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论语通译

论语通译

  • 字数: 197.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作者: 徐志刚
  • 出版日期: 2008-06-01
  • 商品条码: 9787020070510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14
  • 出版年份: 2008
定价:¥14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辑而成。孔子学说的核心思想足“仁”,《论语》中始终如一地贯穿了他的这一思想。《论语》的各章各节独立成篇,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记录了孔子关于哲学、经济、政治、伦理、美学、文学、音乐、道德等方面的言论,是研究孔子及其创立的儒家学说的主要文献。 本书为其译文。
内容简介
    《论语》是语录体散文,主要是记言,用口语写成,有着简练、晓畅、雍容和顺、迂徐含蓄的风格。许多句子内涵丰富,用意深远,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日常生活用语,像“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小不忍则乱大谋”、“道不同不相为谋”、“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等,至今都还被人们频繁引用,有着鲜活的生命力。《论语》的许多篇章有着很强的现场感,寥寥数语,人物情态及场景毕现。读着它,你会恍然以为自己正置身孔门弟子中,聆听着孔子的教诲,并不会感到太多的时空和语言的隔膜。这一切奠定了《论语》在中国散文发展史和修辞学上的地位。
    本书为其译文。
目录
导读
知识链接
前言
学而篇第一
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长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乡党篇第十
优选篇第十一
颜渊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宪问篇第十四
卫灵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阳货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张篇第十九
尧日篇第二十
摘要
    学而篇靠前
         (共十六章)
         主要讲“务本”的道理,引导初学者入“道德之门”。
     子曰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②!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③,不亦君子乎!”
     【今译】
     孔子说:“学习了而时常温习,不也高兴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注释】
     ①子:古代,对有地位、有学问、有道德修养的人,尊称为“子”。这里是尊称孔子。
     ②说(yue月):同“悦”,高兴,喜悦。
     ③愠(yun运):怨恨,恼怒。
     有子曰①:“其为人也孝弟②,而好犯上者,鲜矣③;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④。”
     【今译】
     有子说:“做人,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而喜好冒犯长辈和上级的,是很少见的;不喜好冒犯长辈和上级,而喜好造反作乱的人,是没有的。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确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就产生了。所谓‘孝“悌’,可为‘仁’的根本吧。”
     【注释】
     ①有子:鲁国人,姓有,名若,字子有。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三十三岁,生于公元前518年,卒年不详。另说,比孔子小十三岁。后世,有若的弟子也尊称有若为“子”,故称“有子”。
     ②弟(ti替):同“悌”。弟弟善事兄长,称“悌”。
     ③鲜(xian显):少。
     ④与:同“欤”。语气词。
     子曰:“巧言令色①,鲜矣仁。”
     【今译】
     孔子说:“花言巧语,一副和气善良的脸色,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注释】
     ①令色:面色和善。这里指以恭维的态度讨好别人。
     曾子曰①:“吾日三省吾身②: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③?”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