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读史做女人Ⅱ

读史做女人Ⅱ

  • 字数: 2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君子心 著
  • 出版日期: 2009-06-01
  • 商品条码: 978730806702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09
定价:¥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有二百九十八年历史的唐朝,是我们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也是公认的中国不错盛的时代之一。在这个朝代中出现了很多影响唐朝政治历史的女性,本书选取了长孙皇后、太平公主、高阳公主和杨贵妃四位与朝廷政治有着密切关系的女性,在对她们的人生评述里思考这样一些终极的主题:爱,是什么?幸福,又是什么?在权力与人性之间,如何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
    她们同样都拥有万人之上的光环,在朝廷政治阴谋与争乱并行的时候,有的人选择了趋向完美,有的人选择了趋向政治,有的人选择了趋向迷茫,有的人选择了趋向尘埃……但无论怎么改变,谁也不是最后的赢家,尘埃落定之后总能听到那灵魂的颤栗——永不生于帝王家。
    作者试想以女性视角去感受她们的感情、她们的痛苦、她们的人生,希望通过自己的评述与再现,以对现代女性的生活有所帮助和启迪。
作者简介
    君子心,七十年代末人,中文硕士,热爱阳光、水和冰激凌。写作,是修行。
目录
序 言:寻找历史呼吸的地方
长孙皇后:如果这都不算爱
  因为出身而自信
  因为独立而强大
  因为艰难而清醒
  起初黯然
  迎娶贵妾
  新式金枝欲孽
  王者之道
  管理的艺术
  洞察识人
  拐角之处
  共死or内助
  功高与天命
  玄武门的背后
  站出来、站出来
  回到逻辑的起点
  为他长袖善舞时
  爱太重,情太忍
  关于长孙爱情的论证报告
太平公主:我是能保护你的
  从幻想开始
  粉红色的玻璃罩
  嬉皮式的报复
  自是擦身而过
  道教的外挂
  和亲的惊险
  向爱进发
  看似繁华似景
  少女情怀总是诗
  自由的巧合
  权力的狰狞
  也许可以重新来过
  无法接近的“类己”
  薛宠妃的悲剧
  疯狂的下场
  妄想的膨胀
  历史的细节
  角色的互换
  政治上中下
  中宗的诡谲
  高位的狂欢
  颠倒的继续
  转折的那点
  从幻想终结
  历史的选择
  关于太平爱情梦想的论证报告
高阳公主:不能承受生命之轻
  话说《高阳公主》
  爱与怎样爱
  变化还是变态
  “我”选择挑衅
  正是春光明媚时
  跨越禁忌
  禁忌,禁忌,禁忌
  激情不能留住的东西
  那只华丽的枕头
  还是现世快乐
  精心设计的圈套
  一颗父亲的心
  版本很多
  辩机向左
  辩机再向左
  解脱为乐
  高阳向右
  转身之间
  高阳再向右
  流氓案或者诬陷案
  利用,还是利用
  不能画满的圆
杨贵妃:还记得吗?忘记了吧
  最合适
  第一个
  制蓝图
  新旧仇
  最要命
  武惠妃
  纠缠结
  张九龄
  李林甫
  好人才
  太子冤
  幕后手
  温柔井
  追“贞顺”
  制均衡
  交叉界
  相见欢
  对称学
  再转身
  纯粹美
  境界美
  奢华美
  丰硕美
  个性美
  用心美
  鸳鸯爱
  中彩票
  夫妻情
  三个人
  嫉妒论
  帝王权
  亲密磨
  权力瘤
  外戚荣
  智商测
  火山口
  后宫安
  东宫案
  王忠嗣
  逃避意
  安禄山
  拉锯赛
  拉锯断
  东宫起
  马嵬驿
  保不住
  还未完
参考文献
后记
摘要
    园为幽身而自信
         她被称为千古第一贤后,生前是丈夫敬重的良佐,妃嫔臣子们爱戴的皇后,死后是永远无法企及的经典——史官眼里的楷模、士大夫心目中的无限憧憬、男人们眼里的理想妻子、女人们仰视的学习榜样,生荣死哀,道不尽的,是她的好。
         读她的历史,我深感钦佩。我知道她确实像后人所歌颂的那样,超越于日常生活的琐碎与庸俗,超越于平凡人生的喜怒哀乐,在世俗的人性天空上划下一道横线,让我们高山仰止,让我们仰视才见。陇西贵族之后,在军阀混战的混乱时代,伴随着那位英勇雄武的丈夫,走过动乱,走过战火,走到权力的很好,获得了身前身后的一致赞誉,甚至,达到了文化体系规则下一个正统女性的很好……
