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联系客服
|
搜索
热搜: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唐史十二讲
字数: 180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作者: 黄永年 著
出版日期: 2007-05-01
商品条码: 9787101054422
版次: 0
页数: 0
出版年份: 2007
定价:
¥26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收藏
上架到店铺
×
Close
上架到店铺
{{shop.name}}
点此去绑定店铺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2.05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本书是关于中国古代唐朝历史的研究专著,主要包括了:论武德贞观时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和斗争、武则天真相、盛世英主唐玄宗、杨贵妃和她的故事、《通典》论安史之乱的“二统”说证释、唐两税法杂考、所谓“永贞革新”、读陈寅恪先生《狐臭与胡臭》兼论狐与胡之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内容简介
这些文章,除了唐代政治部分是有计划地研究撰写,还有一些是应人之邀而写外,都是看书时有所发现才动笔。其中又包括两种情况:一是人家没有讲过的作者来讲,当然必须是事关紧要的有用的。不能写”邻猫生子”式的文章。再是人家讲错了的作者来纠正,其中有些是纠正通行教科书的,而和陈寅恪先生异同处就更多。但从方法来讲,仍是受了寅恪先生的启发。而且撰写文章不依靠孤本秘笈而用人所习见之书,要从习见书中看出人家看不出的问题这一点,也是继承了寅恪先生以及顾颉刚师等老一辈学人的做法。
作者简介
黄永年(1925年10月-2007年1月),江苏江阴人。1950年复旦大学历史系毕业,至上海交通大学任教,1956年随迁校至西安,1978年调入陕西师范大学,1982年晋升为教授。曾任陕西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2001年退休。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兼职教授。主要社会兼职有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教育部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史研究》编委等,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学术著作有《六至九世纪中国政治史》《唐代史事考释》《文史探微》《文史存稿》《树新义室笔谈》《学苑零拾》《学苑与书林》,教材有《古籍整理概论》《唐史史料学》《古文献学四讲》《古籍版本学》《史部要籍概述》《子部要籍概述》.古籍整理有《类编长安志》《雍录》《西游证道书》等。
目录
题 记 我和唐史以及齐周隋史(代前言) 第一讲 论武德贞观时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和斗争 1 裴寂刘文静之争 2 太原元谋功臣和李世民即位时的功臣 3 李世民与经略山东 4 建成元吉以及玄武门之变 5 地域问题和世族庶族问题 6 太子承乾、魏王泰以及晋王治 第二讲 武则天真相 1 武则天和唐高宗 2 得到人民拥护吗 3 杀人是否杀得对 4 男宠酷吏和所谓知人善任 5 文化上有多少贡献 6 出生地之争 7 下台和后遗症 第三讲 盛世英主唐玄宗 附:说唐玄宗防微杜渐的两项新措施 第四讲 杨贵妃和她的故事 1 讲历史 2 说故事 第五讲 《通典》论安史之乱的“二统”说证释 第六讲 唐两税法杂考 1 根据什么来定征收户税的等第 2 什么时候把义仓税称为地税 3 地税什么时候开始提高税额 什么时候 开始一年两度征收 4 为什么叫两税法 两税法包括地税有什么证据两税法中的户、地税是否同时征收 5 两税法有没有全国统一的税额 6 两税法实施后原有的租庸调税额如何处理 7 两税法有没有减轻剥削 8 《杨炎传》“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应如何理解 附:论建中元年实施两税法的意图 第七讲 所谓“永贞革新” 第八讲 唐元和后期党争与宪宗之死 第九讲 唐代的宦官 第十讲 读陈寅恪先生《狐臭与胡臭》兼论狐与胡之关系 第十一讲 讲饼――唐代长安饮食探索 第十二讲 唐代家具探索 出版后记
