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区域地理论丛/2008年专辑

区域地理论丛/2008年专辑

  • 字数: 182.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12-01
  • 商品条码: 97873031052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17
  • 出版年份: 2009
定价:¥2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教学团队建设旨在提高我国高等学校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促进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科学改进与提高。2007年,教育部等颁发了《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的文件,在全国高校范围内,评选首批百个重量教学团队,北京师范大学“区域地理重量教学团队”和兰州大学“地球系统科学重量教学团队”名列其中。2008~2010年是教育部首批重量教学团队建设的关键时期,《区域地理论丛》正是北京师范大学“区域地理重量教学团队”实施这一工程的集体成果之一。
《区域地理论丛》的目标,是探索区域地理学的基本问题,它以不同空间尺度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为研究对象,阐明区域景观、格局与过程,凸显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在理论层面上,区域地理是地理学的核心内容,也是历久弥新的领域。在教学实践上,区域地理是地理学教学的切入点和归宿处,能够集中体现地理学的综合性和地域性,融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应用地理于区域地球表层系统的综合观察和分析之中,将地理学理论渗透在实践应用之中,更是高校地理类专业培养学生综合地理思维的重要内容。在社会应用上,区域地理面向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需求,适合开展国情教育;区域地理同时也面向经济优选化浪潮的碰撞和冲击,为政府知名品牌下的多元区域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总之,区域地理可以成为地理学各分支学科在不同空间尺度下的耦合系统,也是统筹各地理分支学科协调发展的重要平台。
区域地理教学团队以建设专业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为重点,以提升专业教学内容和优化专业教学方法为攻关任务。近年来,在加强区域地理教学团队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已尝试完成了部分工作,并取得了初步成效:组织编写区域地理系列教材,开通团队。课程网络,定期举办“区域地理教学沙龙”,以及出版这套《区域地理论丛》。相信《区域地理论丛》的编撰出版,可以为展现和汇报北京师范大学区域地理教学团队建设的成果发挥特殊作用。《区域地理论丛》的成果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年度专辑,为年报性质,以总结年度区域地理的重要事件和相关教学科研动态为主;一种是专刊,为专题研究类,以出版区域地理教学科研中的专项课题成果为主,拟设6期,按专题分册,各分册执行主编分别由北京师范大学“区域地理重量教学团队”成员中的教授担任。
目录
重量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北京师范大学“区域地理重量教学团队”的特色、目标与措施
  兰州大学“地球系统科学重量教学团队”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首都师范大学“地理学重量教学团队”建设的理念与实践
聚焦区域热点问题
  中国宏观社会特征的国际评价
  中国崛起从竞技体育开始~中美奥运金牌大战的回顾与前瞻
  中国区域经济学的发展脉络及其启示——《中国区域经济学30年论文精选》评介
关注中国巨灾
  中国雪灾区域差异分析
  中国汶川“5·12”地震灾害及其损失评估
  论都江堰市灾后重建规划的遗产观念
京师区域地理教学拾零
  北京师范大学区域地理课程建设历史回顾
  区域地理学与国家发展——基于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论文选题变化的分析
  英美大学的区域地理课程设置及其启示
摘要
    区域地理教学团队贯彻了“三结合一注重”的设置原则。一是跨学科组合,实现课程建没与专业建设、理科基地建设相结合;二是教学和科研相结合;三是老中青教师相结合。
    团队教师来自不同学科,与区域地理课程的学科交叉性相符。团队以中青年为主、教授为主,老中青旱梯队,年龄结构合理,整体实力雄厚,后备力量坚实。该团队的成员都在靠前线为本科生授课,共担任了10余门本科生课程,其中区域地理主干课程6门。团队成员在教学中注晕教育教学理论的研修,并将理论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取得了显著成绩。
    本教学团队特别注重成员的师德建设,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多人在学校和学院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工作中取得了突出成绩,曾获得包括重量教学名师奖、北京市教学名师奖、宝钢奖、北京师范大学励耘很好教师奖、北京师范大学本科教学很好奖、北京师范大学很受学生欢迎的靠前教师奖等殊荣。
    2.2体现学科优势的专业与课程特色
    区域地理是地理科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的核心课程,是很能体现地理学综合性、地域性的系列课程,融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应用地理于区域关联性与差异性之中,融地理理论于实践应用之中,是高校地理专业培养学生综合地理思维的重要专业基础系列课程。区域地理也是面向国家需求、面向经济优选化浪潮进行国情教育的重要课程。每一个公民在认识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时,都必须掌握区域地理知识,了解人地关系规律,才能成为一个好公民。
    20世纪50年代初,依据苏联课程设置模式,中国高校地理系普遍开设中国自然地理、中国经济地理、世界自然地理和外国经济地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一是将自然地理与经济、人文地理割裂,二是以传授区域地理知识为主,缺少理论、方法与实践。根据教改精神和学科发展特点,北京师范大学区域地理教学刚队成员经过多年努力,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实践,创建了新的区域地理课程体系方案,加强区域地理原理、方法和实践,将1952年以来开设的四大区域地理专业课进行自然与人文综合,形成如下课程体系特点。
    (1)以人地关系为主线,设置“区域地理原理”、“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区域分析与规划”和“乡土地理”等系列基础课程,同时在流域管理、优选变化等方面开设特色专题课程,在小区域野外综合实习方面引导学生开展科研探索实践,实现区域地理课程体系完整的系列性。 <!--  properties end-->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