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浮生六记
字数: 140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山西古籍出版社
作者: [清]沈复
出版日期: 2010-09-01
商品条码: 9787805989105
版次: 1
开本: 16开
出版年份: 2010
定价:
¥12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浮生六记》采用自传的形式,生动地记叙了作者一生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细腻地描叙了秘而不宣的闺房之乐、生死不渝的伉俪深情,详细地记载了他在海外异邦的奇闻逸事,还汇集了儒道佛三家的养生秘诀…… 为便于理解,本书在有关全书宏旨方面加了简注,书前有林语堂先生的序言,书后附有俞平伯、赵苕狂等富有诗人气质的学生对《浮生六记》的评论,也会对读者有所启示。
内容简介
古典文学精品《浮生六记》,是清代名作家沈复的名作。
全书用自传的形式,将他一生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生动地记叙下来,文笔大胆,文辞绮艳,读之令人回肠荡气、蚀骨销魂。书中细腻地描叙了秘而不宣的闺房之乐、生死不渝的伉俪深情,详细地记载了他在异邦的奇闻逸事,还汇集了儒道佛三家的养生秘诀……
一位知名作家透露:“我的轰动效应的,灵感来自于《浮生六记》。”林语堂、俞平伯、赵苕狂等诗人学者均对此书爱不释手,纷纷撰文加以评介……
应广大读者的迫切需要,我们意出版足本《浮生六记》。
目录
前言
浮生六记序林语堂
浮生六记序·内容简介
卷一闺房记乐
卷二闲情记趣
卷三坎坷记愁
卷四浪游记快
卷五中山记历
卷六养生记道
◎附录
管树荃题浮生六记
潘麟生浮生六记序
杨引传浮生六记序
王韬浮生六记跋
赵苕狂浮生六记考
俞平伯重刊浮生六记序
俞平伯浮生六记年表
吴言生题《浮生六记》
摘要
本卷写闺房乐事。用白描写实的笔法,大胆直露地写秘而不宣的闺房乐事,情致缠绵,香韵缭绕,读之令人回肠荡气。 余生乾隆癸未冬十一月二十有二日,正值太平盛世,且在衣冠之家,居苏州沧浪亭畔。天之厚我,可谓至矣。东坡云“事如春梦了无痕”,苟不记之笔墨,未免有辜彼苍之厚。因思《关雎》冠三百篇之首,故列夫妇于首卷;馀以次递及焉。所愧少年失学,稍识之无,不过记其实情实事而已。若必考订其文法,是责明于垢鉴矣。 余幼聘金沙于氏,八龄而夭;娶陈氏。陈名芸,字淑珍,舅氏心余先生女也。生而颖慧,学语时,口授《琵琶行》即能成诵。四龄失怙。母金氏,弟克昌,家徒壁立。芸既长,娴女红,三口仰其十指供给,克昌从师修脯无缺。一日,于书簏中得《琵琶行》,挨字而认,始识字。刺绣之暇,渐通吟咏,有“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之句。余年十三,随母归宁。两小无嫌,得见所作,虽叹其才思隽秀,窃恐其福泽不深,然心注不能释,告母日:“若为儿择妇,非淑姊不娶。”母亦爱其柔和,即脱金约指缔姻焉。此乾隆乙未七月十六日也。 是年冬,值其堂姊出阁,余又随母往。芸与余同龄而长余十月,自幼姊弟相呼,故仍呼之曰淑姊。时但见满室鲜衣,芸独通体素淡,仅新其鞋而已。见其绣制精巧,询为已作,始知其慧心不仅在笔墨也。其形削肩长 颈,瘦不露骨,眉弯目秀,顾盼神飞。唯两齿微露,似非佳相。一种缠绵之态,令人之意也消。索观诗稿,有仅一联,或三四句,多未成篇者。询其故,笑曰:“无师之作,愿得知己堪师者敲成之耳。”佘戏题其签曰“锦囊佳句”,不知天寿之机此已伏矣。 是夜送亲城外,返已漏三下。腹饥索饵,婢妪以枣脯进,余嫌其甜。芸暗牵余袖,随至其室,见藏有暖粥并小菜焉。余欣然举箸,忽闻芸堂兄玉衡呼日:“淑妹速来!”芸急闭门日:“已疲乏,将卧矣。”玉衡挤身而入,见余将吃粥,乃笑睨芸日:“顷我索粥,汝日‘尽矣’,乃藏此专待汝婿耶?”芸大窘避去,上下哗笑之。余亦负气,挈老仆先归。 自吃粥被嘲,再往,芸即避匿,余知其恐贻人笑也。至乾隆庚子正月二十二日花烛之夕,见瘦怯身材依然如昔,头巾既揭,相视嫣然。合卺后,并肩夜膳,余暗于案下握其腕,暖尖滑腻,胸中不觉怦怦作跳。