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黄河中下游家族村落民俗与社会现代化/中国乡村研究丛书

黄河中下游家族村落民俗与社会现代化/中国乡村研究丛书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作者: 段友文
  • 出版日期: 2007-11-01
  • 商品条码: 9787101057959
  • 版次: 0
  • 开本: 32开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07
定价:¥4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这部研究成果包括以下重点内容:一是探讨了黄河中下游家族群体和社会所处的特定地域生态环境,以及它们所拥有的民俗文化的内涵和演变的历史;二是重点着眼于二十世纪家族群体和村落社会的民俗传承与农村现代化的内在关联;三是从探索基层政权主导地位与民间传统权威的互动关系,深入检测现代化进程中的乡村社会结构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的咨询。 这些研究成果显然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它不仅填补了当代黄河文化研究的空白,而且为当代民俗学对家族群体和村落社会的民俗研究做出了新的开拓。该课题十分注重黄河中下游的区域民俗特征,用大量原真性的实证材料进行微观的比对、比照和解析,从而清晰地展现了论题的焦点“家族村落”的鲜活特征,显然在方法上也有所创新和突破。
目录
序绪论  一  家族村落:透视中国社会的一个视角  二  学术史的简单回顾  三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主要内容及其研究方法上编  家族研究第一章  黄河中下游家族村落形成的地域环境  一  生态学视野中的地域民俗文化  二  黄河中下游家族村落民俗的形成第二章  黄河中下游乡村的婚姻习俗  一  黄河中下游乡村婚姻的缔结程序  二  黄河中下游乡村婚俗的区域差异  三  黄河中下游乡村婚俗的符号学阐释第三章  黄河中下游乡村的家庭习俗  一  黄河中下游乡村的家庭结构  二  山陕乡村的家庭关系  三  山、陕、豫乡村家庭中的妇女生活  四  山、陕“商人妇”的日常生活第四章  黄河中下游家族制度的形成演变  一  黄河中下游家族制度形成演变的历史轨迹  二  黄河中下游家族的主要类型  三  黄河中下游乡村家族的生长历程――以山西襄汾古城邓氏家族为例  四  南北方家族民俗之比较第五章  二十世纪黄河中下游乡村的家族活动  一  山陕豫蒙各省区家谱修纂保存的状况  二  家族的象征符号与家族仪式  三  日常生活中的家族与事件中的家族  四  社会现代化视野下的农村家族重建中编  村落研究第六章  黄河中下游家族村落的时空特征与民众观念  一  关乎风水、法乎自然――神秘而科学的空间  二  尊宗敬祖、崇尚伦理――礼制的空间  三  人神同处、互利互惠――信仰的空间  四  建寨筑堡、安全防御――封闭的空间  五  诗意环境、理想居处――美意的空间第七章  黄河中下游村落类型与设施  一  黄河中下游的村落类型  二  村落防御设施:寨与堡  三  村落生活设施:老井与涝池第八章  北方移民活动对村落构建的影响  一  明代大槐树移民对北方村落重构的影响  二  山陕“走西口”习俗对蒙汉交汇区村落文化建构的影响  三  山西移民村落的民俗文化变迁第九章  山陕村落的民俗传承方式  一  山陕村落的民俗传承媒介  二  光绪旱灾的群体记忆――以山陕碑刻、刻印本的分析为例 三  农商文化语境下的晋中村落――清代手抄本《谷恋村志》解读 四 民俗控制视野下的村规民约第十章  乡村信仰民俗与庙会文化 一  山陕豫乡村信仰民俗之特征 二 山陕豫乡村信仰民俗之体系 三  传统宗教文化的民俗化 四 山陕豫乡村信仰民俗的区域差异 五  庙会的嬗变轨迹及其文化品位第十一章  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家族村落建设 一  关于社会现代化 二  传统村落的现代化走向 三  现代化进程中的传统村落重建下编 个案研究第十二章  晋南农耕文化区的家族习俗――新绛丁村高氏家族制度的个案研究 一 高氏家族的渊源、发展及其生计手段 二  高氏家谱的组织系统 三  祠堂、祭祀、族田 四  家谱和家规 五  结语:几点有益的启示第十三章  晋西北家族村落现代化的繁难进程――以河曲范庄为例 一 历史与传承:范庄的地理环境和家族文化背景 二  荡涤与遗留:范庄人浓厚的家族心理意识 三  传统与现代:范庄人的两难选择 四 结论与思考:晋西北家族村落现代化的困境和出路第十四章  晋东南潞城迎神赛社习俗考述 一  赛社祭祀的场所 二  潞城西街城隍庙的官赛 三  南贾村碧霞宫的乡赛 四  南舍村玉皇庙的村赛第十五章  避不过的旱象――山西祁县求雨习俗调查 一  北谷丰村十三善人赴麓台山求雨 二  贾令镇四善人赴狐神庙求雨 三  南团柏村的抬龙王求雨 四  其他求雨方式 五  结语第十六章  抹不掉的集体记忆――山西祁县昌源河洪涝灾害与民俗调查 一  地理环境及其灾害特点 二  昌源河流域的险段灾情 三  村落渠规水法与纠纷械斗 四  沿岸村落的水神信仰 五  小结第十七章 山西临汾平水神祠碑刻及其水利习俗考述 一  平水神祠庙貌与碑刻保存 二  水神崇拜与求雨习俗 三  水资源管理俗制与祭祀仪式 四  水利械斗与水规水法 五  结语第十八章  乡村权力文化网络中的“社”组织――以晋南万荣通化村、荣河村和河津西王村为例 一  晋南“社”组织的三种民俗类型与文化生态环境 二  “社”的空间建构与民俗生活 三  文化权力网络中的“社” 四  结论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