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豫北村治模式初探

豫北村治模式初探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山东人民出版社
  • 作者: 郭鹏群 著
  • 出版日期: 2010-04-15
  • 商品条码: 9787209047029
  • 版次: 0
  • 开本: 16开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10
定价:¥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2000年前后,中国农村悄悄地发生了一场巨变,这是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中国村治模式实证研究丛书》汇集了来自湖北、安徽、江西、河南、湖南、四川、陕西、浙江、江苏、吉林、福建11个重要农业大省15个村庄的调查研究报告,描述巨变中的乡村中国图景,展现北方农村、中部农村和南方农村的非均衡性,透视中央农村政策在不同地域村庄的实践逻辑,为关心中国农村和农民问题的读者提供生动的村庄现场,为政策研究部门提供有益的观点,为中国社会科学的本土化贡献微薄的力量!
内容简介
本书以豫北洹村为个案,通过对宗族/家族、家庭、婚姻、分层、面子竞争、宗教、公共生活、休闲、村庄治理等村庄政治社会现象的描述和分析,呈现出洹村的变迁以及当下村庄社会性质特征。豫北村庄的结构可以用“联合家庭——门子(股)——社区共同体”来概括。联合家庭是农民的基本认同与行动单位,门子(股)是解决红白喜事的合作单位,社区共同体也极大地影响着村民日常生活。
作者简介
郭鹏群,1967年出生于河南簧阳,租籍山东安丘,现为安阳行政学院副教授,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主要从事乡村治理与发展研究,主持、参与过多项国家、省、市级社科规划课题。
目录
总序 导论 第一章 洹村印象   一、村庄概况   二、移民传说与三大家族   三、村庄派性:形成与消解   四、分村:由乱村到示范村   五、几点讨论 第二章 家庭与婚姻:非均衡的代际关系   一、家庭   二、婚姻   三、小结 第三章 分层与面子竞争的异化   一、从普遍贫穷到贫富分化   二、宗族/家族分化   三、建房与红白喜事竞争:面子竞争的异化   四、讨论与小结 第四章 宗教:多元与共存   一、地方传统宗教与信仰   二、天主教:从兴盛到停滞   三、天主教与地方社会   四、关于耶稣教   五、讨论与小结 第五章 公共生活与休闲   一、互助与人情往来   二、多元化的公共空间   三、电视下乡   四、小结 第六章 示范村治理   一、示范村的历程:从乱到治   二、一元化领导:村级组织与治理   三、“选谁当都一样”:平静的选举与选举背后的故事   四、形式化的村务监督   五、税费征收和义务工:“皇粮国税”与“牛劲”的人   六、计划生育:从强制到规范   七、公共物品供给:村庄动员、外来资源输入与市场化运作   八、小结 第七章 豫北村治模式   一、豫北村治模式的关键词:联合家庭、门子(股)与村庄共同体   二、豫北村治内部差异的变量:以洹村为个案   三、结语 第八章 若干问题讨论   一、村庄弱势群体的生存现状与治理对策   二、“井长”(1982~2007年):豫北平原乡村水利供给的权威与秩序   三、新农村建设理事会与社区内生性资源动员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洹村调查笔记(重点)索引   附录二:洹村抽样调查村民基本情况   附录三:村中主要姓氏谱系图   附录四:三份不同时期的分家清单   附录五:第1村民小组的全部家庭结构图   附录六:第1村民小组的全部外出人员简况   附录七:第1村民小组所有传统通婚圈以外的嫁出女性、娶回媳妇简况   附录八:全村所有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自杀案例及说明   附录九:全村所有光棍及原因   附录十:一个中等户的全年收支调查   附录十一:2001年前后农民负担的详细情况   附录十二:若干份婚丧喜事账单   附录十三:若干礼单及必要的说明   附录十四:目前村级债务及其构成   附录十五:村务管理与监督有关制度   附录十六:《洹村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章程》   附录十七:《洹村红白理事会章程》   附录十八:天主教堂圣诞节文艺演出节目单 后记
摘要
    第一章  洹村印象     本章重点关注洹村的基本结构和与村治相关的历史演变,是探讨豫北村治模式的背景性内容。本章首先介绍了洹村的村庄概况,包括基本情况、村民生活和村治的现状。调查表明,洹村近年来是所在乡镇的示范村,但仍属传统农业型村庄,农村税费改革和新农村建设对洹村的变迁产生了重大影响。其次重点介绍和讨论了洹村的三大宗族/家族、村庄派性和村治的变迁。通过考察洹村的三大宗族/家族,我们发现洹村与华北的许多村落一样,村落历史可以追溯到元末明初,虽然宗族/家族意识已经消解,仅留下宗族/家族的碎片,在洹村的表现就是门子(股)和联合家庭,但传统观念依然延续。通过对洹村派性形成与消解过程的调查,作为华北的一个普通的复主姓村,派性并非宗族/家族之间的矛盾与斗争,而是村庄精英(包括体制内精英和体制外精英)维护自身利益的工具和手段。从总体上来说,洹村作为华北平原上的一个普通村庄,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分层显著,村庄超级门子(股)形成,面子竞争激烈;二是国家近年来财政资金投入较多,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较大改善;三是天主教发展较为兴盛;四是现任村支书对村级治理影响较大。     一、村庄概况     1.村庄的基本情况     洹村,按行政区划,现在属河南省安阳县L镇,坐落在太行山脉东麓的华北平原,位于河南省最北部,与河北省相邻,属中原文化圈。     安阳县地处豫北,环绕安阳市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3°35′~114°45′,北纬35°37′~36°21′。南与汤阴、鹤壁毗邻,北与河北磁县、临漳、涉县隔漳河相望,西与林州接壤,东与内黄相连。安阳县素有“豫北要冲”之称,京广铁路、京深高速公路、107国道穿境而过。县境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西部为太行山余脉,层峦逶迤,沟壑纵横;稍东,缘山分踞南北,连绵起伏,延伸至中部;再东,与华北平原相接,广袤无垠,一马平川。安阳县地处北温带,属大陆性季风性气候区。县域呈横带状,南北长44公里,东西宽73.75公里。2006年全县总面积1202平方公里,总人口92.95万,总户数为23.83万户,人口密度为773人/平方公里,其中乡村户数22.52万户,乡村人口数84.53万人。21个乡(镇),其中7个镇,591个行政村。2006年全县生产总值122.7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14.38亿元,第二产业76.5亿元,第三产业31.85亿元。人均生产总值为13203元。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