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粟裕传

粟裕传

  • 字数: 846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 作者: 《粟裕传》编写组
  • 出版日期: 2012-01-01
  • 商品条码: 9787800929212
  • 版次: 3
  • 开本: 16开
  • 页数: 656
  • 出版年份: 2012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本书是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之一,本书描写了粟裕将军以一个普通的侗家子弟投身中国的人民革命事业,成长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战略家的历程。本书图文并茂,资料翔实,情节动人,读之不忍释卷。 时代赋予的宏伟的历史使命,落在亿万中国人民的肩上。无论是民主主义革命,还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自然都是广大的人民群众的事业,都是必须依靠全中国人民的共同智慧和努力才得以实现的宏图大业。也正是在这种人民群众为主体的创造历史的活动中,才涌现了一大批反映群众需求、体现群众意志、凝聚群众智慧的杰出代表。如同历史上一切重大变革的时代一样,二十世纪的中国,是一个风云际会、英杰辈出的时代。正是伟大的时代造就出灿若群星的历史伟人;也正是历史伟人们坚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和忘我建树的光辉业绩,才是充分地体现着潮流之所趋、人心之所向,才最深刻最生动地反映着奔腾前进的伟大时代。他们一生的业绩,恰恰构成了从旧中国到新中国这一旷古未有的历史性大变革的缩影。正因为这样,修撰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的一代杰出历史人物的传记,其意义自是远远超越记述个人身世的范围。这套传记丛书,无疑应当看作是,当代中国千百万爱国志士、革命先驱的杰出代表用毕生的血和汗谱写出的挽救祖国、振兴中华的可歌可泣的历史画卷,它将是永远矗立于世世代代人民心中的革命丰碑。《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中的每一部传记,都可读作当代中国的救国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史、建国史;每一部传记都可读作结束中国苦难危亡命运的革命史,披荆斩棘建设社会主义的奠基史、创业史。 《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首批编撰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时期的开国元勋和各方面的最杰出人士的传记。这批传记的主人公将包括: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人民军队中功勋卓著的元帅、参与新中国创建大业的各民主党派的领导人和各方面的有名爱国人士、贡献突出的有名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以及为中国民主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国际主义战士,等等。毫无疑问,他们既是当代中国很好的代表,同时也是彪炳千秋青史的历史巨人。当然,如同一切历史人物一样,我们时代的杰出代表也不可能不受到历史条件的,也必然会具有这样那样的弱点、短处,一生中也不免会发生这样那样的某些过失。但是,所有这些,当如日月之蚀,堂堂正正公之于众亦无损于他们形象的光辉。他们为中华民族创建的功业,他们的革命精神、高尚情操,他们的鸿才睿智、嘉言懿行,无不震古铄今,垂范后世。这是中华民族一份永远值得倍加珍摄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必将成为培育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信念的优选教材。 现在,中国人民正按照同志的宏伟设计,在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第二战略目标,为本世纪达到小康水平,而努力奋斗。愿人们从这部《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中,以这些历史人物的光辉业绩为典范,学习他们的革命献身精神、爱国主义情操和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为中华民族的历史伟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内容简介
《粟裕传(第3版)》由中共中央军委批准立项,成了编写组撰写。历时十六年,数十次赴粟裕家乡、青少年时期活动的地方以及战争年代的主要作战指挥地域和工作过的单位作调研,采访了数百位和粟裕一起战斗、工作过的同志,并多次深入中央档案馆、军委档案馆等有关部门收集资料,实事求是地展示了一个屡建奇功的杰出军事家,一个胸怀大局的战略家,一个坚持真理、品格坚毅的共产党人的形象。
目录
第一章 湘西育英才
第二章 南昌起义前后
第三章 井冈山和中央苏区时期
第四章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
第五章 浙南三年游击战
第六章 威震江南
第七章 黄桥决战
第八章 创建苏中抗日民主根据地
第九章 对日局部反攻
第十章 进军苏浙皖
第十一章 战和交织的岁月
第十二章 苏中七战七捷
第十三章 艰难和胜利的转折
第十四章 沂蒙连战连胜
第十五章 从“七月分兵”到经略中原
第十六章 从子养电到豫东之战
第十七章 揭开战略决战的序幕
第十八章 南线决战建奇功
第十九章 军政全胜过大江
第二十章 在历史转折关头
第二十一章 进入统帅部任副参谋长
第二十二章 就任总参谋长
第二十三章 一九五八年蒙冤
第二十四章 战斗在军事科研战线上
第二十五章 名将不减当年勇——“十年动乱”中
第二十六章 鞠躬尽瘁
