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国语

国语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三晋出版社
  • 作者: (春秋)左丘明 著,王芳,丁富生 译注 著
  • 出版日期: 2010-09-03
  • 商品条码: 9787545700190
  • 版次: 0
  • 开本: 16开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10
定价:¥2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史,记事年代起自周穆王,止于鲁悼公(约前1000-前440),内容涉及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以记载言论为主,但也有不少记事的成分。这部书不是系统完整的历史著作,除《周语》略为连贯外,其余各国只是重点记载了个别事件。可能作者所掌握的原始材料就是零散的,他只是将这些材料汇编起来,所以各国史事的详略多寡也不一样。其中《晋语》九卷,占全书近半;《周语》三卷;《鲁语》、《楚语》、《越语》各二卷;《齐语》、《郑语》、《吴语》各一卷。     司马迁说:“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报任安书》)认为《国语》是写《左传》的左丘明所写,后人多有异议。现在一般认为产生于战国初年,作者不详。     《国语》也包含了许多政治经验的总结,其思想倾向略近于《左传》,只是不像《左传》那样鲜明突出。《周语·召公谏弭谤》一篇,记周厉王以肆意残杀为消弭不满言论的佳方,使“国人不敢言,道路以目”,结果被民众驱逐而流亡。文中提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道理,相当深刻。     总体上说,《国语》的文字质朴,远不如《左传》有文采。但其中也有比较精彩的部分。如《晋语》中记“骊姬之难”的故事,较《左传》记载更详尽曲折。有一节写优施和骊姬合谋陷害太子申生,威逼大臣里克勿加干涉,很好地描摹出人物情态。
目录
前言 国语概述(代序)(王从仁 骆玉明) ◎卷一  周语上   祭公谏穆王征犬戎   密康公母论小丑备物终必亡   邵公谏厉王弭谤   邵公以其子代宣王死   穆仲论鲁侯孝   仲山父谏宣王料民   西周三川皆震伯阳父论周将亡   郑厉公与虢叔杀子颓纳惠王 ◎卷二  周语中   富辰谏襄王以狄伐郑及以狄女为后   阳人不服晋侯   王孙满观秦师   单襄公论陈必亡   刘康公论鲁大夫俭与侈 ◎卷三  周语下   单襄公论晋将有乱   单穆公谏景王铸大钱   宾孟见雄鸡自断其尾 ◎卷四  鲁语上   曹刿问战   曹刿谏庄公如齐观社   匠师庆谏庄公丹楹刻桷   夏父展谏宗妇觌哀姜用币   臧文仲请赏重馆人   展禽论祭爰居非政之宜   里革更书逐莒太子仆   里革断宣公罟而弃之   子叔声伯辞邑   里革论君之过   季文子论妾马 ◎卷五  鲁语下   叔孙穆子聘于晋   叔孙穆子谏季武子为三军   诸侯伐秦鲁人以莒人先济   季冶致禄   叔孙穆子知楚公子围有篡国之心   叔孙穆子不以货私免   季桓子穿井获羊   公父文伯之母对季康子问   公父文伯饮南宫敬叔酒   公父文伯之母论内朝与外朝   公父文伯之母论劳逸   公父文伯之母别于男女之礼   公父文伯之母欲室文伯   公父文伯卒其母戒其妾   孔丘论大骨   孔丘论??矢   孔丘非难季康子以田赋 ◎卷六  齐语   管仲对桓公以霸术   管仲佐桓公为政   管仲教桓公亲邻国   管仲教桓公足甲兵   葵丘之会天子致胙于桓公   桓公霸诸侯 ◎卷七  晋语一   武公伐翼止栾共子无死   史苏论献公伐骊戎胜而不吉   优施教骊姬远太子   献公作二军以伐霍 ◎卷八  晋语二   骊姬谮杀太子申生   公子重耳夷吾出奔   里克杀奚齐而秦立惠公 ◎卷九  晋语三   惠公人而背外内之赂   秦荐晋饥晋不予秦籴   秦侵晋止惠公于秦 ◎卷十  晋语四   重耳自狄适齐   齐姜劝重耳勿怀安   楚成王以周礼享重耳   重耳婚媾怀赢   秦伯享重耳以国君之礼   秦伯纳重耳于晋   文公伐原   箕郑对文公问   文公学读书于臼季   郭偃论治国之难易   胥臣论教诲之力   文公称霸 ◎卷十一  晋语五   臼季举冀缺   宁赢氏论貌与言   