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和传播

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和传播

  • 字数: 282,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吴友富 著
  • 出版日期: 2009-09-01
  • 商品条码: 978730906785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09
定价:¥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国家形象塑造的研究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是一个热门的话题。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都对此作了深入探讨,研究对象日趋国际化,研究主体也呈现多元化趋势。本书研究的着重点是:确立国家形象的学理定义,创造性地提出一个“国家形象塑造”理论框架,以便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内涵和外延进行系统分析。研究表明,国家形象存在着至少六个极易发生混淆的元素:(1)形象中的“像”;(2)形象中的“声望和信誉”;(3)形象中的“印象”;(4)形象中的“人性化的感受”;(5)形象中的“认知”;(6)形象中的“身份”。形象本身包含了态度、判断、理毹、认识、评价、信念、观念、理念和印象等种种因素,但其本质是一种人的“认知”。
国家形象的意义或功能是什么?国家形象是否可塑造?国家形象塑造的基本要素或内涵是什么?国家形象塑造后如何进行有效的传播?带着这样的疑问,本书提出了关于国家形象塑造与传播的基本理论假设。第一,国家形象塑造与国家的对外行为存在关联关系。这就要求整合国家所拥有的多项对外交流资源(除传统的外交机构和机制外),以期在国际形象塑造方面做到统一、协调和相互支撑。第二,国家形象塑造与战略传播存在关联关系。这就要求采用公共关系学的“对称双向交流”范式。第三,国际形象塑造与公共管理方法存在关联关系。这就要求整合国家的公共资源(外交、军事、经济、文化、媒体等),实施“统一多头”的管理模式。第四,国家形象塑造与专业化管理机制存在关联关系。作为一个长期存在的、动态的、不断变化的现象,国际形象能够通过专业的分类“品牌管理”(Branding)予以塑造。第五,国家形象塑造与民族的历史文化积淀存在关联关系。为检验上述理论假设,本书运用了定性分析、历史研究、比较研究、深度案例、文本分析等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并以中国国家形象塑造与传播为实例加以检验和分析。
从实证研究来看,中国国家形象塑造与传播主要有一个目标,即树立和平发展的中国国家形象。其依靠手段主要有六个,即开展国际公共关系、突出文化传播、提高政府形象、加强媒体传播、提升国家创新能力、打造中国国家品牌。
目录
第一章 国家形象塑造与传播的理论概述
第一节 国家形象的概念界定及其内涵分析
一、国家形象的概念界定
二、国家形象内涵分析
第二节 国家形象的立体分析
一、经济形象
二、安全形象
三、文化形象
四、政府形象
五、国民形象
第三节 影响、制约国家形象塑造和传播的关键战略要素
一、国家形象的定位
二、跨文化有效信息传播
三、塑造和传播国家形象手段的有效整合
第二章 中国国家形象的历史考察
第一节  不断变迁的中国国家形象
一、神秘富饶的国家
二、勇敢强悍的中国人
三、光辉灿烂的中国
四、强盛富裕、大一统的中华帝国
五、封闭的中国
   六、“丑恶的中国人”
  七、红色中国
   八、褒贬不一的新中国形象
   九、疯狂的中国
   十、中国奇迹
   十一、中国机遇、中国“威胁”
  十二、未来的“和谐中国”
  第二节  史密斯笔下的中国近代形象
   一、面子
  二、勤劳
  三、礼节
   四、麻木不仁
   五、缺乏公共意识
   六、守旧
   七、忍耐与坚韧
  八、知足“长乐”
   九、缺乏同情心
第三章 塑造和传播和平发展的中国国家形象
第一节  解构“中国威胁形象”
一、中国形象的简要历史考察和分析
二、解构“中国威胁形象”是建构中国正面形象的现实需要
  ……
第四章  对外文化传播与中国国家形象塑造
第五章  政府形象与国家形象塑造和传播
第六章  政府国际公关与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和传播
第七章  媒体传播与中国国家形象塑造
第八章  国家的创新能力与中国的国家形象塑造和传播
第九章  打造中国品牌与中国国家形象塑造和传播
结束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摘要
    
第一章 国家形象塑造与传播的理论概述
     在21世纪,全球化浪潮裹挟着每一个国家。国与国之间的时空感从未像今天这样为新的技术革命所淡化。越来越清晰的“地球村”形象,使国际社会公众把对国家形象的关注、维护和提升扩大到全球视野。国家形象作为一个国家极其重要的无形资产,是一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体现。约瑟夫·奈提出的“软实力”概念,更使国家形象的塑造和传播成为中国学界、政界关注的热点、重点问题。鉴于中国与西方迥异的文化、历史、经济、政治背景,重视和加强中国国家形象塑造和传播的理论研究,确定其分析框架,对于指导塑造国家形象传播的实践,不断增强塑造和传播国家形象的针对性、有效性,充分发挥国家形象巨大的影响力和凝聚力,进而提升国家“软实力”,实现国家战略意图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一节 国家形象的概念界定及其内涵分析
    一、国家形象的概念界定
     界定国家形象概念,明确其内涵和外延,首先必须对“国家”和“形象”的含义做简单明了的界定。笔者在本书采用从传播学和国际关系学角度出发,并与本书研究最为贴切紧密的概念界定。在本书中,国家形象中的“国家”为现代民族国家,是国际社会、国际关系中的独立的、主要的行为体;也只有这样界定“国家”,才能使国家形象成为国际关系学范围内的一个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