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人类生态学/周鸿

人类生态学/周鸿

  • 字数: 29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 作者: 周鸿 编著
  • 出版日期: 2001-07-01
  • 商品条码: 978704009733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01
定价:¥17.4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它以人的生物性和社会性为主线,从人的生物生态适应和文化生态适应两个层面,把人类种群及其生存环境作为研究对象,全面论述了人与环境的辩证统一关系,系统地介绍了生态系统的理论和人类生态系统的研究方法,并阐述了可持续发展与人类生态学的关系,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体制建设、生态工程建设、生态产业建设和生态伦理建设。
本书可作为高校本科生的公共生态教育教材,也可作为环境工作者和有关管理干部的重要参考书。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生态学与人类生态学
  二、人类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三、人类生态学的发展
  四、人类生态学的研究特点
第二章  地球·环境与人
  一、蔚然色的星球
  二、地球·生命与人
  三、环境
第三章  人类对环境的生物生态适应
  一、从猿到人的生物生态适应
  二、人种与环境
  三、人类对环境生物生态适应的主要规律
  四、社会环境的发展与人的体质变化
  五、人体的生物节律
第四章  人类对环境的文化生态适应
  一、文化与环境
  二、文化与文明的生态学内涵
  三、古文明的起源与环境
  四、古文明的衰亡与环境
  五、延续文明的生态学因素
  六、环境的多样性与文化的多样性
  七、绿色文化·绿色文明与可持续发展
第五章  人类种群与环境
  一、人口的逻辑斯蒂增长
  二、人口种群的数量指标
  三、环境资源对种群增长的
  四、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
  五、年龄金字塔与性比
  六、人类种群的生育模式与环境人口容量
  七、人口分布与环境
  八、人类种群的五次大迁徒
  九、生态位、人际关系与小群体效应
第六章  生态系统理论
  一、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二、能量流动和生态金字塔
  三、物质循环
  四、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机制与生态平衡
  五、生态系统与耗散结构
第七章  人类生态系统
  一、从社区到人类生态系统的研究
  二、系统的共同特征
  三、人类生态系统的特征与分类
  四、人类生态系统的研究方法
  五、城市生态系统
  六、农业生态系统
第八章  人类健康与环境
  一、健康生态学内涵的基本要点
  二、人类生态系统的环境-健康框架
  三、人体耗散结构与健康
  四、地球化学环境与地方病
  五、社会生活环境与人体健康
  六、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
第九章  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
  一、生物圈与人类社会
  二、水的危机
  三、森林的破坏与土地的丧失
  四、环境污染
  五、全球环境问题
第十章  可持续发展与人类生态学
  一、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及由来
  二、两个光辉的里程碑
  三、可持续发展与人类生态学
  四、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
……
第十一章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设
主要参考文献
结语
摘要
    生命是地球上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地球约有46亿年的历史。它形成的初期是一个没有生命的荒漠世界。那时,天空烈日炎炎,大地火山喷发,地球表面熔岩横溢,大气圈中没有臭氧层,太阳辐射的紫外线全部直射地面,大气中也没有氧。电离辐射、火山、闪电、高温和局部高压等巨大的自然力量,使得洪荒时代的地球物质激烈地运动,不断发生复杂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然而,就在这个没有生命的世界里,悄悄地孕育着原始的生命。
     地球上的原始海洋大约在39亿年前出现。地球刚诞生时,没有河流和海洋,地球表面是干燥的。大气圈中很少有水分,水分随着其他气体分子跑掉。地球上的水分是与后来第二次形成的大气圈一起,由地球内部产生的。
     当地球表面的温度已经降低,内部温度很高,火山活动非常频繁的时候,一方面地球喷出大量的气体,其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气。另一方面地壳不断地发生变动,有的地方隆起形成高原和山峰,有的地方则成为低地和山谷。大气圈中的水蒸气很快饱和,冷却而形成雨水,降落到地面。
     大自然中的宇宙射线、太阳光中的紫外线、雷电、高温等各种条件,促使海洋中的各种物质发生剧烈的变化运动。由于海水能阻止强烈的紫外线对原始生命的破坏和杀伤作用,为原始生命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原始海洋中合成的一系列氨基酸类有机化合物,在盐分很少的原始海洋中逐渐合成核酸蛋白质一类的大分子化合物,当这些有机物在原始海洋中越聚越多的时候,经过亿万年时间的化学作用,形成了“团聚体”多分子体系,这是原始生命的萌芽。后来这些原始的生命又出现了原始的膜,包围了多分子体系,并在海洋中浓缩,形成能够进行新陈代谢和自然繁殖的原始生命。有人估计原始生命出现时间在35—38亿年以前。大约在距今32—36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细菌和蓝藻,它们是没有细胞核的原始生物,由于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而产生分子氧,大气中才有了氧气,生命由无氧发酵进化到有氧呼吸,这是生命孕育中的飞跃。大约在迄今12—18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具细胞核、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真核细胞,它们不仅能进行光合作用,也能进行呼吸作用,预示着生命世界大繁荣的即将到来。由于有氧呼吸的生命作用,使大气圈中出现臭氧层,减弱了紫外线的杀伤力,为水生生物登陆创造了条件。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