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云霭之白-深度解读白明

云霭之白-深度解读白明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江西美术出版社
  • 作者: 白明
  • 出版日期: 2010-01-01
  • 商品条码: 978754800029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10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这似乎是一本可以让白领们在一个时间段内远离“职业病”的书。它的装帧设计,能使你少盯几个小时乃至十几个小时的电脑,对“干眼症”有所防护。轻轻地翻阅,听散发出墨香的纸张翻动,听白明侃侃而谈,肯定对改善“鼠标手”有好处。如果能进入状态和白明品茶、欣赏音乐、体味竞技、畅谈人生,似乎还可以治疗抑郁和失眠症,而对心灵的滋润和境界的提升就看您对这本书的理解和领悟的程度了。
    巴琳小姐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专业的在读研究生,师从白明后,曾多次随白明到江西景德镇实习、创作,还到了白明的家乡江西省余干县体验生活。2008年开始,巴琳接受江西美术出版社的委托,对白明进行了多次有意识的随机采访。本书就是她多次接触、观察白明后的真实记录。
    谁不愿意近些、更近些来观赏一处风景呢?作为期待中的一个诗意人生的文化符号,我们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本书,因为本书力图全面解读白明这个文化符号。
目录
1.生活
  初次访谈
  品茶如品人生
  沉醉于乡思
2.艺术
  用陶瓷记录着幸福
  真实与想象之间一苦乐自知
  青花新语言
  现代社会的怀古之心
  陶艺的不同理解
3.师、父
  为师之道
  为父之道
4.朋友
  与周长江的对话
  与陈政的对话
  与尹吉男的对话
  与收藏家王明哲的对话
5.游走
  具象与抽象之间
  国外之旅
6.别样白明
  快乐逛书市
  不快的“快问快答”
  音乐的力量
7.集评
大事记
后记
谢辞
摘要
    2008年的新年刚刚过去,北京仍然寒冷,我开始了对白明的第一天访问行程。灰蒙蒙的天空下包裹严实的人们匆匆而行,我和白明约好在他的位于北京北四环边的工作室见面。7楼是他的家,4楼和12楼是工作室,对于此次采访我心怀疑虑,走进略显老旧、狭小的电梯间,按下4楼,心里盘算着怎么开始这个对我来说有些陌生的访谈。好像从来没有尝试用一种正式的谈话方式面对白明,一直以来听他说得最多的就是关于陶艺创作的话题,自己也从未曾有这样的念头——探索他的内心世界,描述他的真实生活状态。随着门打开的一刹那,不知道是太冷了还是紧张的情绪袭来,我一下子有些慌张起来。约白明进行访谈也并不是很容易的事,各种繁杂事务缠身的他总希望有一个相对完整、安静的时间让我来进行采访,他会在约见之前的几天安排好工作。他的好意和周到反倒令我有点不安,和他的见面与以往不同了,忽然变得正式而复杂起来。
         初次看到他的人一定会被他的目光吸引,清亮的眼睛透出聪慧的光芒,不管他笑还是不笑,都透出温暖的感觉。修剪得很整齐的胡子使整个面庞看起来更智慧,一看就知道是个聪明的人。白明一如既往地用温和有礼的声音招呼我进屋,一进门的客厅四周摆放着他的画架和画框,以及装裱好的作品,油彩和画笔整齐地放在一个小推车里面,就搞绘画的人工作的地方来说,这里显得太整齐了。许多油画和水墨作品就诞生在这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工作室里。跟着他进入里面的会客室,也可以称为茶室,一张罗汉床和几张木椅,摆放电脑的书桌,特别定制的小书架,再加上房间中间摆放的茶几,把这个小小的空间填满了,两个音质完美的大音箱放送出的大提琴优美的音乐萦绕在整个空间里。捧起白明递给我的冲沏好的热茶,驱走了仅存的一丝寒意,也把我的不安冲淡了。拿出提前准备的问题文稿,看着一条条的提问内容,疑虑又回来了,这样的提问能表达一个真实的白明吗?这时,白明笑着说:准备好了,可以开始了。没有时间犹豫了,打开录音笔,我认真地说:那就开始吧。
