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计算中的上帝//世界科幻大师丛书/(加)罗伯特.J.索耶

计算中的上帝//世界科幻大师丛书/(加)罗伯特.J.索耶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 作者: (加)罗伯特.J.索耶
  • 出版日期: 2004-06-01
  • 商品条码: 9787536453241
  • 版次: 1
  • 开本: 大32开
  • 页数: 278
  • 出版年份: 2004
定价:¥1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商品简介:

    罗伯特?索耶和他的《计算中的上帝》――姚海军

    罗伯特?索耶(Robert J. Sawyer)曾两次获得加拿大科幻与幻想文学优选奖“极光奖”,是加拿大很成功的科幻作家。或许因为大学期间所学的就是广播电视专业,索耶很乐于通过各种媒体宣传自己的思想,介绍自己的新书,这进一步扩大了他的影响力。《渥太华名人录》称他为“加拿大科幻界的教长”。
    索耶1960年出生于多伦多,1981年开始以一个短篇小说作家的身份平平淡淡地进入文坛,直到1988年长篇处女作《金羊毛》(Golden Fleece)出版,才成为科幻小说界受人关注的新人。
    《金羊毛》的故事背景被设置在一艘名为“阿尔戈号”的星际移民飞船上,故事围绕着一个名为詹森的人工智能而展开。从飞船及主人公的名字即可看出,这是那则人们耳熟能详的希腊神话的科幻版。但索耶的引人瞩目之处在于,他成功地使这部作品成了硬科幻中的典范。
    索耶对恐龙这一披着神秘面纱的物种情有独钟,在他已出版的二十来部长篇作品中,相当一部分是以恐龙为中心或是与恐龙相关的。从另一个角度同样可以看出索耶对恐龙的迷恋:在他的第二部长篇《t望者》(Far-Seer,1992)中,恐龙取代了人,成为故事的主角。
    《t望者》以及随后出版的《化石猎人》(Fossil Hunter,1993)、《异族》(Foreigner,1994)共同构成了“智慧恐龙”三部曲。
    “智慧恐龙”三部曲中的恐龙当然就是曾雄霸远古地球的恐龙,他们被一个类似于上帝的观察者从远古地球传送到了一颗离地球十分遥远的行星的卫星。新环境下的年轻恐龙大力推动科学,多方探索与尝试,终于通过望远镜之类的新发明洞察了世界的真相――他们所处的世界并非宇宙的中心,甚至不是一颗行星,而是一颗即将毁灭的卫星。于是,智慧恐龙开始了逃亡的努力。
    “智慧恐龙”三部曲保持了传统科幻的风格,颇具可读性和启迪性,在发行上也取得了成功。今天在加拿大,提起恐龙,青年人中恐怕很少有人不知道索耶智慧恐龙的想像。
    索耶另一本重要的恐龙科幻小说《一个纪元的终结》(End of an Era,1994)则将恐龙灭绝之谜与时空旅行、平行世界结合在一起。书中科学家借助近期新发现的“黄效应”,顺利地将考古学家布兰登?撒克里和他的朋友迈尔斯?乔丹送回六千五百万年前的中生代,以解开恐龙灭绝之谜。两位主人公吃惊地发现,当时的地球竟然存在着一种又黏又滑的火星生命,而我们想像中的威猛的恐龙只不过是火星人的工具和玩物。同时,在另一个不存在“黄效应”的平行时空,布兰登发现了一份出自他自己手笔的电脑日记,记述了他自己的种种令人震惊的发现。为了求证日记的内容,他找到了当时还不为人所知的黄博士……在这部作品中,索耶将自己在恐龙、考古方面的渊博知识展示得淋漓尽致。小说节奏快速、文笔轻松幽默,但内容却发人深省――对恐龙灭绝、地球发展和外星生命进行了全新的诠释。
    恐龙之外,索耶所热衷的另一个科幻主题就是宗教了。这在他的力作《优选实验》(The Terminal Experiment,1995)中有着突出的表现。
    《优选实验》似乎已经超出了科幻小说的领地。主人公彼德?霍布森的研究指向了科学的边界之外、被宗教气息所包裹的优选谜题,即:人死亡之后是否有灵魂存在?索耶的答案是趋向于肯定的。他笔下的主人公的研究结果表明,人在大脑有效死亡之后的确有一团凝聚的能量从躯体上逃逸出来。这一结果将霍布森引向了危险的技术探险之路――在好友萨卡尔的帮助下,他将自己的大脑复制到计算机中,做成三份特质不同的拷贝,以分别模拟灵魂状态(删除了大脑中一切与人体生化相关的功能)和永生状态下(切除了一切与死亡及衰老相关的神经系统)的“生命”感受。但出人意料的是,这三个计算机生命中有一个成了杀人犯,并很终逃出了实验室……
    《优选实验》既有高技术惊险小说的曲折与紧张,又有品质科幻小说所必需的新颖构思及富有启发性的思考,充分体现了索耶的独特魅力,很终为他赢得了1995年度的星云奖。
    索耶的近期新作品是计划中的“原始人视差”三部曲的第二部《人类》(Human,2003)。这个系列的很后一部《混血》(Hybrids)也将于近期出版,而它的靠前部《原始人类》(Hominids,2002)则将参加2003年雨果奖、极光奖和盖拉克蒂克奖的角逐。

