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黄河晋陕沿岸历史城市人居环境营造研究

黄河晋陕沿岸历史城市人居环境营造研究

  • 字数: 3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作者: 王树声
  • 出版日期: 2010-02-01
  • 商品条码: 978711211461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10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人居环境科学(The Sciences of Human Settlements)是一门以人类聚居(包括乡村、集镇、城市等)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而不像城市规划学、地理学、社会学等那样,只涉及人类聚居的某一部分或是某个侧面。学科的目的是了解、掌握人类聚居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以更好地建设符合人类理想的聚居环境。

本书从人居环境科学和新史学方法的理论出发,以黄河在山西省和陕西省沿岸的11个历史城市为研究对象,旨在探寻原真的中国历史古代城市人居环境的含义,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古代城市的城市设计方法和支撑系统。与此同时,通过对历史城市发展、变迁的历史研究,总结历史常识形态演进、变迁的规律,从而丰富中国人居环境理论,并为本地区历史城市的保护与发展提出建议。
作者简介
王树声,男,1975年8月出生, 山西省闻喜县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博士、副教授、硕士研 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地区人 居环境规划理论与方法、城市规划与历史文化、城市建筑历史与理论。曾于2006年10月至2007年5月在 德国汉诺威大学进修学习。2007年7 月至2009年9月在清华大学建筑学博 士后流动站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从 事研究工作,师从两院院士吴良镛 先生.先后在《城市规划》、《城 市规划汇刊》、《建筑师》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规划设 计项目曾获得省部优秀规划设计一 等奖、三等奖。
目录


1章 引言.............................1

1.1问题的提出..............................................2

1.2研究的意义.......................................3

1.3研究对象的界定................................6

1.4国内外研究的动态...................................... 7

1.5研究的基础理论............................................8

1.6研究结构框架、方法及期望作出的有价值的工作..............11

1.7本书研究中涉及的几个基本概念......................13

2章 区域环境与城镇形态的演进...........................15

2.1黄河概况..............................16

2.2黄河晋陕段的自然与文化环境特点............................18

2. 3城市历史发展简论...........................21

2.4城市的形成原因分类与选址............................28

2.5城市形态的发展............................33

2.6城市形态发展规律的总结...................................38

3章 历史城市人居环境的含义...................41

3. 1城市的功能构成.........................42

3.2城市用地规模比较......................58

3. 3历史城市性质与历史城市人居环境的含义...........................66

4章 城市设计研究............................75

4. 1城市设计要素....................................77

4.2城市设计的精神内涵............................123

4.3城市设计的意境层面...........................130

4.4城市设计的实践途径...........................138

4.5城市设计的含义...........................140

5章 城市支撑系统...............143

5.1防御系统..............................144

5.2交通系统.........................152

5.3给水排水系统.................................152

5.4城市的防洪........................154

6章 历史城市变迁及其保护................................161

6.1历史城市遗存类型及其影响因素..................162

6.2保护与发展模式的选择...........................169

7章 黄河晋陕沿岸历史城市整体发展的构想.................187

7. 1黄河晋陕沿岸城市发展的背景...................................188

7.2城巿化的含义与理论基础.................................191

7. 3黄河晋陕沿岸城市化模式构想...........192

8章 结语.................................199

参考文献.........................................204

后记........................208
摘要


2章区域环境与城镇形态的演进

列曲(曲即河),新中国成立后,经黄河水利委员会考察勘测,确定黄河发源雅拉达泽山,约古宗列曲是黄河的正源,据此,黄河的长度为5464公里;另条为卡日曲。1978年青海省人民政府的黄河河源考察组,认定卡日曲为黄河源,卡日曲比约古宗列曲长25公里。实际上,卡日曲的支流拉浪情曲比卡日更长18公里。如按长度确定黄河正源,黄河正源应为拉浪情曲,黄河的正确度应为5507公里,比原来长度要长43公里。但目前仍通用5464公里。

    河口镇至河南省郑州桃花峪为黄河中游①,干流河道长1206公里,流域面34. 4万平方公里,汇入支流有30条。中游主要处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分严重,是黄河洪水和泥沙的主要来源区。河口镇至龙门(或称禹门口)区是黄河干流上最长的一段连续峡谷,地理学上称"晋陕峡谷",峡谷长702公,落差654米,两岸主要为陡崖,陡崖髙出河面一般在100米以上。这一段流面积13. 2万平方公里,径流仅73亿立方米,但输沙量达8. 5亿吨,占全河总沙量的53%,是黄河的主要泥沙来源区②。峡谷有有名的壶口瀑布,河槽宽仅~50米,枯水水面落差约18米。龙门至潼关(俗称小北干流),河道展宽, 130公里,河道宽浅散乱,冲淤变化剧烈,内有汾、渭两大支流汇人,这些流均源于黄土高原,含沙量很高,到三门峡,河水含沙浓度平均达36. 9千克/ 方米,比中游入口河口镇约高8倍,年输沙量达16亿吨。黄河泥沙大约90% 自中游的黄土高原。潼关至小浪底区间,长240公里,是黄河最后一段峡谷。浪底以下河谷渐宽,是黄河由山区进人平原的过渡河段。……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