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宋代诗画中的政治隐情

宋代诗画中的政治隐情

  • 字数: 25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作者: (美)姜斐德 著
  • 出版日期: 2009-09-01
  • 商品条码: 978710106465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09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此书作者姜斐德女士,将宋诗与宋画置于宋朝变幻多端的政治风云中,从作者的命运变迁来解读诗与画中隐含的意义。在直言会置士大夫于险境的情况下,他们用绘画来感慨放逐,批评朝政。题画诗则展示了一种崭新的表达方式:即借用某一经典诗歌的韵脚却不指明出处。这似乎是安全而明智的选择。不过,这依赖于这一群体具有一种共同的认知,如对杜甫《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一百韵》这样的艰涩诗篇的熟知。
目录
中文版序言
自序
第一章  千年潇湘怨
  (一)舜与湘妃
  (二)屈原
  (三)宋玉
  (四)贾谊
  (五)王逸
  (六)庾信
  (七)沈俭期
  (八)张说
  (九)李白
  (十)杜甫
  (十一)韩愈
  (十二)柳宗元
第二章  神宗之变局
  (一)文官政治
  (二)神宗变法
  (三)贺庆之图
  (四)诫君之图
  (五)宋迪之案
  (六)滴居洛阳
  (七)乌台诗案
第三章  诗与画相融
  (一)杜甫成圣
  (二)诗之隐语
  (三)宋迪画诗:潇湘八景
  (四)以题为诗:潇湘八题
第四章  贬谪与归返
  (一)放逐:平沙雁落
  (二)遇赦:远浦归帆
  (三)登临:山市睛岚
第五章  忧思寄山水
  (一)江天暮雪
  (二)洞庭秋月
  (三)潇湘夜雨
  (四)烟寺晚钟
  (五)渔村落照
  (六)木叶下
  (七)平远山水
第六章  烟江叠嶂图
  (一)苏诗之隐语
  (二)王诜之次韵
  (三)苏轼之醉笔
  (四)王诜之答赠
  (五)《烟江叠嶂图》
  (六)四诗之手稿
第七章  山谷之幽怨
  (一)仕途
  (二)松风
  (三)山谷之书法
  (四)僧仲仁之墨梅
第八章  “宣和”:画中
  (一)徽宗即位
  (二)“宣和”之画
  (三)“升平”时代
  (四)郭思与韩拙
第九章  王洪绘八景
第十章  旧曲衍新声
结语
参考书(中文)
参考书(外文)
摘要
    
至少从公元前3世纪起,位于中国南方的潇湘地区就成为各种流民的汇聚之所。这些流民包括了战争难民,不过更为突出的则是受到朝廷惩处而被流放于此地的政治流放者。他们或是在党派斗争中失败,或是因“大不敬”的罪名而被驱逐。这其中不乏博雅而雄辩的伟大作家,正是他们塑造了潇湘的文学观念。他们的作品几乎无一例外地秉承了一种文学传统,即把南方作为蒙冤受屈者的流放之地。而且“潇湘文学”的范式逐渐糅合了离别的主题,以及对听信小人谗言的君主的责备。甚至连“潇湘”一词本身都带有了某种优郁的色彩…。
     潇湘地区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湖南省,北宋名为“荆湖南路”,这里原属于古代楚国f前740一前330)的南部。在唐宋诗歌中,“潇湘”的名称有时指楚国,有时也指荆州(历史上此地多次被正式命名为荆州。
     湘水发源于该地区最南端的崇山峻岭之中(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在它向北流入洞庭湖的漫长道路上,成百上千条清澈的山涧和河流汇聚其中,其中之一在今天被称作“潇”。“潇湘”乃是对“潇”、“湘”两条河流的合称,这是通常的解释。然而,一旦这两个词结合成为一个新词,“潇”字就不再是河流的名称,而是成为形容湘水既深且清的形容词。6世纪的一条注文这样解释:“潇者,水清深也。”《水经注》的作者引用了一段现已佚失的文字作为证据:“湘江清照,五六丈下,见底石如樗蒱矢,五色鲜明,白沙如霜雪,赤崖若朝霞,是纳潇湘之名矣。”向北经过五百公里后,湘水流入一片由湖泊和沼泽构成的水的世界中。置身潇湘,令人深感山川景色之美并体会到湘水作为重要水运通道的功效。而那些淹博的学者更会情不自禁地联想到与这个地区相关的众多传说和文学作品。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