   《计算中的上帝》(Calculating God,2000)是索耶本人很满意的作品。但可惜的是,这部作品在2001年的雨果奖很终评选中,败于J.K.罗琳的《哈里?波特与火焰杯》,很终与这一科幻大奖失之交臂。提起此事,索耶火气十足,他说:“我六次进入雨果奖决赛,六次空手而归。每次我都很失望,但只有《计算中的上帝》那次真把我气坏了。他们把奖颁给了《哈里?波特与火焰杯》!那是一本好书,但它不是科幻小说!”
    索耶有充分的理由为此气恼,因为《计算中的上帝》的确是一部具有震撼性的、的科幻佳作,而且这种震撼性接近出自真正的、令人拍案叫绝的想像。
    有人说科幻小说是点子文学。虽然这一说法隐含着对科幻小说的贬低,但在一定程度上也道出了科幻小说的特性。回想一下你读过的科幻小说,难道不是先想到其中的怪异的想法(诸如隐身、波态飞船、时间旅行等),而后才是主人公的奇遇?“点子”是科幻小说的灵魂。《计算中的上帝》再次证明了科幻小说的这一特性,它不是用动作等好莱坞的要素,而是用想像,真正的想像,征服了读者。
    《计算中的上帝》的开头便很新奇:一个蜘蛛形外星人闹剧般出现在多伦多博物馆,求见古生物学家。但“新奇”只是索耶制造的靠前个效果。很快,外星人霍勒斯道出了他此行的目的:破解不同星球文明的周期毁灭之谜。随着研究的推进,两个让人大吃一惊的事实显现于我们面前:地球史前的五次物种灭绝周期与两种来访外星文明远古时期的物种灭绝周期接近相同,似乎有一只上帝之手在操控着文明的进程;几个更古老、未曾经历过这种周期性毁灭的文明则已经将自身电子化,藏身于行星内部的超强掩体中。故事至此,索耶成功地将“新奇”变成了“惊奇”。故事向着更加出人意料的方向发展,自私的古老文明为防止新文明对其生活的干扰,竟然用方舟将猎户座一等星引爆成了超新星。正当超能粒子流即将再次灭绝三个智慧种族时,奇迹出现了――一只仿佛从另一个宇宙“伸”过来的巨掌,挡在了超新星与三颗文明星球之间!震撼!此时,你的感受也只有震撼能形容了。
    索耶一直对上帝是否存在感兴趣,他在《计算中的上帝》一书中,对科学在这一问题上的作用进行了测试。索耶不是那种单纯的有神论者,他坚信科学可以应付一切挑战,他所要探究的是一直困扰人类的优选谜题:复杂而有序的宇宙背后存在着什么样的真相?作为宗教主题的延续,《计算中的上帝》将这一主题掘进到了一个新层面。

相关资料:

    ☆美国《丹佛新闻》
    广受好评的科幻小说中,没有一本《与计算中的上帝》相似。这是一本迥然不同的小说。很好通俗小说应该让读者一口气读到结尾,靠前流的文学作品还应该让读者掩卷之后开始思考。在《计算中的上帝》中,索耶做到了上述两点。

    ☆ 加拿大《环球邮报》
    准备迎接观念的冲击!古生物学、遗传学、星际风云,汇成一部风趣幽默的快节奏小说,这就是《计算中的上帝》。

    ☆ 美国《纽约科幻小说评论》
    成功实现了科幻小说各个层次的目标。精炼、刺激、发人深省。

    ☆ 美国《轨迹》
    以不久以后的将来为背影的惊险小说,挑战传统的科学、宗教和宇宙观.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