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黄会林、绍武文集

黄会林、绍武文集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 黄会林
  • 出版日期: 2010-09-01
  • 商品条码: 9787303097272
  • 版次: 0
  • 开本: 16开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10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黄会林 绍武文集:夏衍卷》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内容简介
《黄会林 绍武文集:夏衍卷》收录了黄会林、绍武自1978年至2008年30年问的学术研究论著和文学艺术创作。共分十二卷。第一卷至第六卷包括话剧、电影、电视、文学、艺术等领域的学术研究性文字;第七卷至第十二卷则为电影、话剧、长短篇小说、报告文学、电视剧及电视专题片等作品。
本卷为夏衍研究论集。收录由中国戏剧出版社于1985年发行初版、1988年再版、现已少量的中国第一部《夏衍传》,以及综合论述夏衍的文章四篇。
目录
一 生于动乱长于忧患
二 开拓眼界的新天地
二 三异国探索的足迹
四 走上了文坛
五 从沈端先到黄子布
六 创作活动的发轫
七 坚持岗位另辟蹊径
八 又为抗日救亡奔走呼号
九 《上海屋檐下》的创作
十 在抗日烽火初燃的口子里
十一 广州在轰炸中
十二 文化城的特殊战斗
十三 太平洋战争的前前后后
十四 “大后方”的日日夜夜
十五 《水乡吟》与《法西斯细菌》
十六 《复活》与《戏剧春秋》
十七 《离离草》与《芳草天涯》
十八 艺术的“个性”
十九 欢庆胜利的时刻
二十 回到了第二故乡
二十一 香港一南洋一香港
二十二 返航后的新使命
二十三 又拿起了写剧的笔
二十四 为了新中国的电影
二十五 火红的五十年代
二十六 风狂雨暴的六十年代
二十七 劫余岁月重放光华
夏衍年表
《中旧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Ⅱ)》人物词条
奉献卓著岂偶然――『七一』前夕话夏衍
云水襟怀彪炳千秋――悼夏公
后记
摘要
    《救亡日报》是一张小型的四开报纸。它不登中央社、外国通讯社的消息,专以特写、评论、实地采访及文艺作品为主要内容。一份新出的小报,要在上海站住脚,困难是很多的。初时,报贩的头目都不信这份报纸能有销路,预料它不能出满一个星期便会垮台、关门。事情接近出乎他们的意外,由于《救亡日报》坚持了团结抗日的旗帜,有精辟的战局分析、实际的战地采访,不讲假话,把真实的战况报告给人民群众,因此,得到了广大读者的拥护,很快便打开了局面。夏衍在这一阶段将主要的精力都投放于《救亡日报》的社务上面,在第一次出马搞新闻工作的战斗中打了一个胜仗,立下了汗马功劳。
     紧张地忙碌到10月底,潘汉年把夏衍找去,告诉他上海不能久守了。根据恩来同志的指示,要他在上海沦陷后,即去广州复刊《救亡日报》,为此需要及早做好准备。夏衍在当天晚上便把《救亡日报》将迁穗复刊的消息,通报给报社的同人,几乎全体同志(除另有工作安排者外)都表示愿意随报社同去广州,愿与《救亡日报》共存亡。
     11月,战火逐渐逼近上海市区,战争的形势愈加严重了。在夏衍的主持下,安排了林林、周钢鸣、叶文津、彭启一等准备先行赴穗。夏衍又去找了潘公展,潘只是表示自己已“无能为力”。11月21日,是上海五百万居民永远铭记的日子,就在这一天,大上海终于沦为“孤岛”(除市内的英、法租界外,皆被日寇占领)。事前,夏衍已请郭沫若社长写就一篇悲壮的“告别”社论,沉痛地与上海民众“暂别”,并明确地宣告:“上海光复之日,即本报和你们再见之时。”发表于当日的报上。同日,夏衍又在潘汉年处参加研究了有名进步人士安全撤离上海的问题;决定了《救亡日报》先遣队立即经港转穗,以免郭沫若独自到香港后无人照应。他返回报社编辑部,宣布了先遣赴港名单,连夜与大家一起清理了文稿、物资,然后高唱着《义勇军进行曲》,撤离了编辑部所在地――大陆商场。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