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陶行知教育文集

陶行知教育文集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四川教育出版社
  • 作者: 胡晓风 等主编
  • 出版日期: 2008-06-01
  • 商品条码: 9787540844189
  • 版次: 0
  • 开本: 16开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08
定价:¥7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陶行知是一位集大众诗人、大众教育家和社会学家于一身的行动理论家。他随着西学东渐的大潮,以民主、创造以求共各,进而为探索、推进中国现代化乃至全球现代化奋斗终生。早在美国留学期间,他立志:“余今生之惟一目的在于经由教育而非经由军事革命创造一民主国家。”1923年,他在给妹妹陶文?的信中讲到他们共同肩负的使命:“这使命就是运用我们全副精神,来挽回国家厄运,并创造一个可以安居乐业的社会交与后代。这是我们对于千万年来祖宗先烈的责任,也是我们对于亿万年后子子孙的责任。”他不辱使命,躬亲实践,终生不渝,创立了适合中国国情又顺应世界现代化潮流的生活教育理论。为适应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特别是受教师教育者)的需要,特从四川教育出版社修订再版的《陶行知全集》(1—12卷)中精选出207篇编成这栖《陶行知全集教育文集》。文集的最前面选了两封信,用以表明陶行知的经历和终生志愿。其余均以时间为序分段编排。
目录
我的学历及终生志愿——致J.E.罗素(1916年2月16日) 创造一个四通八达的社会——给文?的信(1923年11月13日) 1912年   金陵大学学生陶文?的信仰自述(节选)(12月21日) 1913年   《金陵光增刊中文报》之缘起(2月) 为考试事敬告全国学子(5月) 1914年 呜呼某校(1月)   共和精义(6月) 1916年   中国的道德和宗教教育(节选)(11月) 1917年   中国在转变中(3月)   试验主义之教育方法(下半年) 1918年   生利主义之职业教育(1月15日)   师范生应有之观念(5月)   以科学之方新教育之事(9月27日) 1919年   教学合一(2月24日)   试验教育的实施(4月14日)   第一流的教育家(4月21日)   新教育(7月22日)   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10月) 1920年   关于教育厅长产生问题的意见(11月25日) 1921年   地方教育行政为一种专门事业(7月)   教育者之机会与责任(7月7日)   活的教育(8月) 1922年   中国女子教育之既往与将来(3月8日)   对于参与国际教育运动的意见(3月)   市乡教育分治与南京教育(11月5日) 1923年   教育与科学方法(1月15日)   《中国之教育统计》前言(5月)   清华教育的背景(5月15日)   学生与平民教育(11月13日一27日) 1924年   预备钢头碰铁钉——给吴立邦小朋友的信(1月5日)   谈诗——答吴立邦小朋友的信(2月6日)   …… 1925年 1926年 1927年 1928年 1929年 1930年 1931年 1932年 1933年 1934年 1935年 1936年 1937年 1938年 1939年 1940年 1941年 1942年 1943年 1944年 1945年 1946年 附录:陶行知及其生活教育活动记略
摘要
    我的学历及终生志愿——致J.E罗素 亲爱的罗素院长:     2月11日手示敬悉,欣喜何似。所嘱就自身曾受训练及终生事业之计划向利文斯通奖学金捐助人作一简略报告,自当乐于从命。     余现年二十有二,生于徽州,此乃一鲜与外界交往之地。余之早期汉学教育受业于家父及其他师长,至十四岁始入一中华耶稣内地会学堂,受教于唐进贤师(Mr.Gibbs),彼当时为仅有之西学教员也。两年后,该学堂因唐进贤师返回到英国而停办,余乃不得不冒险前往杭州意欲习医。旋以医学堂严重歧视非基督教徒,甚至事关学科问题亦然,余乃撤回注册,而入学仅三日耳。余于失望之余,仍返徽州专习英文,复经一年,然后前往南京入金陵大学,校中基督教徒与非基督教徒均受欢迎,此乃余今日仍乐于称道之事也。三年后,一次革命爆发余返徽州,任徽州议会干事甫及半载,回南京复学。蒙学友之助及大学当局之信任,余倡办《金陵光》学报中文报并任主笔。1913年,余成为一基督领先因得包文博士(Dr.Bowen)、汉克博士(Dr.Henke)之指导,复因詹克教授(Prof.Jenk)讲授“基督教义之社会意义“予余印象至深,有以致也。1914年6月,亦即余就学于南京之等五年末,余获学士学位。……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