         而在这近似圣化的超越里,却又充满着不和谐的音符,因为它完美却又那样短暂而缺乏韧性——身后,是丈夫在思念里走向混乱,是儿子们争权夺位而凋谢,是长孙家盛极而衰……
         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周易?丰》)
         太过完美,总是缺憾。
         出身。
         中国历来是注重出身的。
         2008年6月上演的吴宇森搞笑历史巨片《赤壁》,描述的是三国赤壁之战,他的立场,还是《三国演义》的论调,而大家追随的刘备,不是因为他会编草鞋,而是他的出身,虽然他一长——可见即使文明发达的今天,血统论者还是有一定的的,在一个祖先崇拜的文化系统,有时候,出身会决定很多事情。
         那个时候,门阀士族们正一统天下,天然的血统与出身决定着资源分配的一切合理性,魏晋开始实行的九品中正制让所有统治政权基本掌握在士族们的手里,而婚配,则是贵族与贵族之间的交换。
         南方东晋四大家族自不必说,北方因为建立起来的多是少数民族政权,其中的皇室与汉族联姻融合,形成了新的门阀贵族,连北朝的朝代更替(无论是北魏的鲜卑拓跋氏,还是北齐、北周)都基本上是几大军事贵族代理人之间的转手,没庶族和下层百姓什么事儿。
         她的父亲是隋朝右骁卫将军,祖先是鲜卑皇族拓跋氏之后,因为是宗室之长,号为长孙。
         北朝皇室之后,世代贵族。
         这决定了她骨子里的自信。
         因为独立而强大
         身边一位品貌兼修的MM在数次恋爱失败之后,问我:“君子,你说怎样才可以保证不被人甩,不失恋?”
         答案:“独立。”
         一个拥有强大灵魂的女人可以受害,却能不再受伤,而灵魂的真正独立,就是不把寄托放在男人身上而拥有了属于自我的信仰。
         长孙的信仰,是儒教。
         史书这样介绍她的幼年:博识知礼。
         少好读书,造次必循礼则。
         (《旧唐书(卷五十一)》)
         后喜图传,视古善恶以自鉴,矜尚礼法。
         (《新唐书(卷七十六)》)
         而在那个时代,佛教盛行(她的小名就叫观音婢)、道教弘扬(老公不小心跟太上老君重了姓),最讲究礼法秩序的儒学却因为战乱而日趋哀微,显得苍白无力。因为一切都乱了,朝代更迭、礼教败坏、文化碰撞,父亲早亡、长兄虐待,人人跟着秩序的混乱迸发原始的情欲与热情的时候,她,一个身上流着少数民族血液的鲜卑女子,却异类般从历史里、从书籍里,与理性与秩序撞了个满怀。
         其实,她可以不这么做,汉代所树立的儒学传统已随魏晋风流雨打风吹去,宋明理学还没有被发明出来“杀人”,战乱频繁以后是狂欢的自由,鲜卑母系遗风犹存——女人,可以改嫁,可以不守贞洁,可以吃醋,可以嫉妒成性,可以对班昭的“三从四德”说“不”。
         但她选择了克己复礼的儒学,选+择了对女性紧紧包扎的孔子。
         这是对于秩序混乱时代的一种愤青式的反拨,同时,也是对于女人生存根基的生命清醒。我们很难说她早早就神仙般地推测,未来中国封建社会的女性发展,是更加儒学化的束缚;但从她后来的言行里,可以想见她在遍读诗书的过程中,凭借着天生的灵性与女人的本能,已经隐约感受到了在这个父系社会的笼罩下,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一个女人永远无法超脱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妻妻妾妾……这就是封建社会的本质规则。
         因为艰难而清醒
         大家千万不要以为饱读诗书、遵循礼法的长孙就是孔儒的信徒,如果是这样,历史上就不会出现最完美的女人——长孙皇后,而会变成写团扇诗的班婕妤。她跟班婕好们优选的不同在于,班婕妤们是被忽悠了,而她是看清了。
         从修身开始:清醒。
         她的成长并不顺利。
         父亲早亡,幼年受到同父异母兄长的虐待,母亲只好带着他们一双儿女回娘家。舅舅高俭收留了孤儿寡母,并且把他们抚养成人。她的幼年从来都不曾一帆风顺,父亲的离世、兄长的虐待、寄人篱下……
