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城市道路交通流预测预报系统研究与应用

城市道路交通流预测预报系统研究与应用

  • 字数: 243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中国铁道出版社
  • 作者: 隋亚刚 李瑞敏 郭敏 陆化普
  • 出版日期: 2010-01-01
  • 商品条码: 978711309968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10
定价:¥11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在介绍国内外城市道路交通流预测预报系统发展状况的基础上,介绍作者研究开发的北京市道路交通流预测预报系统的系统架构、核心预测模型及部分关键技术.包括地理信息系统、数据融合技术、数据库技术、软件休系架构及在北京市道路交通流特性预测预报系统中的应用,最后介绍了该系统的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及系统开发应用的情况。
本书可作为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研究和开发人员的参考用书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辅助教材。
作者简介
  隋亚刚(YagargSUI),研究生学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副局长,总工程师。1975年以来一直从事科学交通管理和智能交通系统技术研究工作,曾先后主持过国家"八五"、"九五"、"十一五"重点科技支撑项目,北京交通管理现代化工程建设和奥运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建设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次,公安部、北京市科技进步奖5次,并先后被授予"全国公安科技英才"、"北京市突出贡献专家"、"首都信息化先锋"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李瑞敏博士(Dr.RuiminLi),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讲师。
2000年7月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2005年获清华大学博士学位。先后参加和主持了各类研究课题及规划项目20余项,包括国家"十五"课题"信号控制系统核心软件开发"、"杭州市智能交通管理信息系统规划设计及平台软件开发"等。在国内外期刊、会议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EI/ISTP检索论文14篇。参与编写《智能交通系统概论》、《城市交通规划案例集》等学术著作两部。主要研究领域为:智能交通系统、交通管理与控制、交通安全、交通规划。

郭敏博士(Dr.MnGUO),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高级工程师。2001年7月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主要研究领域为:动态交通信息在交通管理中的应用、道路交通流预测预报、道路交通仿真和道路交通仿真平台。

陆化普博士(Dr.Huapu LU),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所长。1987年留学日本,1993年获名古屋大学交通工程博士学位,2001年获清华大学学术新人奖。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九五"、"十五"、"十一五"攻关课题,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课题、国家发改委、公安部等有关部委的各类研究课题以及兰州、大连、三亚、济宁、杭州、沈阳、北京、温州等城市的交通规划、智能交通等
各类项目100余项,在清华大学学报、中国公路学报等各类刊物和国际会议论文集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84篇。著有《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城市交通现代化管理》、《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的研究与实践》、《解析城巿交通》、《智能交通系统概论》和《城巿交通管理评价体系》等多部学术著作。主要研究领域为:交通规划理论、智能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交通运输系统、交通安全、交通经济学。部分学术兼职有:公安部、建设部"畅通工程"专家组副组长,建设部城市交通专家组专家,北京交通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交通运输协会运输与物流研究分会常务理事等。1994年获日本地域学会杰出论文奖;2001年获清华大学学术新人奖;2002年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4年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目录
第1章 概述
1.1 智能交通系统概述
1.2 城巿道路交通管理
1.3 北京市道路交通状况
1.4 北京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发展状况
第2章 城市道路交通流预测预报系统
2.1 城市道路交通流预测预报系统概述
2.2 国内外发展状况
第3章 道路交通流预测模型与方法
3.1 概述
3.2 非参数冋归的短时交通流预测模型
3.3 基于组合模型的交通流预测模型与方法
第4章 交通地理信息系统
4.1 交通地现信息系统概述
4.2 GIS—T系统设计
4.3 WcbGIS应用
4.4 ArcGIS功能
4.5 ArcIMS
4.6 ArcGISServer
第5章 数据融合技术
5.1 数据融合的定义
5.2 数据融合的层次和种类
5.3 数据融合的技术和方法
5.4 数据融合技术在交通领域中的应用
5.5 数据挖掘技术
第6章 数据库技术
6.1 数据库的产生和发展
6.2 数据库系统的构成和特点
6.3 分布式数据库
6.4 实时数据库
6.5 数据仓库
6.6 系统处理效率
第7章 软件系统体系架构
7.1 基本概念
7.2 C/S、B/S
7.3 本系统中的架构介绍
第8章 系统的需求分析
8.1 功能需求描述
8.2 其他需求描述
第9章 系统设计
9.1 系统物理结构
9.2 系统逻辑架构
9.3 系统功能设计
9.4 系统详细设计
第10章 北京市道路交通流特性预测预报系统开发
10.1 北京市现有检测系统
10.2 系统实施环境分析
10.3 系统功能介绍
摘要
    1.1智能交通系统概述
     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TransportationSystem,ITS)由一系列用于交通运输系统的优选技术以及借助这些技术所提供的多种服务所组成。信息共享、系统整合、综合服务既是ITS的本质特征,也是ITS建设的根本目标。ITS技术能使管理者、运营者以及个体出行者变得更为消息灵通,相互间能够更为协调,能够做出更为明智的决策。通过ITS系统的建设与实施,实现缓解交通拥挤、减少交通事故、降低运输成本、减轻环境影响、提高运输效率的目的,从而建立起安全、便捷、高效、舒适、环保、可持续的智能型综合运输体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汽车化速度的加快,交通拥挤、交通事故、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等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毫无例外地承受着不断加剧的道路交通问题的困扰。
     在美国,人口和经济活动的郊外化使人们更加依赖于私人小汽车。因此,道路交通量不断增加,引起交通拥挤加剧,交通事故也在增加。美国发生在道路、港口、机场等区域的交通拥挤每年造成2000亿美元的损失,其中航空领域的延误造成的损失为94亿美元。2003年美国优选的85个城市地区的交通拥挤导致的时间损失为37亿小时,额外消耗23亿加仑燃油,折合630亿美元。更为严重的是,交通拥挤正在影响人民的生活质量,剥夺人们与家人或朋友相处的时间。在安全方面,预测到2020年,因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将超过1500亿美元。……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