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文言语法

文言语法

  • 字数: 16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作者: 史存直 著
  • 出版日期: 2009-09-01
  • 商品条码: 9787101045857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09
定价:¥2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华东师大已故教授史存直先生(1904-1994 )的遗著,是作者晚年对汉语文言语法的思考和总结。全书共十五章:一,绪论;二,句法概说;三,词法概说;四,主语、谓语;五,宾语、补语;六,定语、状语;七,名词及其附类;八,表词和表词结构;九,副词;十,数量词;十一,代词;十二,介系词;十三,助词、感叹词;十四,复句;十五,省略。作者建立的文言语法体系严密,阐述简明扼要;对传统的和通行的各种语法理论,明确表示反对什么,主张什么,并辅以大量文言例句,使初学者可以很容易地掌握文言特有的语法规律,对古汉语语法研究者也有独特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史存直(1904~1994)语言学家。安徽省合肥市人。早年留学日本,入京都大学土木工科。后曾历任中学教员,出版社编辑,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文字改革研究室主任,上海语文学会副会长,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音韵学研究会顾问,全国高等学校文字改革学会顾问等。他在语言文字领域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文字改革、语音与语法的研究方面。在文字改革方面,早在20世纪30年代,他就深受拉丁化新文字运动的影响,并决定终生研究文字改革。是我国文字改革运动的积极倡导者和拥护者。著有《中国文字罗马化运动中的若干问题》(《中华教育》1937年第1卷第6期)、《中国文字改革运动的过去和现在》(《中华教育界》(复刊)1947年第1卷第5期)、《论中国字罗马化的原则》(1947年)、《谈谈汉语拼音方案(草案)的正式字母和代用式》(《语文知识》1956年第8期)、《从语音教学观点看汉语拼音方案》(《语文教学》(华东)1958年第2期)。他认为钻研音韵,是拟订出好的拼音方案的前提;钻研语法是将分词连写问题解决好的前提。在语音研究方面,著有《语音》(新知识出版社,1957年)、《现代汉语讲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58年)、《论汉语语音教学的系统问题和顺序问题》(《语文教学》华东1956年第10期)、《关于“元音”和“辅音”的区别》(《华东师大学报》人文科学1957年第2期)、《语言为什么要用声音做它的外壳?》(《语文知识》1957年第1期)、《北京话音位问题商榷》(《中国语文》1957年第2期)、《从音位学看汉语的字调(声调)》(《中国语文》1957年第9期)等论著。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从本书的定名谈起
1.2 为什么要学习文言语法
1.3 怎样学习文言语法
1.4 文言语法的体系问题
1.5 本书的体系是怎样建立的
1.6 文言语法和白话语语法之间的差异
1.7 其他若干交代
第二章 句法概说
2.1 什么是句子
2.2 句子的分类
2.3 句成分
2.4 从句成分看词组
2.5 分析句子的层次
2.6 句子的特殊成分
2.7 关于图解
第三章 词法概说
3.1 什么是词
3.2 词类
3.3 实词和虚词
3.4 从句成分看实词的分类
3.5 实词的附类
3.6 词性和词性转换
3.7 虚词的分类
3.8 词法中的几个特殊问题
第四章 主语、谓语
4.1 主语
4.2 无主句
4.3 谓语
4.4 把句子按内容划分为判断句、叙述句和描写句为什么难以掌握
4.5 施事、受事和能动、被动
……
第五章 宾语、补语
第六章 定语、状语
第七章 名词及其附类
第八章 表词和表词结构
第九章 副词
第十章 数量词
第十一章 代词
第十二章 介係词
第十三章 助词、感歏词
第十四章 复句
第十五章 省略
附录
后记
摘要
    
像上面这些例子,把句子中的一个成分放在句结构之外,又在句结构内的原位置上用一个代词来代替它,内外重复出现,所以叫“复指”。放在句结构之外的,通常称为“外位语”,用在句结构内的代词,通常称为“本位语”。句子所以做这样安排的原因,有时是由于某一词语先出现在脑海裹。就脱口说了出来,然后才想到全句的结构,于是就在句结构中补上一个代词(如前四例)。有时是由于句结构本身复杂,先在句结构中用上一个代词,然后再把这个代词所代的东西补出(如最后一例)。第三种是所谓“提示语”。提示语可以说是一种未定成分。它并不是在“主、谓、宾、补、定、状”之外的第七个句成分,只不过因为身分未定而又暂时需要一个名称,所以我名之为提示语.
     为什么需要设立这样一个身分未定的成分呢?原来人们说话或写文章的时候常容易把首先出现于脑际的实体词先说出,并未考虑它在句子结构裹处于什么地位。也没有像复指成分那样在句子结构中的适当地位补上一个代词。碰到这样的句子,我们在分析时就要好好考虑一番。因为出现在句首的实体词固然以主语为最多,但也不一定总是主语。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