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文字学常识

文字学常识

  • 字数: 75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作者: 胡朴安 著
  • 出版日期: 2010-01-01
  • 商品条码: 9787101069617
  • 版次: 1
  • 开本: 大32开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10
定价:¥11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胡朴安有国学大师之号,著作很多……若天假之年,多活一二十岁,更不知还有几许贡献呢。
——掌故名家  郑逸梅
    胡朴安为民国初年重要学者……可见胡氏在中国文字学史和训诂学史研究上的开创之功及影响之深远。
——当代学者  沈心慧
内容简介
    本书是文字学家胡朴安先生在持志大学、国民大学、上海大学、群治大学历次讲授文字学知识的讲义结集,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从文字的起源讲到文字的变迁、废弃和增加,对甲骨文、古文、篆文、隶书等都有相当切实的说明。中篇说明六书的次第及功用,并分别用实例阐明各自的内容。下篇是研究文字学的书目,指出各书优缺点,以备参考。
    本书简明扼要,浅显易懂,不失为文字学初学者入门的一部基础参考书,故胡朴安先生本人也在序言里坦承:“我这本《文字学》,并无新奇可喜的议论,但自信可为研究文字者入门的书。”
目录

上编  文字源流
  第一章  文字通论
  第二章  字音的原起
  第三章  字义的原起
  第四章  字形的原起
  第五章  甲文
  第六章  古文
  第七章  篆文
  第八章  隶书
  第九章  文字废弃
  第十章  文字增加
中编  六书条例
  第一章  六书通论
  第二章  象形释例
  第三章  指事释例
  第四章  会意释例
  第五章  形声释例
  第六章  转注释例
  第七章  假借释例
下编  研究书目
  第一章  《说文》
  第二章  形体辨正
  第三章  古籀与小篆
  第四章  金文
  第五章  《说文》中古籀
  第六章  甲骨文字
  第七章  隶书
摘要
    上编  文字源流
         第一章  文字通论
         一  文字原始
         文字是替代言语的符号,因文字的创造,是由言浯而来;但是未创造文字以前,替代言语的符号,已有画卦和结绳两种。
         许叔重叙《说文解字》说:“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官仓颉,见鸟兽蹄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义,万品以察。”可见未创造文字以前,已有画卦、结绳的符号了。据许叔重的这一段话看来,大概庖牺时是画卦;神农时是结绳;黄帝时初造文字。这种考证,根据《易经·系辞》的,是比较可信。
         但是黄帝的史官仓颉,虽能创造文字;而同时造文字的人,必不止仓颉一个。卫恒《四体书势》说:“昔在黄帝,创制造物;有沮诵、仓颉者,始作书契。”可见黄帝时作书契者,已经有沮诵、仓颉两个人了。其实文字在未整理以前,是极混杂的;创制的,决不是一两个所谓圣人。由简而繁,由分歧而统一,实是自然的趋势,不过溯原其始,大概在于黄帝时代罢了。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