 陈堂发
摘要
    总的说来,大众传媒与第一空间的关系,在现有的传播与媒介研究中,处于非常缺乏、刚刚起步的阶段。这至少有两个原因。其一,新技术的发展,使得大众传媒对于实体空间的介入刚刚开始,这种介入方式随着令人眼花缭乱的媒介形态变化而层出不穷,比如传统大众传媒与新媒体手机的融合方式的传播,就是传播媒介植入日常生活空间的另一种新型方式,这种随身携带的媒介移动空间,既不同于传统大众传媒如电视的家庭固定场所的观看,也异于大屏幕的城市中心的公开参与,这种传播嵌入空间的方式,构筑了大众传媒、都市空间及市民生活的新型关系。其二,由于“空间性”思维方式的缺乏,大众传媒对于实体空间主题的呈现不够充分。即使在直接涉及实体空间的媒介报道中,“空间性”接近未能获得类似“社会性”、“历史性”因素的恰如其分的呈现,“空间性”常常淹没于一般议题中,都市空间的意义因此没有被深入地开掘。
     在第二空间视角中,城市空间则是一种思想性和观念性的领域,是一种想象的构想性空间。如果说第一空间视角更客观地考虑和强调“空间中的物体”,第二空间视角则更为主观,更涉及“关于空间的思想”(爱德华。索亚,2006:14)。
     在过往的传播与媒介研究中,大众传媒与第二空间关系的研究有一个巨大的反差,即大众传媒与第二空间的第一层关系得到特别充分的关注,但第二层关系的研究却是寥寥无几,屈指可数。
     大众传媒与第二空间的第一层关系是,大众传媒构成了一个虚拟的公共空间。这个公共空间的意义在现代社会可谓至关重要、非同凡响。它既承担了在安德森所言的民族国家、城市社区这样现代性“想象的共同体”中进行沟通的关键角色,又在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中演绎了催生舆论、参与公共的政治功能。一直以来,大众传媒的这个虚拟的公共空间被不断地赋予更多的意义。如有学者认为,查尔斯。泰勒构想的以传播媒介为主体的想象性公共空间。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