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国学概论

国学概论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岳麓书社
  • 作者: 章炳麟
  • 出版日期: 2010-01-01
  • 商品条码: 978780761311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2
  • 出版年份: 2010
定价:¥24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国学概论·外一种:国学讲演录》:我在东京曾讲演过一次国学,在北京也讲演过一次,今天是第三次了。国学很不容易讲,有的也实在不能讲,必须自己用心去读去看。即如历史,本是不能讲的。古人已说“一部十七史从何处说起”,现在更有二十四史,不止十七史了。即《通鉴》等书似乎稍简要一点,但还是不能讲;如果只像说大书那般铺排些事实,或讲些事实夹些论断,也没甚意义。所以这些书都靠自己用心去看,我讲国学,只能指示些门径和矫正些近人易犯的毛病。

内容简介
《国学概论》是章炳麟1922年4—6月在上海讲授国学的记录稿,由现代有名学者曹聚仁整理成书。书中精辟论述了国学的内涵以及研究国学的方法,系统介绍了传统经学、哲学、文学的流变,对各个时期学术发展的特点、代表人物、著作,都有精湛评价。
    为使读者对章炳麟先生的学问有更多了解,此次出版还收录《国学讲演录》。
目录
国学概论
  自序
  小识
  第一章  概论
  第二章  国学的派别(一)——经学的派别
  第三章  国学的派别(二)——哲学的派别
  第四章  国学之派别(三)——文学之派别
  第五章  结论——国学之进步
外一种:国学讲演录
  序
  第一章  小学略说
  第二章  经学略说
  第三章  史学略说
  第四章  诸子略说
  第五章  文学略说

后记
摘要
    在他们以前,周时有苏绰,曾拟《大诰》,也可说是他们底滥觞。韩、柳底文,虽是别开生面,却也从燕、许出来,这是桐城派不肯说的。中唐萧颖士、李华底文,已渐趋于奇;德宗以后,独孤及底行文,和韩文公更相近了。后此韩文公、柳宗元、刘禹锡、吕温,都以文名。四人中以韩、柳二人很喜造词,他们是主张词必己出的。刘、吕也爱造词,不过不如韩、柳之甚。韩才气大,我们没见他底雕琢气,柳才小,就不能掩饰。韩之学生皇甫浞、张籍,也很欢喜造词。晚唐李翱别具气度,孙樵诘屈聱牙,和韩也有不同。骈体文,唐代推李义山,渐变为后代底《四六体》,我们把他和陆机一比,真有天壤之分。唐人常称孟子、荀卿,也推尊贾谊、太史公,把晋人柔曼气度扫除净尽,返于汉代底“刚”了。
    宋苏轼称韩文公“文起八代之衰”,人们很不佩服。他所说八代,也费端详。有的自隋上推合南朝四代及晋、汉为八代。这当然不合的;有的自隋上推合北朝三代及晋、汉、秦为八代,那是更不合了。因为司马迁、贾谊是唐人所极尊的,东坡何至如此胡涂?有的自隋上推合南朝四代、北朝三代为八代,这恰是情理上所有的。
    宋初承五代之乱,已无文可称;当时大都推重李义山,《四六体》渐盛,我们正可以说李义山是承前启后的人,以前是《骈体》,以后变成《四六》了。北宋初年,柳开得韩昌黎集读之,行文自以为学韩,考、之实际,和韩全无关系;但宋代文学,他实开其源。以后穆修、尹洙辈也和《四六》离异,习当时底平文——古文一名,当时所无——尹洙比较前人高一着。北宋文人以欧阳修、三苏、曾、王为很着。欧阳本习四六,后来才走入此途;同时和他敌对,首推宋祁。祁习韩文,着有、《新唐书》,但才气不如韩。他和欧阳交情很深,而论文极不合。他底长兄宋郊,习燕、许之文,和他也不同。
    明人称唐宋八大家,因此使一般人以为唐宋文体相同。实在唐文主刚,宋文主柔,极不相同;欧阳和韩,更格格不相入。韩喜造词,所以对于李观、樊宗师的文很同情;欧阳极反对造词,所以“天地豁,万物轧,圣人茁”等句,要受他底“红拉帛”。并且“<黄主>纩塞耳,前旒蔽明”二语,见于《大戴礼》;欧阳未曾读过,就不以为然,他无论矣。三苏以东坡为很博,洵、辙不过尔尔。王介甫才高,读书多,造就也较多。曾子固读书亦多,但所作《乐记》,只以大话笼罩,比原道还要空泛:有人把他比刘原甫,一浮一实,拟于无伦了。宋人更称曾有经术气,更堪一笑!
    南宋文调甚俗,开科举文之端,这项文东坡已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