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货币论理论

货币论理论

  • 字数: 23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 作者: 禹芳琴
  • 出版日期: 2009-12-23
  • 商品条码: 9787505887039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64
  • 出版年份: 2009
定价:¥1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马克思从三个不同的视角对货币伦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形成了科学的货币伦理思想,也构成了现代货币伦理的理论基础。近代西方进入市场经济之后,尤其进入现代市场经济之后,经济发展和道德的关系问题也十分突出。作为一个重要经济范畴的货币与伦理的关系自然也为西方的伦理学家和经济学家所关注。他们提出的种种理论中有积极合理的因素。编者们依据马克思关于货币伦理的原理,融合西方的货币伦理理论和方法论的积极因素,为当前的货币伦理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和正确的研究方法。
作者简介
禹芳琴,女,1970年生,湖南邵东人。1992年毕业于邵阳学院英语系;2002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伦理学研究所,获哲学硕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为广东金融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副教授。主要从事家庭伦理学和经济伦理学研究,先后在《学术论坛》、《求索》等刊物发表文章十几篇。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货币伦理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的货币伦理思想
    第一节  马克思货币伦理思想的逻辑架构
    第二节  马克思货币伦理思想的内容
第二章  近现代西方货币伦理思想的发展与启示
    第一节  近现代西方货币伦理思想的发展
    第二节  乔治·西美尔货币伦理思想的内容和启示
第三章  货币的伦理意蕴:生产力视角
    第一节  货币生产力与以伦理为核心的文化力
    第二节  货币生产力的伦理肯定
    第三节  货币生产力的伦理负值
第四章  货币的伦理意蕴:社会交往视角
    第一节  货币是社会交往的符号体系
    第二节  货币对社会交往的伦理意义
    第三节  货币对社会交往的道德污损
第五章  货币的伦理意蕴:人性视角
    第一节  货币是人性生成和张扬的载体
    第二节  货币的人性善值
    第三节  货币使人性异化趋恶
结语货币伦理的使命和挑战
参考文献
后记
摘要
    一、货币伦理的提出
     货币作为许多人追逐的目标,和语言一样,是人类伟大的发明之一。语言可以在不同语种之间翻译和流传,货币则可以在不同币种之间进行交易和兑换。货币无处不在。虽然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货币有种种不同的形式,但在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所面临的种种挑战中,货币都扮演了重要角色。
     货币这是经济学的术语,从社会文化视野来说是金钱。无论在现代还是历史上,很多人诅咒金钱,认为金钱是万恶之源,万恶之最,认为"自从有了金钱,人就没有丝毫价值了"。甚至有人认为货币产生的弊端远远超过其带来的好处。"现在,货币成了最粗暴的不公正的工具和压迫人的手段,特别是在那些自称最文明的民族中。"于是有人提出了改变货币名称的设想,但不久就破产了。因为改变某东西的名称固然容易,但是要改变这东西本身就很困难。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