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公路路基地质雷达探测技术研究

公路路基地质雷达探测技术研究

  • 字数: 248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 作者: 杨峰 张全升 王鹏越
  • 出版日期: 2009-12-01
  • 商品条码: 978711407911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出版年份: 2009
定价:¥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本书分9章,主要内容包括电磁波在岩土介质中的传播规律,地质雷达数值模拟算法及道路病害模拟研究,地质雷达数据采集及分析,地质雷达资料处理,地质雷达资料解释和地质雷达实际应用。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工程地质、电子信息、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地球物理等专业研究生教材。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为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课题成果的总结和提升,主要针对道路路基探测,详细论述了有关地质雷达基本理论、数据处理方法、资料解释方法和典型应用。本书分9章,主要内容包括电磁波在岩土介质中的传播规律,地质雷达数值模拟算法及道路病害模拟研究,地质雷达数据采集及分析,地质雷达资料处理,地质雷达资料解释和地质雷达实际应用。本书的取材大多来自科研和工程实践,编写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内容安排上注重理论的系统性,在理论探讨上尽可能深入浅出,在应用上主要以路基病害探测为主。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工程地质、电子信息、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地球物理等专业研究生教材,也可供道路工程、道路养护、雷达系统、矿业工程、隧道工程、市政工程等领域的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1  导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地质雷达技术在公路应用上现状
  1.3  地质雷达的特点及其技术指标
2  地质雷达的理论基础
  2.1  地质雷达的工作基本原理
  2.2  电磁波的传播特性
  2.3  均匀介质中电磁波的传播
  2.4  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交界面上的特性
  2.5  地下介质电磁特性对电磁波传播的影响
3  地质雷达数值模拟技术的研究
  3.1  概述
  3.2  时域有限差分的基本思想
  3.3  微商的差商近似
  3.4  麦克斯韦方程的FDTD格式
  3.5  数值解的稳定性
  3.6  吸收边界条件
  3.7  FDTD中的激励源
4  道路病害地质雷达数值模拟分析研究
  4.1  概述
  4.2  道路病害的种类
  4.3  道路病害数值模拟计算方法
  4.4  疏松病害模型数值模拟
  4.5  脱空病害模型数值模拟
  4.6  空洞病害模型数值模拟
5  数据采集参数设置与剖面显示实现
  5.1  数据采集
  5.2  雷达显示技术
6  数据处理
  6.1  地质雷达数据处理基础
  6.2  提高纵向分辨率处理算法及应用
  6.3  提高横向分辨率处理算法及应用
  6.4  纵向横向综合处理算法及应用
7  病害解释
  7.1  地质雷达资料解释预处理
  7.2  支持向量机理论与方法
  7.3  路基病害识别技术——谱分析
  7.4  路基病害识别技术——支持向量机
8  病害数据库设计
  8.1  病害类型
  8.2  路基病害数据库需求分析
  8.3  数据管理
9  地质雷达在公路病害探测中的应用
  9.1  脱空病害应用
  9.2  松散病害应用
  9.3  空洞病害
  9.4  路基沉陷病害
  9.5  公路面层厚度评价
参考文献
摘要
    1.3 地质雷达的特点及其技术指标
    1.3.1 地质雷达特点
    地质雷达作为一种新兴的地球物理方法,与其他地球物理方法(如浅层地震勘探、电阻率法、激发极化法)相比,具有以下的特点:
    (1)分辨率高。地质雷达中心频率为10~1800MHz,其*高分辨率可达毫米级。
    (2)无损性探测。由于地质雷达利用自身系统发射高频电磁波来探测地下目标,因而探测具有非破坏性,是一种无损探测技术。
    (3)探测效率高。地质雷达仪器轻便,可连续测量,从数据采集到处理成像一体化,操作简单,采样速度快。
    (4)结果直观。地质雷达采用图像实时显示,可在野外进行定性解释。
    (5)易受干扰。由于地下媒质比空气具有较强的电磁波衰减特性,加之地下媒质的多样性和非均匀性,电磁波在地下的传播比在空气中复杂,因而,地质雷达极易受到外界干扰源的影响。
    1.3.2 地质雷达技术指标
    技术指标是衡量设备效果的重要依据。地质雷达主要技术指标有以下内容:
    (1)脉冲重复频率,决定设备的采样速度。
    (2)模数转换器(A/D转换器),是采样信号动态范围的主要因素。
    (3)仪器信噪比,决定可识别*小信号的能力。
    (4)时间窗宽度,决定设备可探测深度范围。
    (5)采样点数,决定采集信号的分辨率(与采样时间窗相关)。
    (6)*小步进延迟,决定采样信号的纵向*高分辨率。
    (7)采样触发方式,决定数据采集过程的可操作性和灵活性。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