赵宣子论比与党   范武子退朝告老   范武子杖文子   ?S献子分谤   师胜而范文子后入 ◎卷十二  晋语六   范文子论内睦而后图外   范文子论外患与内忧   范文子论胜楚必有内忧   范文子论德为福之基   范文子论私难必作 ◎卷十三  晋语七   悼公始合诸侯   祁奚荐子午以自代   魏绛谏悼公伐诸戎   悼公使韩穆子掌公族大夫 ◎卷十四  晋语八   阳毕教平公灭栾氏   辛俞从栾氏出奔   叔向母谓羊舌氏必灭   叔孙穆子论死而不朽   范宣子与和大夫争田   叔向谏杀竖襄   叔向论比而不别   叔向与子朱不心竞而力争   叔向论忠信而本固   叔向论务德无争先   赵文子为室张老谓应从礼   赵文子称贤随武子   秦后子谓赵孟将死   叔向均秦楚二公子之禄   叔向论忧德不忧贫 ◎卷十五  晋语九   叔向论三奸同罪   中行穆子帅师伐狄围鼓   范献子戒人不可以不学   董叔欲为系援   阎没叔宽谏魏献子无受贿   史黯谏赵简子田于蝼   少室周知贤而让   史黯论良臣   赵简子问贤于壮驰兹   智果论智瑶必灭宗   士茁谓土木胜惧其不安人 ◎卷十六  郑语   史伯为桓公论兴衰   平王之末秦晋齐楚代兴 ◎卷十七  楚语上   申叔时论傅太子之道   屈建祭父不荐芰   伍举论台美而楚殆   左史倚相儆申公子 ◎卷十八  楚语下   观射父论绝地天通   观射父论祀牲   子常问蓄货聚马斗且论其必亡   蓝尹??避昭王而不载   郧公辛与弟怀或礼于君或礼于父   王孙圉论国之宝   鲁阳文子辞惠王所与梁 ◎卷十九  吴语   越王句践命诸稽郢行成于吴   夫差伐齐不听申胥谏   夫差胜于艾陵使奚斯释言于齐   申胥自杀   句践灭吴夫差自杀 ◎卷二十  越语上   句践灭吴 ◎卷二十一  越语下   范蠡进谏句践持盈定倾节事   范蠡劝句践无蚤图吴   范蠡谓人事至而天应未至   范蠡谓先为之征其事不成   范蠡谓人事与天地相参乃可以成功   范蠡谏句践勿许吴成卒灭吴   范蠡乘轻舟以浮于五湖 ◎附录   《国语》重要版本及研究著作   《国语》名言警句
摘要
    卷一 语语上 祭公谏穆王征犬戎    译文     周穆王打算征讨犬戎,祭公谋父劝阻说:“不可征讨犬戎。先王崇尚道德而不炫耀武力。平时聚集武力而在必要时使用,这样一动用就会显示出威力;炫耀武力,就会滥用武力,滥用武力,便会使武力失去威慑作用。所以周公的《时迈》诗说:‘收起干戈,藏好弓箭,我们追求美德,并将美德在全国发扬光大,相信我们周王定能长保疆土。’先王对于百姓,总是勉励他们端正德行和敦厚品行,广开财路以满足需求,使他们有称心的器物使用,明辨利害关系,用礼乐文治来教育他们,使他们能趋利避害,从而感怀君王的恩德而畏惧君王的权威。所以先王能使自己的基业世代相承并不断发展壮大。 “从前我们的先王,世代担任虞、夏的农官。夏朝衰落,置农事于不顾而废去了农官。我们的先王不?因此而失去官职,只好跑到与戎狄接邻的地方居住下来,但他不敢荒废祖业,常常磨砺自己的德行,继承祖先的事业,维护他们的教导和制度,时刻恭敬勤勉,敦厚自守,忠信自奉,立德立业,超越前人。到了武王时,继续发扬光大先人的美德,而且更加仁慈和善,敬奉神灵,保护百姓,神人无不欢欣喜悦。而商纣王却为民众所痛恨,百姓无法忍受他的残暴统治,都乐于拥戴武王。这样,武王才不得已出兵商郊牧野,讨伐纣王。可见先王并非崇尚武力,只是忧虑民众疾苦,为他们排忧解难、清除祸患。 “先王的制度规定,在王畿内的是甸服,在王畿外的是侯服,侯服之外的是宾服,夷蛮地区是要服,戎狄地区是荒服。甸服的供日祭,侯服的供月祀,宾服的供时享,要服的供岁贡,荒服的则有朝见天子的义务。这每天一次的祭、每月一次的祀、每季一次的享、每年一次的贡和一生一次的朝见天子之礼,都是先王定下的制度。如果甸服有不履行日祭义务的,天子就应内省自己的思想;侯服有不履行月祀义务的,天子就要检查自己的号令;宾服有不履行时享义务的,天子就要检查法律规章;要服有不履行岁贡义务的,天子就要检查名号尊卑;荒服有不履行朝见天子义务的,天子就要内省自己的德行。依次做了上述的内省检查后如还有不履行义务的,才可以依法处置。因此,才有惩罚不祭、攻伐不祀、征讨不享、谴责不贡、告谕不朝的各种措施,才有惩罚的刑法、攻伐的军队、征讨的武备、谴责的严令、晓谕的文辞。如果颁布了法令、文告后还有不履行义务的,那就再一次内省自己的德行而不轻易劳民远征。正因为如此,近处的诸侯才没有不听从的,远处的诸侯也没有不信服的。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