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英国家庭法历史研究

英国家庭法历史研究

  • 字数: 242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 作者: 李喜蕊 著
  • 出版日期: 2009-11-01
  • 商品条码: 9787802478206
  • 版次: 1
  • 开本: 大32开
  • 出版年份: 2009
定价:¥2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以历史学和社会学为研究视角,运用系统论的研究方法,全面系统地阐释了英国家庭法的发展变革的历史过程,这是对婚姻家庭法缓慢历史变革原因的探寻,既弥补相关研究资料的不足,又能拓展我国婚姻家庭法学界的研究视野,填补了我国该领域研究之空白。
本书可供法学专业学习者、研究者参考使用。
作者简介
李喜蕊,2004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师从我国有名法学家、外国法律史专家叶秋华教授,2007年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任法律系副主任。先后在《江淮论坛》《辽宁大学学报》等核心学术期刊发表专业论文多篇。与人合著《华人在五洲》,参与编写《外国法制史》等教材,研究方向为外国法律史。 本书全景式地描述了英国家庭法在英国社会历史长河中的发展历程,结合有关史料和判例,逐个剖析了每一阶段英国家庭法变革的背景、特点及影响因素,重点分析了近代英国家庭法变革的滞后性,预测了现代英国家庭法变革的趋势,总结了英国家庭法基本原则的流变趋势和家庭法变革的影响因素。
目录
导论
一、本书研究缘起
二、本书的预期贡献
三、本书的研究方法
四、几个概念的界定
第一章 盎格鲁-撒克逊时期英国家庭法研究
第一节 盎格鲁-撒克逊时期英国家庭法的法律文化背景
一、不断征战更迭的封建王国与初具规模的法律制度
二、日益加强的封建依附关系和不断削弱的血缘宗族关系
三、基督教的传播及其对法律制度和家庭制度的影响
第二节 盎格鲁-撒克逊时期英国家庭法基本制度
一、盎格鲁-撒克逊时期英国的家族制度
二、盎格鲁-撒克逊时期英国的结婚制度
三、盎格鲁-撒克逊时期英国的离婚制度
四、盎格鲁-撒克逊时期英国的夫妻关系
五、盎格鲁-撒克逊时期英国的亲子关系
六、小结
第二章  中世纪英国家庭法研究
第一节 中世纪英国家庭法的法律文化背景
一、中央集权式封建制度的建立与普通法的形成
二、教俗分离与教会法院系统的建立与发展
第二节 中世纪英国家庭法的主要内容
  一、中世纪英国的结婚制度
  二、禁止离婚主义下的司法分居制度
  三、夫妻一体主义下的夫妻关系
  四、父权至上原则下的亲子关系
第三节 中世纪英国家庭法评析
  一、保守落后中孕育着近现代婚姻家庭观念的萌芽
二、基督教会的婚姻观是家庭法的主要思想渊源
三、封建制度和基督教会双重压制下妇女、儿童地位的低下是家庭法的社会基础
第三章  近代英国家庭法研究
第一节  近代英国婚姻家庭法的法律文化背景
   一、宗教改革与宗教多元化的趋势
  二、资产阶级革命与古典自然法思想的胜利
  三、工业革命与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
  四、功利主义法思想与19世纪司法改革
  第二节 近代英国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制度
一、近代英国结婚制度的世俗化和规范化
二、国家法与习惯法并存的离婚制度
三、已婚妇女独立财产权及其范围的不断扩大
四、公权力的介入与绝对父权的衰退
第三节  近代英国家庭法评析
一、近代英国家庭法改革的滞后性及其制约因素
二、近代英国家庭法孕育的趋势及其决定性因素
第四章  现代英国家庭法研究
总结与思考
参考文献
摘要
    靠前章  盎格鲁-撒逊时期英国家庭法研究
    盎格鲁-撒逊时期处于原始军事民主制末期向封建社会的过渡。7世纪起,国家纷纷建立,维护国家统治的法律制度应运而生,家庭法领域却长期以来由习惯来调整,后来国王主持编写颁布的成文法中才有了家庭法的内容,但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从内容上说,盎格鲁-撒逊时期的家庭法呈现出过渡的特征,家族对家庭成员的权利义务逐渐被家长或司法机关所代替。
    靠前节  盎格鲁-撒逊时期英国家庭法的法律文化背景
    一、不断征战更迭的封建王国与初具规模的法律制度
    (一)封建王国的建立和走向统一
    11世纪以前,不列颠的历史是入侵和抵抗、征服和定居不断交替的历史。公元5世纪初,占领不列颠5个世纪之久的罗马占领军撤离。449年,应不列颠人的邀请,以助战为名,欧洲大陆上的撒逊人来到这块富饶的土地,和撒逊人一起迁居英国的日耳曼部落还有盎格鲁人和朱特人,由此开始了英国历目前长达600年的盎格鲁一撒逊时期。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