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20世纪中国戏剧经典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张健 主编
出版日期: 2008-12-11
商品条码: 9787303030040
版次: 0
开本: 16开
页数: 0
出版年份: 2008
定价:
¥4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中国话剧,滥觞于19世纪末上海出现的学生演剧活动。作为一种舶来品,它在一个多世纪本土化过程中,不仅成功地为中国戏剧艺术的生态系统带来了结构性的变化变化,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了中国戏剧艺术的美学意义和文化精神。 20年代的熊佛西是一位比较典型的启蒙主义戏剧家。早在留美期间,熊佛西就已立下了“建设中华国剧之宏愿”。回国主持“戏剧系”后,他一方面坚持了以学习和研究现代话剧艺术为主的基本主张,一方面又十分重视话剧工作者向民族古典戏剧优秀传统借鉴和学习的问题。他在这一时期的话剧创作,由此也就呈现出中西影响相互交融的趋向。这一点,再加上作家本人的启蒙主义思想立场和当时由于思想彷徨而对社会现实抱有的那种若即若离、不即不离的生活态度,于是在20年代的剧坛上形成了一种以社会性、寓言性、通俗性和趣味性为主要特点的艺术风格。《醉了》、《艺术家》等则是这一风格的代表性作品。
目录
田汉 获虎之夜(1924) 名优之死(1929) 南归(1929) 关汉卿(1958) 丁西 林酒后(1925) 三块钱国币(1939) 熊佛西 醉了(1928) 洪深 五奎桥(1932) 曹禺 雷雨(1934) 日出(1936) 原野(1937) 北京人(1940) 李健吾 这不过是春天(1934) 夏衍 上海屋檐下(1937) 芳草天涯(1945) 于伶 夜上海(1939) 宋之的 雾重庆(1940) 郭沫若 屈原(1942) 阳翰笙 天国春秋(1943) 吴祖光 风雪夜归人(1943) 杨绛 弄真成假(1945) 陈自尘 升官图(1945) 阿英 李闯王(1945) 胡可 战斗里成长(1950) 欧阳予倩 桃花扇(1947) 岳野 同甘共苦(1956) 老舍 茶馆(1957) 沈西蒙等 霓虹灯下的哨兵(1963) 姚一苇 红鼻子(1969) 苏叔阳 丹心谱(1978) 沙叶新 陈毅市长(1980) 李龙云 小井胡同(1981) 刘树纲 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1985) 锦云 狗儿爷涅?(1986) 李杰 古塔街(1987) 何冀平 天下第一楼(1988) 陈子度等 桑树坪纪事(1988) 姚远 商鞅(1989) 过士行 鸟人(1992) 孟京辉 思凡(1993) 杨利民 地质师(1997) 张健 后记
摘要
获虎之夜(独幕话剧) 田汉(1898-1968) 原名田寿昌。出生在湖南长沙一个贫民家庭里。幼年时就爱好戏剧,家乡的皮影戏、木偶戏和花鼓戏等民间戏曲对他产生了深厚的影响。1912年考入长沙师范学校,在校就读期间开始试作京剧。1916年随舅父东渡日本留学,加入少年中国学会,后又与郭沫若、成仿吾等人组织创造社。因广泛接触到西方各种艺术流派的戏剧作品或演出,开始转向话剧创作。1922年回国,担任上海中华书局编辑。1924年起创办《南国半月刊》,并先后组织南国电影剧社、南国艺术学院和南国社。这一期间发表的话剧剧本主要有《咖啡店之一夜》(1922)、《获虎之夜》(1924)、《湖上的悲剧》(1928)、《南归》(1929)、《名优之死》(1929)等。1930年起从事左翼戏剧运动,陆续发表了《梅雨》(1931)、《乱钟》(1931)、《回春之曲》(1935)等话剧剧本。抗日战争期间,组织并成立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筹建抗敌演剧队,主编《抗战戏剧》《抗战日报》《戏剧春秋》等报刊,完成了话剧《卢沟桥》(1937)、《秋声赋》(1942)等创作。抗战胜利后,又投身到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民主运动之中,写有话剧《丽人行》(写成于1947年春)等。建国后,历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文化部戏曲改进局局长、艺术事业管理局局长、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和党组书记、全国文联副主席等职。在繁重的领导工作之余,创作了话剧《关汉卿》(1958)和《文成公主》(1960)等,并改编了戏曲《白蛇传》(1953)、《金鳞记》(1957)、《西厢记》(1959)、《谢瑶环》(1961)等。1968年被“四人帮”迫害致死。 ……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