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北宋名将曹彬/高阳作品集

北宋名将曹彬/高阳作品集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 作者: 高阳 著
  • 出版日期: 2005-11-01
  • 商品条码: 978780130934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出版年份: 2005
定价:¥2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北宋开国靠前名将曹彬,率军灭南唐,降后蜀。高阳对历目前的两大战役进行详尽考证,再现了五代之末雄奇的历史统一进程。
华人文化圈这样评价:“写人情,高阳写出了怨而不怒,冷静客观的气质;写斗争,高阳切中了权利欲望对人性的腐蚀;写风格,~高阳更为读者勾绘出一幅绚丽壮阔、气质非凡的景致。堪称一部民俗变迁史。然而,高阳的作品不仅在质上获得了肯定,产量更是惊人。”
内容简介
他是北宋初年赫赫有名的大将。他为人诚实,宽厚仁义,尤其以其”御将有恩”而为时人称道,史称”气质淳厚”。他严于治军,重视军纪,禁止将士肆意杀掠,深受将士和百姓的敬仰与爱戴。
他于乾德二年任都监,参加伐后蜀之役;开宝七年,他统兵灭南唐。
他就是北宋一代名将——曹彬。
高阳对北宋历目前的两大战役进行了详细考证,细致生动地描述了曹彬的奇智妙策在战役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再现了五代之末坎坷复杂的历史统一进程。
《花魁》是高阳的作品中很为浪漫美好的爱情小说。
卖油郎秦朱重孤苦伶仃,靠着挑担走巷卖油为生。一日在西湖边上偶遇名妓“西湖花魁”王美娘,不禁为其美貌所深深打动。同是天涯沦落人,只恨相逢不相识。
秦朱重自知穷困,但为了与美娘相处一夜,不惜辛苦一年,积攒银子。
是夜,秦朱重等待美娘归来,只见她酩酊大醉,又渴又吐,不得安宁。秦朱重一片苦心换来的却是美娘的不闻不问,和衣而卧……不久,美娘被一富家公子带走凌辱后被弃在河边,幸遇秦朱重相救…… 《花魁》一书,情节多变,艰难处使人心酸,幸福处令人感叹,男女主人公历经困苦很后终成大好姻缘的结局让整篇小说宛如一首赞歌,感人肺腑。

作者简介

高阳(1926~1992),台湾有名作家。本名许晏骈,字雁冰,笔名郡望、吏鱼。曾在台湾空军服役。退伍后任台湾《中华日报》主编,一度出任台湾《中央日报》特约主笔。
大陆读者所熟悉的《慈禧全传》及胡雪岩三部曲《胡雪岩》《红顶商人》《灯火楼台》,确立了他当代首席历史小说家的地位。
高阳著述丰富,一生著作90余部,读者遍及优选华人世界,人们以“有村镇处有高阳”来描述高阳作品在华人社会的受欢迎程度。1992年,他走完人生很后历程……一则挽联“文章憎命达,诗酒风流李太白;才学著书多,古今殷鉴罗贯中”,高度概括了高阳非凡的成就。



目录
代序:半壶酒一春秋/高阳其人其事其作
北宋名将曹彬
01 平蜀大计
02 蜡丸传书
03 剑门天险
04 宠姬霜红
05 兵行险着
06 千里江陵
07 艨艟战舰
08 部署奇兵
09 知己知彼
10 南胜北败
11 锁峡麈兵
12 寒鸦火箭
13 险中取胜
14 花蕊夫人
15 剑阁失陷
16 大势已去
17 后蜀沦亡
18 孟昶入朝
19 遗恨悠悠
20 吞声饮泣
21 蜀中鼎沸
22 釜底抽薪
23 苍凉岁月
24 孟昶归天
25 大获全胜
26 班师回朝
27 张惠龙成亲
28 新婚之喜
29 曹彬进京
30 皇恩大赫
31 天恩浩荡
附:花魁
01 活色生香
02 风波陡起
附录一:高阳大事年表
附录二:高阳作品集
……
摘要
    14花蕊夫人
    蜀军焚桔梧津浮桥,退保剑门的消息,传到成都,蜀主孟昶越发惊惶。如果剑门一失,成都必定不保,生死关头,必须出死力来自卫了。
    在朝野之间,却不尽是如他那样的看法。蜀中数十年不见兵革,凭恃剑阁、夔门之险,隔绝了中原的动荡不安,天府之国,物阜民丰,而孟昶又一意振兴文教,连武将亦无不风雅,天意、地利、人事,安排出别有天地的太平盛世。成都城内,有已近中年而不辨菽麦的,但见家家弦管,处处歌筵;斗米三钱的地方,听不见啼饥号寒之声,所以也没防范宵小的措施:夜半闾巷,扶得醉人归去的景象,随处可见。
    当全盛之时一十几年前的成都,可以比作唐玄宗开元年间的长安。“锦江春色来天地”的三四月间,浣花溪畔,珠翠罗绮与名花异卉,并相争妍,迷离五色,馥郁十里,恍如仙境,“数重花外见楼台”胜过“曲江金殿锁千门”。而“落叶满长安”的季节,成都城上的芙蓉却正开得如火如荼,灿若云霞,真正是个锦城一他处是锦上添花,成都是花上着锦;孟昶惜花,曾下令以帷幕掩覆城上的芙蓉。
    城上芙蓉,有锦幕可抵御重阳风雨的欺凌,而蜀中百姓,却无良将可以为他们拒外侮于边境。纸醉金迷的好日子,消磨了雄心壮志,也蔽塞了耳聪目明,所以听到王昭远兵败的消息,立刻便想到剑门的天险,有恃无恐,自解自慰。好在酒杯中的天地甚宽,醉乡中的日月更长,尽管他事大如天,且喜我屋小如舟。算起来着急的只有一个孟昶和数名直言切谏之臣——连李太后都不知道。孟昶怕他老母着急,特意告诫官人瞒着她。
    然而直言切谏之臣,却又不是孟昶可共商量的人。交奏弹谏,都说王昭远难当大任,劝孟昶把他调回,别遣良将。
    “阵前易帅,兵家大忌。而且,”孟昶皱着眉问李昊,“良将又在何处?”
    “官家道得是。”李昊答道,“数十年偃武修文,昔时良将,半已凋零;如今不宜易帅,但当增兵。”
    “我也是这么想,却不知抽调哪支兵好?”
    “兵亦如将,锐气已失,难效驰驱。”李昊想了一下又说,“臣以为应招募壮士,年轻气盛,庶乎有济。”
    这话正合盂昶的心意。他是优柔寡断的性格,遇到大事。心知为是而不能当机立断,一定要有人在旁赞助。所以这时一听李昊的话,断然决然地答道:“就照你的话,从速出榜招募,我发宫内的金帛充作军费。要得人死力,必须厚待,军需给养,不妨从宽。”
    有钱不怕招募不到“雕面恶少儿”,李昊便毫不迟疑地应声:“是!”接着又说,“一事须请官家的示下,新募之卒,由何人挂帅?”
    “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