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教育随笔 触摸教育

教育随笔 触摸教育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张圣华 著
  • 出版日期: 2009-07-01
  • 商品条码: 978730309888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出版年份: 2009
定价:¥3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让我们为教育这条船喊喊号子吧!这条船承载了太多的东西,教育是件如履薄冰的事,稍有不慎就有心灵受伤,请用心触摸教育,摸到她的脉,才会懂她的心。

作者简介

张圣华,男,山东人。现任中国教育报编委,记者部、发行部主任。 2000—2005年任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主编。 2005—2008年任中国教育报人文中心主任。 曾组织全国城市教师阅读状况大型调查并主持“重读陶行知”活动,使全国阅读陶行知人数大增。 《我们是否抛弃了陶行知》《把童年储藏起来》《让九亿农民捧起书本》《大宋的话语权》等文章曾在全国引起较大反响。 主编《陶行知名篇精选》《大师背影书系》《教育寻根丛书》。其中,《陶行知名篇精选》和《教育寻根丛书》中的《过去的教师》为近年畅销书。
目录
教育快评
  我们是否抛弃了陶行知?
  教育回头看的理由
  警惕有人在戏弄教育
  不准感动
  关于“问”的纠缠
  你凭什么做教师
  空洞是一种危险
  劝读与自读
  爬坡式阅读:每一次阅读都是一次冲击
  引进谨防水土不服
  对教育的理解就像淘金
  “特级”教师真的好品牌
  推荐图书的正道
  如何解“作文之难”?
深度观察
  今天怎样设计“成长书单”
  把童年储藏起来
  仰望与断想:在大师背影之外的地方
  我们迷路了吗?
  基层教育研究者的心灵世界
  语文课:我们能否从教材中“突围”?
  在语文教育的路上我们失落了什么?
  没有不会作文的孩子
  凡有所学 皆成性格
——关于语文课文的选法
  呼唤个性化作文的时代潮流
——《新作文》主编赵学文谈作文的重新定位问题
  同学少年时正当御风云
——电视剧《恰同学少年》引发大学生人生观讨论
  9天,看见的是另外一个民族的眼睛
——第三次中国高中生访日代表团访日侧记
  当代急唤阳光作品
——一份调查表引发思考
  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阅读大面积空白
  “教师专业素养基本书架”
  为教师读专业素养图书找门道
与名家对话
  谁在启发教育思考
   ——访教育科学出版社社长所广
  在怎样的尺度下诊断课堂?
——访杨九俊先生
  新课程标准下的理想课堂到底什么样
——访《新课程优秀教学设计和案例》丛书主编
  教育创新先要有新理念
  在世界范围内寻找教育的思想支撑
——访《外国教育家评传》编委、第四卷主编单中惠教授
  这门课程该来得再早点
——美国库克大学副校长、《生涯规划》著者黄天中先生
  参与式教师培训:旨在造血
——访西北师范大学吕世虎教授
……
培养中国读书人口
人物特写
附一  地震时期教育特别报道
附二  人文追问
摘要
    
教育快评
    我们是否抛弃了陶行知?
    中国关于陶行知研究的各类协会好像已有数十家。这似乎证明我们对陶行知有多么尊重和重视——有那么多人都在研究他,陶公地下有知,当有所感动。
    不幸的是,据笔者调查,大面积的中小学教师只知陶公其人,未知陶公其说,更别说把陶公的教育思想付诸教育实践,继而有所发展了。
    一个没有读过陶行知的人,怎么可以在中国做教师呢?
    陶公作为一名留洋的教育家,在深刻了解了中国的文化和社会现实的基础上,所提出的教育学说,既强调了教育的现实功能,又关注了教育的优选目的,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他的理论和实践,应该成为中国教育血液的重要成分。
    但不幸的是,陶行知正在中国人的记忆中远去或走样。他正在被过分的学术化所矫饰,正被圈定在研究所和某些学会的龟脑或纸上,为研究者发表论文、出版专著而服务着;而外面的教育行为正在变本加厉地背叛他。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现在听来,恍若隔世。孩子们进入学校似乎就像进入了舞台,把自己装扮起来,做一个老师喜欢的好孩子。他们表演着,如鹦鹉般说着台词;就是他们的作文,也在矫揉造作地抒发着不知谁心中的感情。真?多么遥远的字眼啊。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