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剑桥美国文学史(第6卷)

剑桥美国文学史(第6卷)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 作者: (美)萨克文·伯科维奇|译者:张宏杰//赵聪敏 著
  • 出版日期: 2010-09-03
  • 商品条码: 978780211836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10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剑桥美国文学史》对涉及美国文学所有分支里新兴的和业已确立的种种趋势的广泛范围进行了探讨,并且涵盖了一些学者和批评家的论述。本书为第六卷。本书探究了现代主义在美国非同寻常的萌芽和繁荣。戴维·明特描述了从抒情年代到一战、从战后迷惘幻灭的一代到因经济陷入大萧条的泥潭而使左翼势力得以巩固的这一阶段的美国现代小说文化史。拉菲娅·扎法尔则讲述了哈莱姆文艺复兴的故事,详述了佐拉·尼尔·赫斯顿、W.E.B.杜波伊斯、詹姆斯·韦尔登·约翰逊、内勒·拉森、理查德·赖特等几位先驱者的艺术成就。她向我们展示,非裔美国人文艺复兴的创造力和政治影响力不仅构成了美国文学现代主义的巨大成就之一,而且带来了现代美国的社会和政治转变。维尔纳·索洛斯把他的叙述放在一个国际化的大背景下,给我们讲述了美国主流社会对现代主义缓慢的、勉强的但最终欣然接受,以及伴随而来的非盎格鲁——撒克逊移民在美国同化的故事。他对正规文本以及通俗杂志和迄今为止无人知道的移民作品进行了同样的研究。本卷文学史覆盖了20世纪前半叶散文写作的整个范畴。在对文本与语境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的关注方面,三位作者为我们这个时代提供了一个文学史范本。
内容简介
    《剑桥美国文学史》对涉及美国文学所有分支里新兴的和业已确立的种种趋势的广泛范围进行了探讨,并且涵盖了一些学者和批评家的论述。正是在这些学者及批评家的努力下,这一领域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成为文学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作者的作品集30年美国文学批评之大成,既代表了世代学术成就之间的分歧,也代表了学术成就之间的连续性。鸿篇巨制的叙述文字使本书与以前的版本所能做到的相比,其对美国文学史的探讨具有更加广阔的视野和磅礴的气势。与此同时,传统文学批评的声音虽然构成了这些叙述文字的背景,但这种声音也和当代文学研究的兴趣多样性特点并驾齐驱。     《剑桥美国文学史》对美国文学各个时期的不同流派进行了广泛地跨学科描述。美国文学资料得以拓展的部分原因是以往被忽略的文本最近被发掘出来,另一个原因是对这些材料进行研究的方法的数量和种类的急剧增加。《剑桥美国文学史》里所体现的多层面学术研究和批评研究探索的就是这些多重性——社会、文化、理智和审美的多重性——并展示了文学研究领域中一个比先前的叙述更加丰富的权威观念。     第六卷文学史探究了现代主义在美国非同寻常的萌芽和繁荣。戴维·明特描述了从抒情年代到一战、从战后迷惘幻灭的一代到因经济陷入大萧条的泥潭而使左翼势力得以巩固的这一阶段的美国现代小说文化史。他涉猎的范围包括亨利·亚当斯和后来的亨利·詹姆斯的作品,以及斯泰因、海明威、菲茨杰拉德、福克纳等现代主义者的经典作品。拉菲娅·扎法尔则讲述了哈莱姆文艺复兴的故事,详述了佐拉·尼尔·赫斯顿、W.E.B.杜波伊斯、詹姆斯·韦尔登·约翰逊、内勒·拉森、理查德·赖特等几位先驱者的艺术成就。她向我们展示,非裔美国人文艺复兴的创造力和政治影响力不仅构成了美国文学现代主义的巨大成就之一,而且带来了现代美国的社会和政治转变。维尔纳·索洛斯把他的叙述放在一个国际化的大背景下,给我们讲述了美国主流社会对现代主义缓慢的、勉强的但最终欣然接受,以及伴随而来的非盎格鲁——撒克逊移民在美国同化的故事。他对正规文本以及通俗杂志和迄今为止无人知道的移民作品进行了同样的研究。本卷文学史覆盖了20世纪前半叶散文写作的整个范畴。在对文本与语境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的关注方面,三位作者为我们这个时代提供了一个文学史范本。
目录