粟裕生平大事年表
后记
摘要
    粟裕的少年时代,是在急剧变动的社会历史环境中度过的。
     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战乱频繁,社会动荡,革命风起云涌。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于翌年建立中华民国。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帝国主义趁机侵占中国领土,袁世凯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
     1915年,以蔡锷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发动讨袁护国战争,粉碎了袁世凯复辟封建帝制的阴谋。护国军打到会同的时候,会同人民用捐款等方式积极支援。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开创无产阶级革命的新纪元。“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势如烈火燎原,迅速蔓延全国,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会同也举行了支持北京学生运动的游行示威活动。
     1920年,在帝国主义列强的操纵下,中华大地爆发了连年不断的军阀混战。会同县,特别是境内的洪江镇一度成为激烈争夺的地区。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面貌为之一新。
     1924年,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实行第一次合作,展开了席卷全国的大革命。革命军的势力迅速发展到湘西会同一带。
     革命与反革命、侵略与反侵略、革新与守旧的激烈搏斗,强烈震撼着祖国大地,震撼着粟裕的家乡,震撼着粟裕的家庭,对成长中的粟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粟裕的出生地伏龙乡枫木树脚村,坐落在会同县中部四面环山的丘陵地带,是一个有五六十户人家的村寨。侗族喜欢依山傍水结寨。枫木树脚村,前临双溪河,后靠大泽嵊。从双溪河北望,金龙山余脉银匠界状若卧龙,有人说伏龙乡由此得名。大泽嵊北麓枫树成林,村寨因而名为枫木树脚。粟裕一家居于村寨南隅,有东西两个院落。东院是正房,是家人居住的地方,粟裕就出生在这里。西院是花厅和其他附属建筑,是接待宾朋和雇工居住的地方,粟裕幼年读书的私塾就设在花厅,还有他练习武术的晒谷场。两院建筑,融侗汉两族风格于一体。两院之间,有山涧小溪潺潺流过。夏日水涨,粟裕常在这里嬉水纳凉。宅后有古枫、古檀、古樟,树干高大挺拔,枝叶郁郁葱葱,像几把绿色大伞撑在上空,浓荫覆盖粟家房屋。村前双溪河畔有粟家稻田,村民称之为“跑马长丘”,是粟裕幼年练习骑马的地方。
     粟裕的父辈兄弟姊妹四人。粟裕的父亲粟周亨,字嘉会,是一个落第秀才,为人忠厚老实,写得一手好字,平日深居简出,不事劳动,除了练字、作诗以外,常常帮助别人书写对联一类文字。粟裕的二叔粟周贞青年时代在长沙读书,接受了民主革新思想,毕业回乡以后创办新式学堂,积极传播新学。粟裕兄弟姊妹五人,他排行第三。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童年的粟裕就感觉到,在会同这个偏僻的山区外面,还有广阔的天地。
     1916年,粟裕9岁的时候,祖父去世,父辈兄弟三人分家,家境开始衰落。粟裕一家八口,分得100多担谷田(约合30亩),人多地少,常常入不敷出。后来,为了躲避匪患,举家迁入会同城内,修建新居欠了100多银元的债,生活更加拮据,常常以酸辣子、渍干菜佐饭,妈妈还不时提醒孩子们:“看菜吃饭。”
     粟裕自幼聪明伶俐,勤学好问,心灵手巧,深得家人喜爱。夏日天气炎热,他把竹席漂浮在小溪水面,平躺在上面纳凉。秋天橙子成熟,他爬上橙树,背靠树权,用竹竿捅下橙子,悠然自得地品尝。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什么会什么。看到别人下象棋,他就捡起打破的碗底作模具,用泥土制作象棋棋子。他还学会了理发、缝纫、做木工活,时常帮助雇工理发、补衣服,给妈妈做袜底,用小竹筒锯成圆梳给家人梳头,用竹片做成“孝子”给父母搔痒。看到妈妈缠足,行动不便,就做了一个恭凳给妈妈用。这个恭凳,妈妈一直使用了30多年。
     父母亲把希望寄托在粟裕身上,为他起名“继业”,亲昵地称他为“继业朋”(“朋”为侗语,对男孩的爱称),一心要把他培养成封建地主家庭的接班人。
     然而,与父辈的愿望相反,粟裕走上了另一条道路。
     粟裕从小就愿意和雇工一起玩耍,一起劳动。粟家雇有两个长工,一个叫阿陀,20岁左右;另一个是“■毛儿”,本名粟永忠,是粟裕的同族兄弟。农忙季节还雇一些临时工,当地称为“做阳春”。粟裕与他们相处得很好,经常跟他们一起上山捡桐籽、茶籽,给他们理发、补衣服。粟裕的祖母有时责骂阿陀。粟裕劝她和气待人,说:“阿陀哥人老实,又勤劳,您不要骂他。”粟裕的妹妹喊粟永忠为“■毛儿”。粟裕对她说:“不要这样喊他,要叫他■毛大哥。”1984年11月20日,粟裕逝世不久,在粟裕家做过临时工的粟永连老人,回忆当时的情景说:“我帮他家做了十多年阳春,常在他家吃饭。粟裕和我们同桌吃饭,对我们很好。他是个忠厚人,不欺负人,冒起(没有)一点财主架势。”
     长工阿陀是粟裕最要好的朋友。阿陀比粟裕大十来岁,没有读过书,讲话口吃,但是很会讲故事。粟裕特别喜欢听他讲除暴安良、杀富济贫的剑侠故事。
     阿陀讲起故事来绘声绘色。他给粟裕讲“草上飞”的故事:有一个绰号“草上飞”的剑侠,身轻如燕,专爱抱打不平。他又给粟裕讲“一枝梅”的故事:有一个绰号“一枝梅”的剑侠,做了除霸惩奸的好事,就在墙上画一枝梅花作标记,然后远走高飞。官府对他毫无办法,老百姓拍手称快。
     粟裕听阿陀讲故事,可以说是全身心投入,感情随着故事主人公的喜怒哀乐而变化起伏,对受苦受难的人们同情极了,对为非作歹的恶霸痛恨极了,对为民除害的剑侠崇拜极了。粟裕幼小的心灵里渐渐萌生一种遐想:长大以后,也要做一个为民除害的剑侠。P2-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