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琴棋书画/日本中国学文粹

琴棋书画/日本中国学文粹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作者: (日)青木正儿
  • 出版日期: 2008-03-01
  • 商品条码: 9787101059922
  • 版次: 0
  • 页数: 235
  • 出版年份: 2008
定价:¥1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青木正儿先生的文笔有着独特的个人风格。其文多为夹叙夹议的学术散文,因时因地随宜而发,看似随意,却贯穿着严谨的逻辑思路,散而不散。博学和语言“仓库”的丰富使他的文章不时闪现出过人的才情和创造性思维的光茫,令人想起苏东坡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的比喻。其论求真,毫无矫情,往往锋芒毕露脱口而出,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颇有传统中国文人的执着劲儿和傲骨,读来够味,又不乏诙谐警策之语,很有情趣。其真性情充分表现在写师友亲人、生活常情、风土人情的段落里,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情实感颇能引人共鸣,使读者感受到这位日本汉学家率真可爱的一面。全书虽为学术散文,作为广义的文学散文也颇可品味一番。
目录
琴棋书画
文房趣味
中华文人的生活
宋人趣味生活之二典型
惠山竹茶炉佳话
联句浅说
白乐天的朝酒诗
诗酒雅集
人日草堂诗
水绘园的修禊
宫僚雅集杯
张维屏之《花甲间谈》
颜真卿的书法
虚字考
书抄
夜来香
祗园豆腐
给“三都”挑刺儿的狂诗
味三题
五味之说
苦茵颂
中国的鳗鱼菜
竹窗梦
京都帝国大学教官时代的露伴先生
蜗牛庵夜谭和蜗牛庵联话
狩野君山先生、元曲和我
铁斋翁和考?社
有关迁听花先生的回忆
《支那学》发刊和我
白川集序――书于亡友傅芸子之著
乡愁
赤女关
河豚和松蘑
泡雪和龟甲煎饼
“九年母”
奇兵队的战利品
奇兵队的读书欲
自叙片影
语师
我的少年时代
我珍爱的藏书
露苔
鼓东隐所
解题(高桥忠彦)
后记
摘要
    《琴棋书画》、《文房趣味》、《中华文人的生活》三篇,可谓青木氏的中华文人论的总论。其中《琴棋书画》以艺术和文人、文房趣味的形成和文人、文人生活的类型化为主题。论述涉及多歧。然而,他所认为的文人生活的内涵的典型,恐怕是“贵质朴、以清新为旨”(原书第32页)的宋代类型。接下来一篇取材于张镦和林洪的《宋人趣味生活之二典型》,即其实例。青木氏留有很多以饮食为题材的论考,其原因就像林洪和袁枚那样,与典型的文人对饮食文化的兴趣不无关系。而且,青木氏对中华文人的生活,不单作为研究对象,而更如他所言,“美好而富于情味”(原书78页),在字里行间对文人的交游生活流露出钦佩之情。概言之,他在各篇所描绘的中国文人生活中所强调的一面,始终是知识分子文学和艺术的追求,加以高标并相尚。
     其次的《惠山竹茶炉的佳话》和《诗酒雅集》,以文学和艺术为媒介,将文人交游的实际,依据对史料的缜密解读,进行了复原。《联句浅说》也就联句这种文人群体共同创作的特殊的诗歌样式进行了述论。只是后者多具有文学史论文的性质,以中国的联句历史为主题进行了很好的宏观论述,对这类研究有珍贵的价值。论考不长,而包括和揭示了柏梁体的起源及其对南朝的影响,以及韩愈、孟郊的《城南联句》成为近世联句正宗等重要问题。这篇论文发表于昭和二十五年,此前的昭和二十三年,汉学者能势朝次在《联句与联歌》中,叙述过中国联句的历史。能势氏的论考作为对中国文学史的研究并非不及青木氏,亦为广掘资料的辛勤之作。谨附记于此。
     《白乐天的朝酒诗》,以“卯时酒”为话题,记写了文人生活的某一端。以青木氏自身对朝酒的尝试为始,又以其失败为结尾,将白乐天与自己的生活浑然一体加以论述,饶有情趣。《张维屏之(花甲间谈)》,论述清末的多用插画的书籍。《颜真卿的书法》着眼于颜氏的书法发展中理论和作品的关系,进行分析,并附有缜密的年谱。
     其次的《虚字考》和文人生活不太相关,论中国的“虚字”一词的内涵。据青木氏的论证,认为古来所谓“实字”指名词、数词,“虚字”指其以外者。所以“虚字”中有“虚活字”(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等)和“虚死字”(前置词、接续词等)之分。后世出现了不知其区别的误用者。特别是中国近代的语法学者们(马建忠、杨树达等)“把虚字(虚词)限定于接近‘助词’的意思使用,把动词等作为实字,从而误谬”。相反,青木氏赞赏日本学者,如皆川淇园的“实字”、“虚字”(此指虚活字)、“助字”的三分法。乃至明言“它足以向中国人夸示日本人脑筋的好使了”(原书172页)。日本人的脑袋怎样暂且不论,文中批评中国近现代语法学者口气的尖锐,今天的读者不能不觉得有点惊愕。当代中国受马建忠等人影响,把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叫做“实词”,接续词、助词一类叫做“虚词”,已为定论。(一部分词典中,“虚词”指名词以外者。这种古典的用法,被标记为另一种用法。)马建忠对于传统的“虚实”的词法的无知,可能正如青木氏所揭示的那样。《马氏文通》中的用法,是马氏自身下的定义,而竟然被广泛使用,这种情形是否应该受到非议呢?不管怎样,通过这里的议论,令人感叹青木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熟知甚至超出中国很多学者。其次的《书抄》,就中国学者的著述出版,记述文人风习。
     《夜来香》以北京的月见草为线索,波及中国文化中关于香的问题。一年后又有《芍药之和》、《香草小记》(皆为《中华名物考》所收)。这些包括了他的“香文化”研究的内容。青木氏将自称的“我从儿时鼻子就很灵,喜欢香的东西”(原书192页)这一素质,拓展至学问方面,乃至作出“盖中国的文学、美术、花、饭菜,比起日本的来香气更浓”这样的文化结论。
     《祗园豆腐》对江户时代祗园的名产豆腐料理、《给“三都”挑刺儿的狂诗》对文政年间的狂诗中所表现的江户、京都、大阪的不同风俗,分别作了论述。青木氏对日本文化造诣之深,在《中华名物考》中处处可见。而这两篇,却是江户时代研究的出色作品。特别值得称道的是,资料范围不仅采自随笔、旅行记、地理志,更扩展到狂诗。近世研究日本文学的小池正胤指出,作为风俗史的资料,从狂诗这一角度进行研究的成果尚少。青木氏的论著可谓其先驱。在江户研究趋向兴盛的今天,青木氏此作应得到进一步的推介。《味三题》是随笔式的文笔,巧用古籍论述味觉问题,而赋之以深刻的内容。
     《竹窗梦》,是青木氏回忆师友类文章的总忆,出现在文中者,有幸田露伴、狩野直喜、富冈铁斋、?听花、小岛?马、本田成之、傅芸子诸氏。P230-232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