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方式与所得税成本问题研究

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方式与所得税成本问题研究

  • 字数: 138.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大连出版社
  • 作者: 郭荟
  • 出版日期: 2008-12-01
  • 商品条码: 9787806846605
  • 开本: 16开
  • 出版年份: 2008
定价:¥2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本书以我国的所得税制度和实际情况为背景,较为全面、系统地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不同盈余管理方式与所得税成本之间的关系,从不同角度回答了盈余管理是否会影响、如何影响公司的所得税成本,以及公司管理层节约所得税成本的动机是否会影响其对不同盈余管理方式的选择问题。全书共分八章,内容包括导论,相关文献评述,盈余管理方式的界定,不同盈余管理方式的所得税成本,所得税成本对盈余管理方式的影响,所得税成本、财务报告目标对不同盈余管理方式的影响,税率变动情况下所得税成本对盈余管理方式的影响,结论与建议等。
内容简介
    盈余管理是财务会计领域的重要问题,但是,研究者们在集中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方法及存在性时,却较少探讨盈余管理的成本问题,尤其是盈余管理的所得税成本问题。国外对这一问题虽有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其所设定的盈余管理方式以及选择的衡量盈余管理程度的变量——操控性应计利润,可能都不能如实反映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实际情况。因此,其研究结论也不能直接应用于我国上市公司。正是在这一问题上的研究不足,吸引笔者以此作为研究议题,在系统分析我国上市公司普遍采用的盈余管理方式的基础之上,将盈余管理与所得税成本相联系,深入研究和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
    盈余管理与所得税成本问题的研究事实上涉及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盈余管理是否存在所得税成本以及这一成本的高低。在对这一问题持肯定回答的基础之上引出第二方面的问题,即公司管理层普遍具有的节税动机是否会影响公司的盈余管理情况。靠前外大多数的研究文献都是围绕这两方面的研究议题展开的,尤其集中于对第二方面问题的探讨。本文也主要围绕这两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但根据我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笔者确定了不同于以往研究的盈余管理方式,因此,本文的研究问题也有所不同。具体而言,笔者着重于考察以下问题:
    1.在我国,上市公司会采取包括操纵应计项目、进行关联交易等多种盈余管理方式来操纵盈余,那么,不同盈余管理方式的所得税成本是否存在差异?
    2.公司管理层节约所得税成本的动机是否会影响其对不同盈余管理方式的选择,即在操纵盈余时,优先选择低成本的行为方式,而规避高成本的行为方式?
    3.当公司税率升高(降低)时,即使公司应税收益的规模不发生变化,其下期所得税成本也会增加(减少),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层节约所得税成本的动机是否对其具体的盈余管理方式产生影响?简而言之,当管理层预期公司税率将要升高(降低)时,是否可能通过提前(推迟)进行高成本的盈余管理方式、推迟(提前)进行低成本的盈余管理方式,以节约公司总体的所得税成本?
    通过对不同盈余管理方式和这些具体问题的分析与探讨,就会形成对盈余管理与所得税成本问题较为全面清晰的认识,透视盈余管理与所得税成本之间的“黑箱”,找到证明两者之间关系的足够证据。
    根据研究问题,本文共分为8章进行分析论证,各部分安排如下:
    靠前章为导论,阐明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角度、研究问题、研究目标与意义、研究内容与方法。通过对靠前外盈余管理问题研究现状的考察,笔者发现,盈余管理的成本是目前该研究领域的薄弱环节,而其中有关所得税成本的研究更是一个很好重要而又未给予足够重视的问题。
    第2章和第3章是后续章节数据分析的基础。第2章对靠前外盈余管理与所得税成本问题的相关研究进行系统地回顾与评述,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明确本文的研究内容。第3章首先剖析了盈余管理的概念,并以靠前外相关研究为依据,界定了本文所选择的主要盈余管理方式。很后,根据我国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的差异,笔者对这些不同的盈余管理方式对所得税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与考察。
    第4章利用实证研究方法,着力于对靠前方面的问题,即不同盈余管理方式的所得税成本是否存在差异的问题进行回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盈余管理方式的所得税成本不同,其中,以操纵应计项目、投资收益等方式调增收益时的成本较高,而以操纵资产减值、进行关联交易等方式调增收益时的成本较低。