         那个下午,白明用他不紧不慢的语调,占据了整个采访的主动,在他的面前用语言来表述的时候,总会被他长长的却又很有逻辑的侃侃而谈牵引着,谈到兴奋的地方,他的眼睛会闪闪发光,温柔的笑容会带着一丝孩子气,偶尔他爽朗的笑声也会打破这个下午的沉寂。说来奇怪,白明始终是温文有礼地回答提问,语言也不带任何强势的攻击性,但是却会主导整个场面,让我的思绪随着他跑,有时还会把自己想到的问题忘得一千二净。谈话偶尔会被短信或者电话打断,看着他熟练地发短信的样子,忽然想起2003年的春天,白明带着我们在景德镇做毕业设计的时候,他还不会发短信,拼音输入让他很头疼,但是被我们这些学生“怂恿”着,居然也学会了发短信息。接下来的时间里,看似无序的提问,被白明的讲述“牵引”着有了很清晰的脉络。他就是这样,有着极强的表达能力,长长的句子能把所有的语句要素囊括在内,有头有尾,有理有据。有时我会暗自惊叹:居然讲了这么大一圈还会回到主题上来!可以看出白明对这个访谈很重视,对很多问题是深思熟虑的,话题从陶艺创作开始,他把对艺术的执著投入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体味在访谈中慢慢道来,他对西方抽象艺术的关注与中国文人式的审美情怀的表达都融进了对陶艺创作的讲述之中,我能体会出他对陶瓷艺术有着深厚的爱。
         从上世纪90年代到今天,近20年来对艺术的探索,我看到了一个聪明的、智慧的,更是勤奋的白明的发展历程,想起他的青花装饰,优雅、细腻又充满生机也正是他的个人写照。他的身上散发出这个时代少有的沉着、自信以及儒雅之气。真正能如实表达白明这个人的其实就是他的作品,作品气息与他个人的气质如此相符。接下来,我想知道白明是否也有过怀疑、忧虑、困惑,以及所有我们平日察觉不到的内心。也许再过20年之后,回头看今天的访谈他会微笑着叹息,但是,我要记录的就是这一刻真实的白明。
         巴琳:您的喜好是不是很个人化?
         白明:起码,我喜欢一个人看书、一个人喝茶,人多了反而会很不自在。
         巴琳:画画没有助手吗?
         白明:我画画的时候是没有助手的,有时候一想到这个我就有点悲哀。现在中国的主流艺术家哪个会没有助手。尤其是在我写书、做杂志、出画册的时候都是一个人,这样做起来很累,我也想过找人帮忙,但是我的生活状态是不习惯有人在我身边的。
         巴琳:所有都是?
         白明:除了一样,做陶瓷。那个东西从古到今都是一个集体合作的过程,还不像现在的陶艺。它的各个程序都是经验的结晶,没有熟练的帮手,你怎么去赶时间,或者面对坏天气,这些都是学问。但真正到了创作的时候,我就会是一个人。尤其是我有很强的表现欲望的时候,我不希望有任何的干扰插入进来。
         巴琳:您会很关注工艺细节吗?
         白明:当然,你看我画青花的时候样子很潇洒,其实我是每一道工序和每一个环节都要有自己的用心在里面的。比如说青花料,我用的是在市面上买不到的,我会很挑剔它的品质。
         巴琳:独门配方?
         白明:也不是,只是一个很老的师傅用手工一点一点磨出来的,产量不大,而且再过些年,老人家不在了或许就没有了。在中国像这种重量的师傅越来越少了。我有时在想,要是能买个几百斤存起来,真是比普洱茶还珍贵。再比方说,关心泥料的选择,釉色的好坏、厚薄,什么样的师傅烧窑,我的作品放在窑的哪个位置,天气对窑内气氛的影响等等,我对工艺真是非常的操心。你发现没有,一窑烧出来的釉里红,为什么经常是我哥和我的烧得好,而别人的就不一定?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