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艺术与科学读本

艺术与科学读本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戴吾三//刘兵
  • 出版日期: 2008-08-01
  • 商品条码: 9787313052742
  • 版次: 0
  • 开本: 16开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08
定价:¥2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科学与艺术之联系的第一个层次,是应用的层次。即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科学技术确实为艺术创作实践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我们也会发现,在科学研究和艺术创作之间,确实存在着相互影响。这种影响,在第一个层次上,是技术性的,而在更高些的层次上,则是观念性的,也就是说,在艺术创作中,来自科学观念和思想的影响起着作用,而在科学的研究中,对于像审美等观念以及美与真之关系等看法,也经常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此之上,另一个更高层次的关联,就是哲学性的了。这涉及到各门学科、各种不同的知识之间的联系,也涉及到人们对于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之认识的某种统一性。因为在一种多元知识观的见解中,我们是可以把科学、艺术以及许多其他不同领域的工作,看作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不同然而又彼此相联系的认识方式的。相应地,本书就分成从应用的观点看、从历史的观点看、从大师的创造看、从知识的联系看以及从哲学的观点看等几部分。在最后,又从人生与价值的角度,设立了“从人生的观点看”这一编。
内容简介
    艺术与科学属于大学科交叉领域,孕育着许多新知识生长点。该读本力图从多维度介绍中外学者对科学与艺术所做的研究和思考,包括原文和导读共分六个部分,依次为:“从应用的观点看”,“从历史的观点看”,“从大师的创造看”,“从知识的联系看”,“从哲学的观点看”,“从人生的观点看”。通过多侧面地了解科学与艺术,有利于读者开阔视野,打破学科藩篱,激励创新思维。     该读本适合大学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阅读,也可供感兴趣的各方人士参考。
目录
总序 导言 第一编  从应用的观点看     导读     1.1  梁思成:音乐、绘画、建筑之间的通感     1.2  李元:太空美术的魅力     1.3  [美]麦克尔?菲尔德  马丁?格鲁比茨基:数学与艺术图案     1.4  黄鸣奋:数码艺术的兴起     1.5  [美]尼尔?格申菲尔德:数字技术与名琴     延伸阅读 第二编  从历史的观点看     导读     2.1  李公明:在历史词语密林中的“科学”与“艺术”     2.2  [美]乔治?萨顿:科学与艺术的关系     2.3  [美]托马斯?库恩:论科学和艺术的关系     2.4  [美]L?勒赛:牛顿和歌德的色彩世界     2.5  戴吾三:光源与艺术:从历史向未来     延伸阅读 第三编  从大师的创造看     导读     3.1  陈方正:在科学与艺术之间??从达文西到毕加索     3.2  [美]伦纳德?史菜因:达?芬奇的左右脑     3.3  [英]塞莫?泽基:莫奈的头脑     3.4  [美]阿瑟?I?米勒:创造力的一种模式     3.5  [荷兰]布鲁诺?恩斯特:埃舍尔:无法归类的艺术家     延伸阅读 第四编  从知识的联系看     导读     4.1  [英]托马斯?赫胥黎:科学与艺术     4.2  梁启超:美术与科学     4.3  李政道:科学与艺术(楔)     4.4  杨振宁:美与物理学     4.5  胡作玄:数学与艺术??从数学观点看艺术与美     4.6  [英]达西?汤普森:自然界的螺线     4.7  戴吾三  刘兵:黄金比例与斐波纳契数列     延伸阅读 第五编  从哲学的观点看     导读     5.1  [英]布菜恩?里德雷:科学与艺术     5.2  [英]戴维?玻姆:科学与艺术的“范式”     5.3  刘兵:在物理学与艺术之间对世界之认识的平行性??以物理学与毕加索为例     5.4  [美]S?钱德拉塞卡:美与科学对美的探求     5.5  [美]威尔逊:科学、艺术及其阐释     5.6  [美]约瑟夫?阿伽西:科学与艺术中的进步     延伸阅读 第六编  从人生的观点看     导读     6.1  [法]卢梭:论科学与艺术     6.2  [俄]列夫?托尔斯泰:真正的艺术与科学     延伸阅读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