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汉唐文化与高昌历史

汉唐文化与高昌历史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齐鲁书社
  • 作者: 孟宪实 著
  • 出版日期: 2008-01-01
  • 商品条码: 9787533313531
  • 版次: 1
  • 页数: 397
  • 出版年份: 2008
定价:¥2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自19世纪末叶以来,吐鲁番盆地的城址、石窟寺院、古墓出土了大量古代文献和考古文物材料。于是,吐鲁番历史与文化的研究和敦煌学一道,成为20世纪的显学。     与敦煌藏经洞出土文献相比,吐鲁番出土的写本和刻本资料,语言种类更加复杂,年代跨度也更长,其中尤以宗教文献具多,特别是佛教、摩尼教、景教文献。东西方学者各逞其能,通过对大量宗教文献资料的解读和研究,为吐鲁番的古代文明描绘出了多姿多彩的画面。     相对而言,我们过去对于这样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的历史背景却不甚了然,因为反映世俗社会政治事件、日常生活、经济状况的文书材料不多。直到80年代中叶以后,唐长孺先生领导的吐鲁番文书整理小组编纂的《吐鲁番出土文书》,公布了大量的属于高昌郡、高昌国和唐西州时期的历史文书,才大大推动了吐鲁番各个历史时期研究的进步。在这一大批首次系统公布的文书资料中,有关麴氏高昌国史的文书材料数量相当可观,远非德国、日本、英国所藏吐鲁番文书所可比。同时,新材料也带来新问题,许多过去没有见过的文字、制度、习俗、观念都需要解释,由此引起学术界一个研究高昌国史的小高潮。     孟君宪实是80年代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学人,当他开始研究吐鲁番文书时,即把敏锐的目光,集中在高昌国史的资料上。孟君毕业于南开大学,后在新疆师范大学从事教学工作;以后又到北京大学深造,受过系统科班的历史学训练。这样的学术经历,对于吐鲁番历史的研究是不无帮助的。作者既体察边疆地区之民情,抱有同情之了解,又摆脱地方主义之情绪,秉持学术之正路,我们阅读这本专著,不难看出其书是在了解中原相关制度、文化的前提下,以高昌为立足点,来研究高昌的历史,因此对于高昌国制度、文化特性的把握,就比较中肯,并不因为新材料而张大其词。     孟君此书,是在多年来陆续发表的论文基础上重编而成,章章节节,对高昌国史多有贡献。吐鲁番文书和敦煌文书一样,大多数都是零碎的历史片段记载,孟君治学,并不为残篇断简所累,能够从小处着手,而揭示高昌历史上的大问题。
作者简介
孟宪实,1962年生于黑龙江。南开大学学士,北京大学硕士、博士,南开大学博士后。曾在新疆工作多年。现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研究方向为隋唐史和敦煌吐鲁番学。
目录
总序 序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高昌的郡县制基础 第二节 高昌的汉文化传统 第三节 高昌的汉族社会 第二章 汉代的西域经营与高昌 第一节 西汉的西域经营与高昌     一 发现西域及其意义     二 经营西域的方略     三 西域屯田     四 车师的地位     五 西汉戊己校尉 第二节 东汉的西域经营与高昌     一 东汉的西域政策     二 “三绝三通”与高昌的地位 第三章 高昌建国 第一节 高昌郡的建立 第二节 高昌建国 第四章 L氏高昌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节 L氏高昌王朝的绾曹郎中     一 绾曹郎中的地位     二 绾曹郎中的担任者     三 绾曹郎中探源 第二节 高昌中央诸曹职掌     一 诸曹概说     二 吏部和民部     三 库部和仓部     四 祀部和主客     五 兵部     六 都官     七 屯田 第三节 L氏高昌王朝地方制度     一 高昌特殊的郡县制     二 军政双系统问题     三 渊源探索 第四节 高昌官文书制度     一 高昌的上奏文书     二 论高昌的下行文书:符 第五节 L氏高昌追赠制度     一 追赠诸原则     二 赠官与历官的关系     三 追赠程序探讨 第五章 高昌文化研究 第六章 从高昌到西州 附录一 参考文献 附录二 作者高昌历史研究论著目录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