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诗经·朴素的歌声(国学基础教程·经部)

诗经·朴素的歌声(国学基础教程·经部)

  • 字数: 127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 作者: 杨天宇
  • 出版日期: 2009-12-25
  • 商品条码: 9787532549641
  • 开本: 20开
  • 出版年份: 2009
定价:¥1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诗经(朴素的歌声)》是“十三经入门”丛书之一。《诗经》自西汉被尊为经典,流传至晚清,一直是知识分子推荐阅读之书。《诗经(朴素的歌声)》从《诗经》中精选40篇诗歌,用白话今译,并一一作了述评,择要介绍历代经学家的研究成果,着重从文学、历史学、社会学的角度,进行新的阐释。
目录
出版说明
前言

第一章  婚恋篇
  一、君子求淑女
  二、砍樵哥儿思游女
  三、少女抗婚
  四、男女婚嫁要及时
  五、王姬的美德
  六、弃妇的哀诉
  七、失婚女子的告诫
  八、太子拒作政治婚

第二章  家庭篇
  一、后妃多子的颂赞
  二、妇人的相思之苦
  三、戍卒爱国恋家
  四、孝子的哀思

第三章  政风篇
  一、妻以夫荣
  二、俸薄之叹
  三、卫国的复兴
  四、诅咒无耻者
  五、投少报多的忠厚之情
  六、隐含诗中的郑国故事
  七、风雨如晦盼君子
  八、拳拳之心的忧思
  九、号令不时失民心
  十、行役者的思亲之情
  十一、伐木者的愤怒
  十二、对硕鼠的痛恨
  十三、曹国君臣的奢风
  十四、周大夫的遗训
  十五、召穆公的呼声
  十六、劳逸不均之怨
  十七、卫武公的自诫辞

第四章  用人篇
  一、采卷耳与求贤
  二、卫文公好贤
  三、对贤人的思念
  四、刺近小人与警惕伪君子
  五、曹国佞人的谀辞
  六、君子的赞歌
  七、谗人巧言乱国

第五章  言路篇
  一、仁者的忧郁
  二、贤士的隐居生活
  三、忧国者的悲歌
篇目索引
摘要
    **章  婚恋篇
    四、男女婚嫁要及时
    古时候人的感情质朴,所以姑娘到了婚龄,就直抒其意,急切地盼望有小伙子来求婚。这首诗三章,只变换了几个字,却一章比一章情急,*后简直是急不可待了。
    在中国古代社会,所谓“及时”,是指的什么年龄呢?东汉的郑玄在解释这首诗的**章时说:“梅子的果实还剩七成没有掉落,比喻女子的*佳婚龄即将过去了。女子二十岁还不嫁,就晚了,就像春天快完,将进入夏天了。”又据汉代的毛公解释这首诗说,男子年龄到了三十岁,女子年龄到了二十岁,还没有婚配,就可以不受婚礼的约束,自由结合成婚,目的在于促使人民“蕃育”。看来,男三十,女二十,是按礼进行嫁娶的*高年限。那么古代的法定婚龄,或者说允许结婚的*低年龄是多大呢?这个问题有许多不同的说法,而且不同的时代也不一样。周代以前的婚龄今天已经很难知道。周代的婚龄,据一些古书记载,大约是男二十,女十五。而周以后各代的婚龄,男子一般在十五至二十岁之间,女子则在十五岁上下浮动。例如西汉惠帝时规定,女子年十五以上而不嫁,要罚交五倍的人头税。这是以十五为女子的*高婚龄。北周建德三年规定:男年十五,女年十三以上,就应当及时嫁娶。后来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也规定:凡男十五以上,女十三以上,依法就可以行嫁娶之礼。北周和唐的这两次法定婚龄,可以说是中国历目前*低的了。自宋朝以后,直到明清,法定婚龄一直为男十六,女十四。由上可见,中国古代一直实行的是早婚制,这与当时生产力落后,人口稀少,因此统治者总是采取鼓励生育的政策有关。但古人并不是不知道理想的婚龄应该多大,也不是不知道早婚的危害。例如《周礼》、《礼记》等书都说应当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汉人作的《白虎通》一书解释这种高婚龄的好处说:“男子到三十岁才筋骨坚强,胜任做父亲;女子到二十岁才发育充分,胜任做母亲。男女年龄合起来为五十岁,才符合自然的生育之数。”这说明古人对于晚婚的好处是有一定认识的。而早婚的害处,两千多年前西汉时期的王吉就曾经指出过,他说:“现在社会上一般人婚娶太早,还不懂得怎样做父母就有了孩子,因此不能很好地抚养教育子女,并且造成小儿多夭折。”清朝的汪士铎、近代的梁启超等人也都曾激烈地批判过早婚的陋习。但中国古代的统治者却始终以男女及时、早婚早育为美政,并引《摞有梅》这首诗作赞辞。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