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巴赫金思想与中国当代文论

巴赫金思想与中国当代文论

  •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 作者: 宋春香
  • 出版日期: 2009-02-01
  • 商品条码: 9787802472099
  • 版次: 0
  • 开本: 32开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09
定价:¥2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本书考察了巴赫金思想在中国当代文论中的接受历程。在中国当代文论中,通过对巴赫金思想中的关键词“复调”、“狂欢”、“对话”等的阐释与解读,大致呈现出从侧重文本的复调叙事理论应用和对各种文化现象的狂欢视角认知,到有关对话哲学冥思的渐进式路径。巴赫金思想的中国化历程不仅丰富了中国当代文论的话语阐释资源,而且也折射着中国新时期文论的当代走向——以开放性的姿态日益昭显着走向多元、走向开放、走向综合对话的文脉趋向。而来自复调的平等意识、来于狂欢的文化解读力,来自对话的方法论意义,更是引领着人文学科未来发展的潮头。
内容简介
    从巴赫金的被接受历程透视中国新时期文论的对话走向,这是一个受到忽略却又是非常有趣的研究课题。中国新时期文论经历了几次新旧范式的转换,为了挣脱政治话语的束缚,于是在“复调”世界中寻求对话的自主性;由于弱化意识形态功能,于是在“狂欢”广场体验文化的对话;由于市场经济的渗入,于是在“对话”冥思中探寻理性的解读。可见,中国新时期文论的运行轨迹大致是:文本叙事—文化狂欢—哲学思考,而这一文论走向与巴赫金在中国的接受路径不谋而合。一言以蔽之,巴赫金复调小说美学思想的中国化历程折射着中国新时期文论的对话走向。     本论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主要对巴赫金在中国的被接受状况作系统概述。同时,以历史时间为经,以内容侧重为纬,在经纬交汇处明晰特定的中国国情,并指出以巴赫金为参照物来透视中国新时期文论的可行性与必然性。第二章侧重考察中国对巴赫金复调小说美学文学叙事层面的接受。第三章侧重考察中国对巴赫金复调小说美学文化层面的接受。第四章侧重考察中国对巴赫金复调小说美学哲学思辨层面的接受。
目录
绪论:巴赫金思想产生的他者文化语境 第一章  异域行程——概述复调小说美学的中国接受及其文论语境   一、复调小说美学在中国的接受与变迁   二、中国新时期文学理论主旨的沿革 第二章  叩问复调——从文学叙事层面的接受透视文本对话   一、结构的复调   二、人的复调 第三章  追忆狂欢一从民间文化层面的接受透视文化对话   一、巴赫金狂欢理论的体系性问题   二、文学理论的狂欢   三、文学艺术的狂欢   四、文化意蕴的狂欢 第四章  冥思对话—一从理性思辨层面的接受透视哲学对话   一、文本世界的对话   二、文论实践的对话   三、文化交流的对话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