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美国联邦宪法第四修正案:令状原则的例外/美国宪法刑事诉讼经典判例丛书

美国联邦宪法第四修正案:令状原则的例外/美国宪法刑事诉讼经典判例丛书

  • 字数: 666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
  • 作者: 吴宏耀 等译
  • 出版日期: 2009-11-26
  • 商品条码: 9787811396409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09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这是一套关于美国宪法刑事诉讼的判例集。本判例集收录的判例都是美国联邦优选法院作出的、在刑事诉讼宪法化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判例。在美国,这些判例素有“大判例”的美誉,是美国宪法刑事诉讼的基本骨架和支撑。
本书为其中《美国联邦宪法第四修正案--令状原则的例外》分册。
内容简介
这是一套关于美国宪法刑事诉讼的判例集。本判例集收录的判例都是美国联邦优选法院作出的、在刑事诉讼宪法化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判例。在美国,这些判例素有“大判例”的美誉,是美国宪法刑事诉讼的基本骨架和支撑。我们的目的是通过对这些判例的翻译与评论,深化对美国宪法刑事诉讼各项具体制度的 理解。
在判例的选择上,我们的标准是:该判例或者标志着美国联邦优选法院立场的重大转折,或者体现了关于某重大问题的基本立场,或者明确了某重要法则在具体案件中的适用。
在翻译方法上,与美国法学院的Casebook不同,本丛书翻译的是未经删节整理过的判决全文,以期可以直观地展现英美判例法的真实面貌。
该丛书第一辑是关于美国联邦宪法第四修正案的判例,分为三卷:搜查与扣押、令状原则的例外、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目录
探寻宪法规制下的搜查扣押制度(前言)
致谢
截停与拍身搜查
1.规则的确立:特瑞案
  1.1 案件信息
  1.2 判决正文
   1.3 美方评论
  1.4 阅读文献
2.不得为收集证据而拍身搜查:迪克森案
   2.1 案件信息
  2.2  判决正文
   2.3 美方评论
  2.4 阅读文献
3.是否构成截停:门登霍尔案
   3.1 案件信息
  3.2 判决正文
   3.3 关方评论
  3.4 阅读文献
4.截停与逮捕的界限:罗耶案
   4.1 案件信息
  4.2 判决正文
   4.3 美方评论
  4.4 阅读文献
5.如果嫌疑人拒不服从命令:何达瑞案
   5.1 案件信息
  5.2 判决正文
   5.3 美方评论
  5.4 阅读文献
(逮捕后的)附带搜查
1.附带搜查的范围:戚莫尔案
   1.1 案件信息
  1.2 判决正文
   1.3 美方评论
  1.4 阅读文献
2.针对被逮捕人的附带搜查:罗宾逊案
   2.1 案件信息
  2.2 判决正文
   2.3 美方评论
  2.4 阅读文献
3.针对截停车辆的附带搜查:贝尔顿案
   3.1 案件信息
  3.2 判决正文
   3.3 中方评论
  3.4 阅读文献
紧急例外
1.令状原则之紧急例外:闵希案
   1.1 案件信息
  1.2 判决正文
   1.3 关方评论
  1.4 阅读文献
2.警察安全与公共安全:布里格姆市案
   2.1 案件信息
  2.2 判决正文
   2.3 关方评论
  2.4 阅读文献
汽车搜查例外
1.机动车辆的例外:卡罗尔案
   1.1 案件信息
  1.2 判决正文
   1.3 美方评论
  1.4 阅读文献
2.对汽车内箱包容器的搜查:阿切韦多案
   2.1 案件信息
  2.2 判决正文
   2.3 美方评论
  2.4 阅读文献
一览无余
1.一览无余法则的确立:柯立芝案
   1.1 案件信息
  1.2 判决正文
  1.3 中方评论
   1.4 阅读文献
2.一览无余法则的宪法要求:希克斯案
  2.1 案件信息
   2.2 判决正文
  2.3 美方评论
   2.4 阅读文献
3.一览无余法则的新标准:霍顿案
   3.1 案件信息
  3.2 判决正文
   3.3 美方评论
  3.4 阅读文献
同意搜查
1.是否自愿的判断标准:施奈克罗斯案
   1.1 案件信息
  1.2 判决正文
   1.3 美方评论
  1.4 阅读文献
2.无须告知有权拒绝:德雷顿案
   2.1 案件信息
  2.2 判决正文
   2.3 中方评论
  2.4 阅读文献
3.第三人同意搜查:伦道夫案
   3.1 案件信息
  3.2 判决正文
   3.3 美方评论
  3.4 阅读文献
“特殊需要”的搜查
1.高规制行业的安全检查:伯格案
   1.1 案件信息
  1.2 判决正文
   1.3 关方评论
  1.4 阅读文献
2.要求特定海关职员接受毒品检验:冯·拉比案
   2.1 案件信息
  2.2 判决正文
   2.3 美方评论
  2.4 阅读文献
3.在高速公路上设置毒品检查站:埃德蒙德案
   3.1 案件信息
  3.2 判决正文
   3.3 美方评论
  3.4 阅读文献
附录一:专业术语中英文对照
附录二:美国优选法院历任大法官表
摘要
    
为什么选择搜查扣押
     在我国,搜查扣押是一个颇受冷落的研究话题。从立法规定来看,1979年刑事诉讼法关于搜查扣押的规定只有区区9条;在1996年刑事诉讼法中,涉及搜查扣押的修改只有两处:一是在第117条增加了关于授权侦查机关查询、冻结的规定;二是新增了第118条,明确了返还被扣押物的具体时间。立法的薄弱不仅没有激起理论研究的必要反思,反而进一步强化了理论界对搜查扣押制度的漠视。
     在方兴未艾的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中,尽管侦查制度改革受到了靠前的关注,搜查扣押的改革问题却远远未能引起各界的重视:有人乐观地认为搜查扣押的现行立法及其实践问题不大,有人则务实地强调搜查扣押制度的改革尚未达到必须提上议事日程的迫切程度。因此,与逮捕/羁押制度相比,有关搜查扣押制度的研究显得门可罗雀。在过去5年间,审前羁押问题一直是诉讼法学界关注的焦点并为此前前后后组织了多次大规模的理论研讨会,但是,关于刑事搜查,迄今尚未看到有深度的理论研讨,更遑论学界蜂拥而上的红火局面。其实,在有关强制措施的改革中,人们往往也会从司法审查/令状原则的角度,将搜查作为“对物的强制措施”之一纳入强制措施体系化研究的视野。但是,这种“捎带式”的研究,根本无法凸显刑事搜查自身的特点,当然也就不可能回答以下“中国问题”:为什么必须将搜查置于与剥夺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同等的高度?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