         这个世界,大多数平凡人只会生活在表面,谁好好日子不过,天天考虑生死恩仇人是一种惰性的动物,在顺利安乐的时候,总会软弱地放纵自己的某些私性,而只有患难与坎坷,才是人生的清醒剂,才会让我们从尘世里、浮华里真正沉淀下来,知己真正想要,明白自己真正想得到的。长孙终其一生,一直道自己想要什么,虽然舅舅对她很好,但是毕竟那不是她自己的家。同样的寄人篱下,林妹妹养成的是敏感多疑、清高孤傲,长孙养成的却是清醒与理性。
         她终生,都保持着可怕的清醒与理性。
         十三岁那年,她有了家,对方是太原留守李渊的二公子,叫李世民。
         而命运并没有让她歇口气。
         那个时候,李家正战战兢兢生活在皇帝的疑虑中,公公李渊因为威望太高,被隋炀帝所忌。有一次召见,李渊因生病不能前去,恰好李渊的外甥王氏在后宫,隋炀帝问其原因,王氏说是病了,隋炀帝却说:“能不能死啊”
         而她的丈夫,正驰骋疆场。
         大业末年,隋炀帝在雁门关被突厥兵包围,因为救援的主帅云定兴听从了李世民“设疑兵,张军容”的建议,很快就解了突厥之围;不久,高阳贼帅魏刀儿又来围困太原,又是李世民轻骑突进,把李渊从千军万马中救了出来……
         那个时候,本该新婚燕尔、情意缠绵,记录的却是一个男人的攻伐战取。在那帝王功业的背后,却是一个女人寂寞空守与等待的沧桑。
         她默然无语。
         起初黯然
         公元614年,她正式进入李家。从表面上看,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媳妇,但谁都不知道,在这个沉默端庄、温柔守礼的小妇人背后,孕育着的是丝毫不下于她丈夫的可怕魅力,不是注意不到,而是没机会注意——大家实在太忙了,李世民实在太忙
         恰逢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李家威望素著,占据太原地便,她的丈夫正踌躇奔走于四方,招揽天下英雄,伺机征服四海。
         隋大业十三年初,李世民在父亲的授意下,以探视为名,与晋阳县令刘文静在狱中拟定了招募兵士、西入关中、创立帝业的起兵计划;跟隋晋阳宫副监裴寂制定了美人计,让父亲宠幸了隋炀帝的宫嫔,逼父亲立刻起兵。
         六月,与其兄李建成率兵攻西河(今汾阳),首战获胜,促使李渊决意西向关中。
         七月随李渊自太原(今太原西南)南下,任右领军大都督,统右三军。
         途中李渊一度动摇,欲还师更图后举,于是军帐夜哭,陈明形势利害,坚决主张继续进军,提出先入咸阳,号令天下的方略。
         八月,进攻霍邑(今霍州),先率轻骑至城下,诱隋守将宋老生出战,继而率骑猛冲其侧背,配合李渊、建成正面攻击,斩宋老生,克其城。
         九月,军至河东(今永济西南),力主急速进军长安(今西安),遂奉命率前军西渡黄河,顺利占领渭河以北地区,各大族豪强纷至军门投效,数支农民起义军亦来归附,兵力迅速发展至十三万人。
         十一月,会诸军攻克长安。李渊立代王杨侑为帝。李世民被封为秦国公……
     他这样忙碌,忙于开拓疆土,实现自己的英雄霸业。男人总是情商低一些,在感情方面晚熟,女人,在那个时候的李世民眼里,更多是一种战利品、征服对象和政治合作,胡人的血液在这位少年身上流动——不管多少人对其母窦氏的鲜卑血统争论不休,最起码,李世民的奶奶是正宗的鲜卑人,身上流着一部分鲜卑人血液的他,继承了那未来被汉文化驯化的野性与生命力,象征大唐兼容并蓄的开放气象在他身上初露峥嵘。放在个人私事上,则是对于各式各样女性战利品的收集。
         在今后的几年里,他收罗了一个又一个如花女子,这不仅仅是因为过于发达的雄性激素,更多的是少年英雄的征服欲、胡人风范的野性与政治野心的合作。
         而婚姻嫁娶,于这位贵族少年,不过是必经的程序罢了。早在这之前,一名妾侍已经替他生下了一个儿子(李宽)。身边女子皆貌美如花,英雄的生命精力本来就旺盛于他人,眼前这位端正而稍嫌无趣的女子,是父母给他娶的妻,如此而已。
         让李世民没有想到的是,眼前这位温柔端庄的女子,在未来患难与共的岁月里,将不再是一个女人、一种门第、一个名分——她侵入了他孤独而狂妄的世界,成了他生命里不可缺少的支撑。
         迎娶贵妾
         公元618年的一个寒冷的早晨,长安的秦王府里弥漫着一股喜庆的气息。这里的男主人已经被新皇帝拜为尚书令、右武侯大将军,结婚多年的王妃也正要临盆,更重要的是,这里又要进一名重要的夫人——前朝公主,杨氏。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