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名师论建筑史

名师论建筑史

  • 字数: 365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作者: 王明贤
  • 出版日期: 2009-11-01
  • 商品条码: 978711210839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09
定价:¥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建筑史研究自20世纪初期在中国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来,至今已经走过近百年的历程,初步确立了学术框架与学理脉络,其问人才辈出,成果丰硕。本书介绍了当代学者关于中国建筑史研究的部分重要成果,内容涵盖中国古代建筑概述及断代史解读、建筑考古学、中国园林意境构成、乡土建筑保护和建筑史治学问题等,既勾画出中国建筑史的基本轮廓,又探讨了建筑史研究独特的方法论,引导莘莘学子对建筑史研究和教学中的基本问题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书中文章或是建筑界名师专为此次出版而写,或是曾经发表过的经典论文。本书对建筑院校与美术院校的本科生来说,是优选的入门读物,同时又是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生深入研究的案头推荐之书,也是建筑师及社会各界人士学习建筑史不可或缺的参考书。
目录
中国古代建筑概说
建筑考古学——建筑史学的基础
话说建筑史
中国建筑史的困境
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技术科学的结合
超乎型构之外——中国建筑史学反思
中国园林的意境构成
采绿——八个人生片段与研究园林的理由
乡土建筑保护论纲
走进年代学
“井”的意义:中国传统建筑的平面构成原形及文化渊涵探析
“观”与“阙”的文化解读
古代建筑的设计技术及其比较
明清北京政治空间:寻找一个分析的、批判的建筑历史学
摘要
    佛寺布局早期以佛塔为中心,建在主院落正中,其后为佛殿。唐初发展为佛殿在中心,佛塔分左右建在佛殿前。唐中期左右,主庭院中只有佛殿,在主院落外东西侧分建塔院。中唐以后,佛寺也随宫室宅第由用回廊改为用配殿,周庑围成院落,即四合院的形式,成为沿用至清的通式。中唐以后,佛寺更广泛地向公众开放,有的内设剧场,有的以“俗讲”(即近于说唱的形式)向人宣传佛教,成为城市重要公共场所。至宋代更发展为在寺内定期设市交易。北宋汴梁(今开封)大相国寺即有名商市,在主院落大殿前、东西配殿和庑下陈列百货出售。这传统沿袭下来,直到清代。北京隆福寺、白塔寺、护国寺都曾是巨大的定期集市。除少数这类寺外,大多数佛寺仍以禅修为主。
     唐代佛寺仅残存零星殿宇,全貌只能从壁画、石刻中见到。宋代佛寺仅余河北正定隆兴寺尚完整,但也是宋、金两代陆续建成。只有明、清佛寺还有完整保存至今者,如北京的智化寺、卧佛寺、碧云寺。其布局共同特点都是前为山门,门内左右建钟、鼓楼,正北中轴线上建主院落,由称天王殿的南门和配殿、周庑围成矩形院落,庭中建正殿大雄宝殿,其后还可有一至二重后殿。主院落左右连若干小院。北面并列三院,正中为藏经楼,左右为方丈院。僧房、厨、库即在左右小院中。按明初定制,各州府衙也是前为大门,门内主院落正中建大堂,主院落左右对称建若干小院,北面建三小院,为官员住宅,布置与此基本相同。由此可知当时敕建寺庙基本和州府级官署同制,但官署主院落不植树,而寺院中庭植松柏、置碑碣经幢,正殿用琉璃瓦,小院花竹交映,加上钟声梵呗,气氛遂与官署绝不同了。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