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村庄发展的社会基础

村庄发展的社会基础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山东人民出版社
  • 作者: 刘洋 著
  • 出版日期: 2010-04-15
  • 商品条码: 9787209046664
  • 版次: 0
  • 开本: 16开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10
定价:¥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2000年前后,中国农村悄悄地发生了一场巨变,这是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中国村治模式实证研究丛书》汇集了来自湖北、安徽、江西、河南、湖南、四川、陕西、浙江、江苏、吉林、福建11个重要农业大省15个村庄的调查研究报告,描述巨变中的乡村中国图景,展现北方农村、中部农村和南方农村的非均衡性,透视中央农村政策在不同地域村庄的实践逻辑,为关心中国农村和农民问题的读者提供生动的村庄现场,为政策研究部门提供有益的观点,为中国社会科学的本土化贡献微薄的力量!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对黄河南岸、豫东平原上的惠村的深入研究,梳理出理解惠村发展的三个关键词:村庄内部以“大院”为主的社会关联类型,宏观社会经济背景下村民变动的生活意义,区域历史积淀下来的对政策的社会心理。在西方现代性及其伴随的发展模式的影响下,惠村处于一种“卡壳”的社会状态,这种“卡壳”表现在价值观念的冲突、生活方式的焦虑和治理秩序的混乱三个层面上。要破“壳”而出,需要创新发展干预的思路,实现村庄社会的“创造性转化”。
作者简介
刘洋,1982年生,河南唯县人,先后就读于信阳师范学院和华中科技大学,现为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博士生,专业方向为发展研究和农村社会发展。
目录
总序 导言   一、研究路径:发展的社会一人类学   二、写作方式:村治模式   三、思想脉络   四、结构安排 第一章 调查区域概述   一、豫东   二、睢县   三、惠村 第二章 村庄社会关联   一、家庭   二、院、门氏和宗族   三、姻亲关联   四、拟亲关联和其他   五、总结:从一宗婚事看惠村的村庄社会关联 第三章 信仰、仪式和价值   一、信仰   二、仪式   三、存在和价值   四、讨论:“想象的场域”、“卡壳的农村社会”和“创造性转化” 第四章 老人、妇女和穷人   一、惠村的老年人   二、惠村的妇女   三、惠村的残疾人   四、惠村的穷人   五、结语和讨论:村庄发展的表象与实在 第五章 生计变迁、人口流动和公共物品   一、生计变迁   二、城市化与人口流动   三、公共物品和社会关联   四、结语: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反思与农民的解构和同谋 第六章 村落精英与村庄治理   一、村落精英   二、村庄秩序   三、村级治理   四、上访   五、总结和讨论:村庄治理和发展的社会基础 第七章 社会关联、深层因子和村庄发展的创造性转化   一、惠村的村治模式   二、“卡壳”的村庄社会与发展干预的“创造性转化” 附录 后记
摘要
    第一章 调查区域概述   在本章中,笔者将首先概述惠村所在豫东平原的区域环境,主要介绍其农业生产条件及其经历的历史事件。然后对惠村作简单介绍,由于在这个简短的章节中不可能介绍到惠村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笔者将围绕本书主题介绍惠村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一、豫东   黄河被称为中国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河南之所以得名也正是因为其古代辖区位于黄河之南。黄河在河南潼关人界,向东啸奔于中条山与崤山峡谷,过孟津骤然放缓,于开封形成地上悬河,不久沿河南省界蜿蜒奔东北而去,流域面积有3.62万平方公里,占河南省总面积的21.7%。黄河正是缔造豫东平原的主力。   豫东平原是河南优选的平原,它南北长约500多公里,东西宽100-260公里,面积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49%。豫东平原主要由黄河、淮河和卫河水系冲积而成,其中黄河冲积平原约占豫东平原的3/4,是豫东平原的主体。黄河自西向东,在郑州以花园口至兰考东坝头的南北大堤之间的河道,构成黄河的冲积扇的脊轴。此脊轴以北的平原部分,面积较大,发展农耕作业十分有利。特别是古黄河滩地与现代黄河高滩地,土壤肥沃,灌溉资源丰富。此部分平原还有一定面积的泛滥淤积平地,广阔平缓,土层深厚,也是良好的农耕地带。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