    第5章、第6章和第7章,以第4章的研究结论为基础,采用不同方法、从不同角度研究了公司节约所得税成本动机对其盈余管理的影响。第5章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和多元Logistic模型,在分析所得税成本对不同盈余管理方式规模的影响基础之上,研究了管理层节约所得税成本的动机对不同盈余管理方式选择的影响。第6章,在假定不同盈余管理方式存在内生性的前提下,采用联立方程组形式的成本很小化模型来研究所得税成本对三种盈余管理方式的影响和公司财务报告目标对公司不同盈余管理方式的影响。第7章研究了在税率变动的情况下,公司管理层节约所得税成本的动机对不同盈余管理方式的影响。研究发现,当税率预期会升高时,管理层节约下期所得税成本的动机会使得公司提前进行高成本的盈余管理方式(如投资收益),而推迟进行低成本盈余管理方式(如关联交易)。
    第8章为本文结论,对前述各章的研究结论、主要贡献和研究创新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分析了本文可能存在的研究局限。
    本文的研究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外学者对盈余管理的动机、方法、存在性和经济后果等问题虽有较为广泛和深入的研究,但对盈余管理税务后果的研究却并不多见。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所得税成本的考察,进一步丰富了盈余管理研究领域,尤其是盈余管理经济后果问题的研究成果。
    2.如前所述,盈余管理与所得税成本问题的研究事实上涉及两方面的问题,以往的研究往往孤立地对上述两方面问题中某一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而本文将这两方面的研究问题统一进行研究,是对原有研究思路的整合与创新。
    3.在相关研究中,盈余管理的界定及其规模的测度都相对单一:或将会计政策选择作为特定的盈余管理方式,或将操控性应计利润作为衡量盈余管理程度的专享指标。本文对多种盈余管理方式的全面研究,不仅突破了相关研究相对单一的盈余管理研究环境和盈余管理测度指标,而且发现了管理层出于节约所得税成本动机而产生的盈余管理方式选择偏好。
    4.研究者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和方法虽有深入细致的研究,但却始终没有回答“在多种盈余管理方式中,上市公司为何选择这种盈余管理方式而不选择其他方式”的问题,本文所研究的所得税成本固然是管理层行为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但不同盈余管理方式具有的不同效果,可能也是管理层选择特定盈余管理方式的重要原因。因此,本文将盈余管理方式的效果与成本相联系,多角度、更全面地考察管理层盈余管理方式的选择动因。
    5.在研究方法方面,本文采用了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和联立方程组模型对本文相关研究问题进行检验,以便得到更稳定、更可靠的研究结论。
作者简介
郭荟,陕西省西安人,管理学博士,中国注册会计师。研究生期间,先生参与教育部“十五”社科规划基金项目“避税行为的会计数据鉴别、利用与监管机制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企业职工养老金的价值决定及其信息监管制度研究”,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监管会计准则固定资产项目”等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在核心期刊、学术会议上发表多篇。主要研究方向为税务会计、会计准则以及相关的会计理论研究。现在国家外汇管理局工作。
目录
摘要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本文的研究视角
    1.2.1  所得税成本的内涵
    1.2.2  盈余管理与所得税成本
  1.3  研究问题界定
  1.4  本文的研究目标与意义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意义
  1.5  本文的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内容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相关文献评述
  2.1  分析性框架
  2.2  盈余管理的所得税成本
    2.2.1  会计舞弊的所得税成本
    2.2.2  盈余管理与会计收益一应税收益差异
    2.2.3  不同盈余管理方式的所得税成本
  2.3  所得税成本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2.3.1  特定的会计环境
    2.3.2  特定的政策背景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盈余管理方式的界定
  3.1  盈余管理的概念
  3.2  盈余管理具体方式的界定
  3.3  不同盈余管理方式对所得税的影响初步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不同盈余管理方式的所得税成本
  4.1  引言
  4.2  研究模型和变量选取
    4.2.1  因变量
    4.2.2  测试变量
    4.2.3  控制变量
  4.3  研究假设与样本选择
    4.3.1  研究假设
    4.3.2  样本选择
  4.4  假设检验与结果分析
    4.4.1  描述性统计
