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纪录片:影像的意义系统

纪录片:影像的意义系统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 钟大年,雷建军 著
  • 出版日期: 2010-09-03
  • 商品条码: 9787303078882
  • 版次: 0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10
定价:¥2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伴随着跨入新世纪的步伐,中国传媒业也进入了剧烈的变革期。媒体集团、资本运作、产业化、新媒体……这些词汇不断地进入传媒操作和传媒研究的视野。而首当其:中的中国电视更显得生机勃勃和伤痕累累,其生机勃勃表现在电视不断地被品牌化、频道专业化、经营模式、媒介产品等等新生概念裹挟着去寻求创新;其伤痕累累则表现在白热化的竞争、收视率的压力、盈利指标等等将电视逼入了寻求生存的茫然境地,     这种变革,为电视理论研究提供了更加多维的思考取向。     我们将电视研究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前沿研究,它着眼于变革时期的中国电视。对其间出现的新的电视现象、电视形态以及新问题和新趋势进行理论的探讨,这是一种功能性的研究,具有探索性和不稳定性。二是实用理论研究,它侧重于电视作为一种媒介本身所具有的特征、规律和操作规则等等的研究,这是一种本体论的研究,它具有相对的实用性和稳定性。三是基础理论研究,它侧重从一个宏观的哲学视角来对电视的传播属性和功能作研究,这是一种学理性的研究,通常具有形而上的意味。对于电视研究而言打破这些层次之间的界限。使前沿研究更有基础理论的指引,又使基础理论研究有更多的实用性,一直是电视研究与教学在不断尝试的。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影像成为意义   一、作为媒介的影像   二、画面——指意场   三、镜头——指意链 第二章  作为支配性指意的语言   一、纪录片的语言风格   二、语言的陈述性特征   三、语言的作用 第三章  影像语言的特点   一、直观视听形象系统   二、体验式的感性认知   三、多义性的语意 第四章  呈现:自然的“表达”   一、影像的意义生成   二、指示意义:“呈现”   三、自然表达的语意群   四、语意成分配置 第五章  内涵意义:“呈现”的超越   一、可视的影像背后   二、表现过程与创造象征 第六章  审美意义:诗化的精神品格   一、创作思维:从现实中感悟美   二、影像操作:创造艺术化的屏幕形象   三、个案——张以庆的心灵象征 第七章  从“现实的意义”到“影像的意义”   一、真实是什么   二、纪录片的真实观   三、影像与再现的真实 第八章  纪录片的叙事   一、叙事视点   二、叙述行为   三、叙事类型 第九章  叙事的深层结构   一、动机——内容核心   二、模式——结构核心 第十章  叙事中的文化侵入   一、纪录片的多重价值取向   二、“仁者人也”的人生境界   三、“爱人修己”的道德完善   四、“中庸和谐”的宽容品格 结论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