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数字行业民俗志

数字行业民俗志

  • 字数: 285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10-01
  • 商品条码: 978730309671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09
定价:¥3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套丛书为教育部国家重点人文社会科学项目“中国民俗文献史纲要”及其数字化管理系统项目的综合性成果,是将民俗学与数字化相结合所完成的一项探索性成果。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民国时期北京手工业分布、分类与民俗传承
  第一节  清末和民国时期北京城市转型中手工行业的位置
  第二节  民国北京手工行业的技术民俗
  第三节  民国北京手工行业的经济民俗
第二章  民国北京手工行业产销习俗个案研究
  第一节  铜器作坊与北京礼俗社会
  第二节  民国北京刀剪业的生产运作与销售民俗
  第三节  民国北京玉器业的生产运作与民俗
第三章北京手工行业民俗与市民基层社会
  第一节  手工业与民俗社会关系网络
  第二节  市民基层社会文化模式:手工行业与胡同社会的关系
  第三节  劳动力资源与就业观念
第四章  北京手工业民俗志数据的处理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插图目录
  图1  北京手工业民俗志调查地点示意图
  图2  清末至民国时期(1900—1949年)北京玉器业市场分布示意图
  图3  民国时期(1911—1949年)雍和宫附近铜器作坊分布示意图
  图4  民国时期(1911—1949年)打磨厂地区刀剪店分布示意图
摘要
    本书重点考察清末和民国时期的城市手工业民俗志。主要以北京城市手工业民俗为个案,从现代民俗学和社会学相交叉的角度,在北京传统封建政体和新民族国家政府生死交替之际,在北京传统帝都城市向现代进程转型的重大历史时刻,以19世纪末至1949年为时问段,以北京传统城市和现代进程中的城市生活都有日常需求的城市手工业人群为对象,从手工业行业组织传承和社会网络的关系切入,同时也在这一侧面上深入搜集资料和开展研究,探索在20世纪上半叶北京城市重构中,手工行业民俗的位置和作用,包括这种半工半农、半城半乡的城市基层民间组织对北京城市重构的民俗合理性,手工业初级技术人口对北京城市重构初期现代风气的大众适应性、工匠行会组织民俗转为同业公会或部门工会在城市劳资经济初建时期的再价值化能量和解决就业问题的社会意义等①。由于民俗学和社会学的学术分野,这些问题两个学科从前都很少讨论,但其历史文献和口传资料都相当丰富。本书辅以采用计算机应用科学的数据库理论和方法,加强对这方面大量资料的处理和分析,包括北京明清方志杂纂中的行业文献、行业碑刻、1949年前后至1956年北京手工业工商改造期间的行业档案和田野资料,及其数字数据。在前期参与项目组工作的基础上,本书选择北京铜器业、剪刀业和玉器业三个从北京传统到现代时期都在经营的行业为分析样本,开展深入调研,同时也借助数据库的优势,与同时期其他手工行业的数据做对比分析和综合分析,本书重点提出重视城市行业民俗的良性发展对降低城市社会发展人文成本的观点,旨在促进现代民俗学的城市社会研究,也补充现代社会学的民俗文化研究。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