摘要
一 先说对皇子。 玄宗自己就是以睿宗第三子的身份,唐隆元年(710)发动政变诛杀中宗的韦后和安乐公主,把睿宗扶上皇帝宝座,以功大超越睿宗的长子成器而成为皇太子,继而成为皇帝的。而且他的曾祖李世民也是以高祖的第二子通过武德九年(626)的玄武门政变成为太宗皇帝的。中宗神龙三年(707)太子李重俊也曾发动政变要杀韦后和安乐公主,不过没有成功。因此玄宗取得全部权力后,为防微杜渐,就得着意安抚好他的大哥成器(后改名宪)、二哥成义(后改名)和弟弟隆范(后单名称范)、隆业(后单名称业)。《旧唐书》卷九五《睿宗诸子传》说: 玄宗兄弟圣历初出阁,列第于东都积善坊,五人分院同居,号“五王宅”。大足元年从幸西京,赐宅于兴庆坊,亦号“五王宅”。及先天之后,兴庆是龙潜旧邸,因以为宫。〔宁王〕宪于胜业东南角赐宅,申王、岐王范于安兴坊东南赐宅,薛王业于胜业西北角赐宅,邸第相望,环于宫侧。玄宗于兴庆宫西南置楼,西面题曰花萼相辉之楼,南面题曰勤政务本之楼。玄宗时登楼,闻诸王音乐之声,咸召登楼同榻宴谑,或便幸其第,赐金分帛,厚其欢赏。诸王每日于侧门朝见,归宅之后,即奏乐纵饮,击?斗鸡,或近郊从禽,或别墅追赏,不绝于岁月矣。游践之所,中使相望,以为天子友悌,近古无比,故人无间然。 所谓友悌自是表面文章,实质上是用这种特殊的友悌来防微杜渐,即“奏乐纵饮,击?斗鸡”,“近郊从禽”,“别墅追赏”,干什么吃喝玩乐都可以,只是不准参与政治活动,要安分守己。 其中本来身居嫡长有当皇太子资格的大哥宁王宪,就做得比较好,《睿宗诸子传》说: 玄宗既笃于昆季,虽有谗言交构其间,而友爱如初。宪尤恭谨畏慎,未曾干议时政及与人交结,玄宗尤加信重之。 岐王范则不够注意,《诸子传》说: 范好学工书,雅爱文章之士,士无贵贱,皆尽礼接待,与阎朝隐、刘庭琦、张谔、郑繇篇题唱和,又多聚书画古迹,为时所称。时上禁约王公,不令与外人交结。驸马都尉裴虚己坐与范游宴,兼私挟谶纬之书,配徙岭外。万年尉刘庭琦、太祝张谔皆坐与范饮酒赋诗,黜庭琦为雅州司户,谔为山茌丞。然上未尝间范,恩情如初,谓左右曰:“我兄弟友爱天至,必无异意,只是趋竞之辈强相托附耳,我终不以纤芥之故责及兄弟也。” 虽然对与外人结交的岐王范可以宽容不加斥责,但和他饮酒赋诗的文士就得黜逐,和他游宴兼私挟谶纬更要配徙岭外,这也是对他的一种警诫。至于兄弟的亲戚当玄宗身体欠适时和外人私议休咎,处分自逾加严厉,《诸子传》所记: 〔开元〕十三年,上尝不豫,〔薛王〕业妃弟内直郎韦宾与殿中监皇甫恂私议休咎。事发,玄宗令杖杀韦宾,左迁皇甫恂为锦州刺史。妃惶惧,降服待罪,业亦不敢入谒。上遽令召之,业至阶下,逡巡请罪,上降阶就执其手曰:“吾若有心猜阻兄弟者,天地神明,所共咎罪。”乃欢宴久之,仍慰谕妃,令复其位。 对薛王业和王妃则仍慰谕不追问。这样以胡萝卜为主,必要时副以大棒,成为了玄宗安抚兄弟诸王使他们安分守己的一贯措施。 对自己的皇子皇孙也是如此,所不同的是进而创设了和其前“五王宅”颇不一样的“十王宅”和“百孙院”。《旧唐书》卷一?七《玄宗诸子传》说: 先天之后,皇子幼则居内,〔开元十三年〕东封年,以渐成长,乃于安国寺东附苑城同为大宅,分院居,为“十王宅”,令中官押之。于夹城中起居,每日家令进膳,又引词学工书之人入教,谓之侍读。十王,谓庆、忠、棣、鄂、荣、光、仪、颍、永、延、济,盖举全数。其后盛、仪、寿、陈、丰、恒、凉六王又就封,入内宅。二十五年,鄂、光得罪,忠继大统。天宝中庆、棣又殁,惟荣、仪等十四王居院。而府幕列于外坊,时通名起居而已。外诸孙成长,又于十宅外置“百孙院”。每岁幸华清宫,宫侧亦有十王院、百孙院。宫人每院四百,百孙院三四十人。又于宫中置维城库,诸王月俸物约之而给用。诸孙纳妃、嫁女,亦就十宅中。太子不居于东宫,但居于乘舆所幸之别院,太子亦分院而居,婚嫁则同亲王、公主,在于崇仁之礼院。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