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想象的城市/文学.电影和视觉上海(1927-1937)

想象的城市/文学.电影和视觉上海(1927-1937)

  •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孙绍谊
  • 出版日期: 2009-01-01
  • 商品条码: 9787309064124
  • 版次: 0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09
定价:¥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想象的城市:文学﹑电影和视觉上海(1927-1937)》的研究对象是1927年至1937年期间的上海半殖民地文化和现代性,作者的第二个目的是建立上海文化的“另类”特质,它不仅挑战了现代中国划一的革命民族主义话语,而且也质疑了那种将其简单等同于西方输入品的观点。《想象的城市:文学﹑电影和视觉上海(1927-1937)》的第三个目的是试图通过对流动性、空间性、动态性、协谈性等概念的引入来丰富我们对上海都市文化的理解,摒弃抹杀差异性的整体阐释模式。
文化具有多重多样的“地点”。《想象的城市:文学﹑电影和视觉上海(1927-1937)》的目的之一乃是发现这些不同的“地点”,并努力揭示它们的文化意义。
内容简介
《想象的城市:文学﹑电影和视觉上海(1927-1937)》根据作者留学美国期间的英文博士论文翻译改写而成。借中文版出版之机,我想特别表达对美国南加州大学电影电视学院教授玛莎·金德(MarshaKinder)、大卫·詹明信(DavidJames)和琳·斯皮格尔(LynnSpigel)的至深谢忱,正是他们启人智慧的讨论课和论文指导使我确信,《想象的城市:文学﹑电影和视觉上海(1927-1937)》的研究不能仅仅局限于文学文本。我更要感谢论文指导委员会主席张错教授(DominicCheung),他在作者写作过程中给予的关怀和支持远远超过了学术指导本身。张师西学功底深厚,尤精西方诗学和比较文学,但他“治学如为人”的教诲却让弟子看到了中学道统在西域的传承光大。
在《想象的城市:文学﹑电影和视觉上海(1927-1937)》研究和写作过程中,作者还得到了南加州大学东亚系汉学家柏清韵(BettineBirge),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王文英、包亚明、叶中强、陈梦熊,复旦大学朱立元教授等的直接或间接帮助,在此一并致谢。作者的资料收集工作得到了上海图书馆毛天虹、徐群和中国电影资料馆郦苏元先生的热情点拨和帮助。我还要特别感谢老朋友、老同学李浦田,他在1997年那个燥热的夏天不辞辛劳地陪作者一起,骑着自行车兜遍了原上海租界范围内的大街小巷,为大规模拆迁改造前的城市留下了不可复制的珍贵影像资料,也助益了《想象的城市:文学﹑电影和视觉上海(1927-1937)》的立论和写作。
目录
引言
第一章都市空间与文化想象
第一节现代性、后现代性与都市理论
第二节摩登都市与视觉震惊
第三节“上海屋檐下”:日常生活的政治

第二章民族国家与全球城市:左翼作家的上海话语
第一节都市启示录:毁灭与重生
第二节都市与革命:《l930年春上海》和《虹》
第三节《子夜》城殇
第四节父权的回归:好莱坞的上海想象

第三章被悬置的启示:上海新感觉
第一节城市景观的视觉化:画面、场景和奇观
第二节上海现代性与新感觉女性
第三节摩登迷城与男性焦虑
第四节被悬置的启示:“都市沙漠”中的孤独过客

第四章映画都市:银幕内外的上海想象
第一节叙述的政治:城市、蒙太奇、移动镜头
第二节叙述的政治:都市与女体
第三节强势的他者:民族电影与纷争的都市
第四节警视影像:电影审查与都市观众建构

第五章时装上海:性别政治与身体权力
第一节性感的女人:从遮掩到暴露
第二节被谴责的女人:时装、政治、国家
第三节时装与女性杂志
第四节权力着装:时装与男性焦虑
第五节沉醉的上海:时装与都市空间
结语“外观历史”的意义

第六章消费现代性:老上海广告与三十年代摩登梦
第一节从“叫卖”到广告:中国广告的现代转型
第二节拥抱现代乐土:广告与三十年代摩登梦
第三节女性身份的再定义:“美丽牌”广告
结语
尾声都市上海的持久挑战
附录从文学研究到文化批判
引用书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