    4.4.2  回归检验结果分析
    4.4.3  敏感性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所得税成本对盈余管理方式的影响
  5.1  引言
  5.2  研究假设与变量选取
    5.2.1  研究假设
    5.2.2  变量选取
  5.3  样本选择与描述性统计
    5.3.1  样本选择

    5.3.2  描述性统计
  5.4  假设检验:所得税成本对不同盈余管理方式规模的影响
    5.4.1  投资收益(假设1)
    5.4.2  关联交易(假设2)
  5.5  假设检验:所得税成本对不同盈余管理方式选择的影响
    5.5.1  非参数检验
    5.5.2  多元Logistic回归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所得税成本、财务报告目标对不同盈余管理方式的影响
  6.1  引言
  6.2  模型的设定
  6.3  变量设计与样本选择
    6.3.1  因变量
    6.3.2  测试变量
    6.3.3  控制变量
    6.3.4  样本选择
  6.4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6.4.1  描述性统计
    6.4.2  估计方法
    6.4.3  检验结果与分析
    6.4.4  与第5章研究的比较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税率变动情况下所得税成本对盈余管理方式的影响
  7.1  引言
  7.2  研究假设
  7.3  样本选择与变量选取
    7.3.1  样本选择
    7.3.2  变量选取
  7.4  分组检验与结果分析
    7.4.1  描述性统计
    7.4.2  税率变动前后投资收益和关联交易规模变化的检验
  7.5  不同盈余管理方式规模变化的回归分析
    7.5.1  研究模型与变量定义
    7.5.2  回归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7.5.3  回归结果与分析
  7.6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建议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创新与主要贡献
  8.3  研究局限
  8.4  政策建议
  8.5  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摘要
    第3章  盈余管理方式的界定
    本章对盈余管理的概念进行了解析,并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界定了本文所选择的具体盈余管理方式。另外,笔者从制度层面出发,以增加收益的盈余管理为例,研究了不同盈余管理方式刘所得税的影响,为以下章节的实证研究奠定基础。
    3.1  盈余管理的概念
    国外对盈余管理问题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Schipper(1989)对盈余管理的定义是,为获得个人利益而对外部财务报告进行有目的的干涉的行为,并指出了盈余管理存在的条件:1)契约以会计数据为基础,2)会计报表使用者机械的使用会计数据,而不能或不愿对其进行调整(合同“刚性”或难于再谈判),3)管理人员或公司可以从盈余管理中获利。Healy&Wahlen(1999)则采用了下列盈余管理定义:盈余管理发生在公司管理人员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和通过安排交易(structure)以变更财务报告时,旨在误导那些以公司经济业绩为基础的利益关系人的决策或者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数字为基础的契约的后果。这一定义实际上包含两方面的内容:首先,公司管理层在编制财务报告时运用职业判断的方式多种多样,例如,对大量的未来经济事项,诸如坏账损失和资产减值进行估计;在报告同一经济业务,管理层被允许在不同会计方法之间进行选择(如固定资产直线折旧法和加速折旧法,存货成本后进先出、优选先出和加权平均法);管理层也必须在确认或递延支出(研究开发费和维修费)之间进行选择;另外,公司管理层还可以通过安排交易进行盈余管理,比如,通过安排公司合并使之符合购买法或权益合并法,通过安排股权投资以避免或编制合并报表,通过安排关联交易以达到公司的收益目标等。其次,这一定义认为,盈余管理的目标是误导那些以公司的经济业绩为基础的利益关系人的决策。管理层的职业判断有利有弊:弊,是由于管理层的职业判断而导致资源的潜在错误配置;利,则是使得财务报告对用户具有更多的信息含量,以便更好地进行资源配置决策。因此,通过职业判断而使得财务报告更具信息含量的决策不属于该定义的盈余管理范围。
    由于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的,本文更多地使用盈余管理方式的概念,更准确的说法应是,可能被公司管理层利用进行盈余管理的具体行为方式,在变量设计上则表现为,不区分正常公允的管理层职业判断或交易行为和不符合规定的职业判断和交易行为。这样界定的原因是,首先,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分析容易被上市公司管理层利用进行利润操纵的行为与所得税的关系问题,但是所得税税法是刚性的,因此,无论公司行为是否经过管理层操纵,其对所得税的影响都是相对一致的。……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