中文版序 致谢 序言 美国现代小说文化史 莱斯大学戴维·明特 导论 第一部分  梦之城、抒情年代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章  小说——讽刺的反思 第二章  《贵妇人画像》体现出的信心和不确定性 第三章  扩张路线 第四章  四个同时代的人和西部开发的结束 第五章  芝加哥的“梦之城” 第六章  弗雷德里克·杰克逊·特纳在梦之城 第七章  亨利·亚当斯的《教育》和进步的基本原理 第八章  杰克·伦敦的写作生涯和流行的话语 第九章  “抒情年代”的纯真与反叛:1900-1916年 第十章  1913年的军械库展览会和纯真的消逝 第十一章  希望与绝望的交替 第十二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写作的命运 第二部分  富足年代的小说 第一章  战争结束:冷漠重现 第二章  “爵士乐时代”和“迷惘的一代”的复苏 第三章  物质上的极大丰富带来的危险,或20年代的偏执倾向是如何形成的 第四章  富足年代的除魅、逃避和职业化的崛起 第五章  新时代的社会等级、权力和暴力 第六章  对女性化的恐惧和适度理想的逻辑 第七章  边缘性和权威性/种族、性别和地域 第八章  战争作为隐喻:欧内斯特·海明威的范例 第三部分  经济大萧条时期写作的命运 第一章  发现贫穷和使命感的回归 第二章  把探索“文化”作为一种使命 第三章  亨利·米勒、狄琼纳·巴恩斯和约翰·多斯·帕索斯的回应 第四章  残留的个人主义和有限的使命 第五章  寻找共同的目标:左翼的斗争 第六章  纪实文学及分歧的消除 第七章  南部的复兴:保守和革新的形式 第八章  历史与小说/小说与历史:威廉·福克纳的范例 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的小说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拉菲亚·扎法尔 第一章  新黑人? 第二章  黑人曼哈顿 第三章  化身代表和宣言 第四章  作为一种心态的哈莱姆:休斯、麦凯、图默 第五章  新黑人、新女性:拉森、福塞特、邦纳 第六章  “没有恐惧、没有羞愧的黑皮肤自我”:瑟曼和纽金特 第七章  文艺复兴的风格:费希尔、舒勒、卡伦、怀特和邦当 第八章  南方的女儿、土生的儿子:赫斯顿和赖特 第九章  黑人现代主义 少数族裔文学现代主义 哈佛大学维尔纳·索洛斯 概论 第一章  格特鲁德·斯泰因和“黑人的阳光” 第二章  少数族裔的生活和“人生小故事” 第三章  族裔性主题、现代主题 第四章  玛丽·安婷:逆境中的进步乐观主义 第五章  谁是“美国人”? 第六章  美国的语言 第七章  “过去的一切我们都抛在了身后?”      奥尔·E.罗尔瓦格及其移民三部曲 第八章  现代主义、族裔性标签和对完整性的追求:让·图默的新美国民族 第九章  弗洛伊德、马克思和硬汉派 第十章  海明威的话语风格在此处回响 第十一章  亨利·罗斯:族裔性、现代性和现代主义 第十二章  闹钟、推销员和乳房 第十三章  现代主义反对极权主义吗? 第十四章  面对极境 第十五章  中央大车站 大事年表 参考书目 索引
摘要
     第一部分  梦之城、抒情年代和第一次世界大占     第一章  小说——讽刺的反思 如亨利·詹姆斯和西奥多·德莱塞那样迥异的小说家们在结束了由于信仰矛盾而被撕扯得支离破碎的19世纪的同时,揭开了20世纪的序幕。一方面,他们接受亨利·詹姆斯所说的“奇特而不规律的生活节奏”,接受使小说继续发展的“不屈不挠的力量”,这使他们的作品往往偏重历史,偏重一个众人皆知的征服经历——征服大陆的过程,偏重一个新国家和新民族的形成,就像我们所看到的一系列的书名一样,如詹姆斯的《美国人》(The American,1977)、威廉.狄恩·豪威尔斯(William Dean Howells)的《现代婚姻》(AModem lnstonce,1882)、薇拉·凯瑟(Willa Cather)的《啊,拓荒者!》(Opionrs!,1913)、格特鲁德.斯泰因(Gertrude Stein)的《美国人的形成》(The Making ofAmericans,1925)、德莱塞的《美国悲剧》(An American Trage一dy.l925)、约翰·多斯·帕索斯(John Dos Passos)的《美国》(u.5.A·,1938)和理查德·赖特(Richard Wright)的《土生子》(Native Son,1940)。另一方面,他们又偏重詹姆斯所说的“浪漫方式”以及“我们的思想和欲望的迂回委婉的遁词巧辩”——那些“我们永远无法直接领会的”东西。像福楼拜一样,詹姆斯也想整理松散而不严谨的小说传统。比福楼拜更甚的是,他把小说的不严谨与历史联系在了一起。詹姆斯认定人类的思想和欲望有其“美丽的”一面,并按照顺序用间接的方式(迂回和遁词)加以解释,再现了19世纪的抒情传统。在这个传统中,自我检验成为自我超越的障碍,而对孤独的读者和孤独的诗人来说,通往内心的旅程成为时代之旅或超越时代之旅的秘密准备工作。对内心的探求提供了方式方法,但是,自我超越是抒情作品的目标。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