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松属分类
1.1 形态分类
早在1914年,Shaw G R就在The Genus Pinus一书中按外部形态对松树进行了分类。该书按针叶内维管束数目将松属分为单维管束(HaploxyIon)和双维管束(Diplyoxylon)2个亚属(Subgenus),每个亚属又按针叶、树皮、树枝、树脂道、种子、球果等形态各分成2个组,每个组各分若干亚组。最后,他将松属分成2亚属、4组、12亚组。十年后,他又对部分树种的划分作了调整。1926年,Pilger R基于松针数目和松针中树脂道位置,在Shaw的工作基础上将松属分成2亚属、11组。之后,Martinez M(1948)、Duffield J w(1952)、(;aussen H(1960)对松树分类又相继提出各自的观点,进行修正。Critchfield W B和LittIe E L(1966)发现越南有一种松树——越南松(P.krempfii Lecomte)具有特殊的形态特征,他们提出将这一树种单独列为一个亚属,所以他们将松属分成3亚属、5组、15亚组。
中国松属分类系统研究最早由郑万钧于1930年著有《中国松属研究》一文,记载松树9种和1变种。之后,一些学者相继开始研究,得到许多新的发现。吴中伦在此基础上,将有关学者的发现进行分析,并根据鉴定标本记录和有关文献,于1956年著有《中国松属的分类和分布》一文,将中国松属分成单维管束和复维管束2个松亚属。单维管束松亚属有5种和4变种;复维管束松亚属有7种和3变种,共计19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