让之食,适逢斋期,已数年矣。暗计吃斋之初,正余出痘之期,因笑谓曰:“今我光鲜无恙,姊可从此开戒否?”芸笑之以目,点之以首。 廿四日为余姊于归,廿三国忌不能作乐,故廿二之夜即为余姊款嫁,芸出堂陪宴。余在洞房与伴娘对酌,拇战辄北,大醉而卧;醒则芸正晓妆未竞也。是日亲朋络绎,上灯后始作乐。 廿四子正,余作新舅送嫁,丑末归来,业已灯残人静。悄然入室,伴娘盹于床下,芸卸妆尚未卧,高烧银烛,低垂粉颈,不知观何书而出神若此。因抚其肩日:“姊连日辛苦,何犹孜孜不倦耶?”芸忙回首起立日:“顷正欲卧,开橱得此书,不觉阅之忘倦。《西厢》之名,闻之熟矣,今始得见,真不愧才子之名,但未免形容尖薄耳。”余笑日:“唯其才子,笔墨方能尖薄。”伴娘在旁促卧,令其闭门先去。遂与比肩调笑,恍同密友重逢。戏探其怀,亦怦怦作跳。因俯其耳曰:“姊何心舂乃尔耶?”芸回眸微笑,便觉一缕情丝摇人魂魄。拥之入帐,不知东方之既白。 芸作新妇,初甚缄默,终日无怒容,与之言,微笑而已。事上以敬,处下以和,井井然未尝稍失。每见朝暾上窗,即披衣急起,如有人呼促者然。余笑日:“今非吃粥比矣,何尚畏人嘲耶?”芸日:“曩之藏粥待君,传为话柄。今非畏嘲,恐堂上道新娘懒惰耳。”余虽恋其卧而德其正,因亦随之早起。 自此耳鬓相磨,亲同形影,爱恋之情有不可以言语形容者。而欢娱易过,转睫弥月。时吾父稼夫公在会稽幕府,专役相迓,受业于武林赵省斋先生门下。先生循循善诱,余今日之尚能握管,先生力也。归来完姻时,原订随侍到馆。闻信之馀,心甚怅然,恐芸之对人堕泪,而芸反强颜劝勉,代整行装,是晚但觉神色稍异而已。临行,向余小语日:“无人调护,自去经心!” 及登舟解缆,正当桃李争妍之候,而余则恍同林鸟失群,天地异色! 到馆后,吾父即渡江东去。居三月如十年之隔。芸虽时有书来,必两问一答,半多勉励词,馀皆浮套语。心殊怏怏。每当风生竹院,月上蕉窗,对景怀人,梦魂颠倒。先生知其情,即致书吾父,出十题而遣余暂归,喜同戍人得赦。登舟后,反觉一刻如年。及抵家,吾母处问安毕,入房,芸起相迎,握手未通片语,而两人魂魄恍恍然化烟成雾,觉耳中惺然一响,不知更有此身矣。 时当六月,内室炎蒸,幸居沧浪亭爱莲居西间壁。板桥内一轩临流,名日“我取”,取“清斯濯缨,浊斯濯足”意也。檐前老树一株,浓阴覆窗,人面俱绿。隔岸游人,往来不绝,此吾父稼夫公垂帘宴客处也。禀命吾母,携芸消夏于此。因暑罢绣,终日伴余课书论古、品月评花而已。芸不善饮,强之可三杯,教以射覆为令。自以为人间之乐,无过于此矣。 一日,芸问日:“各种古文,宗何为是?” 余曰:“《国策》、《南华》取其灵快;匡衡、刘向取其雅健;史迁、班固取其博大;昌黎取其浑;柳州取其峭;庐陵取其宕;三苏取其辩,他若贾、董策对;庾、徐骈体;陆贽奏议,取资者不能尽举,在人之慧心领会耳。” 芸日:“古文全在识高气雄,女子学之恐难入彀;唯诗之一道,妾稍有领悟耳。” 余日:“唐以诗取士,而诗之宗匠必推李、杜。卿爱宗何人?” 芸发议日:“杜诗锤炼精纯,李诗潇洒落拓。与其学杜之森严,不如学李之活泼。” 余日:“工部为诗家之大成,学者多宗之,卿独取李,何也?” 芸日:“格律谨严,词旨老当,诚杜所独擅;但李诗宛如姑射仙子,有一种落花流水之趣,令人可爱。非杜亚于李,不过妾之私心宗杜心浅,爱李心深。” 余笑日:“初不料陈淑珍乃李青莲知己。”。 芸笑曰:“妾尚有启蒙师白乐天先生,时感于怀,未尝稍释。” 余日:“何谓也?” 芸日:“彼非作《琵琶行》者耶?” 余笑日:“异哉!李太白是知己,白乐天是启蒙师,余适字‘三白’,为卿婿。卿与‘白’字何其有缘耶?”大笑。 余日:“卿既知诗,亦当知赋之弃取。” 芸日:“《楚辞》为赋之祖,妾学浅费解。就汉、晋人中调高语炼,似觉相如为最。” 余戏日:“当日文君之从长卿,或不在琴而在此乎?”复相与大笑而罢。 余性爽直,落拓不羁;芸若腐儒,迂拘多礼。偶为披衣整袖,必连声道“得罪!”或递巾授扇,必起身来接。余始厌之,日:“卿欲以礼缚我耶?语日:‘礼多必诈。”’芸两颊发赤,日:“恭而有礼,何反言诈?”余日:“恭敬在心,不在虚文。”芸日:“至亲莫如父母,可内敬在心而外肆狂放耶?”余日:“前言戏之耳。”芸曰:“世间反目多由戏起,后勿冤妾令人郁死!”余乃挽之入怀,抚慰之,始解颜为笑。自此“岂敢”、“得罪”竞成语助词矣。 鸿案相庄廿有三年,年愈久而情愈密。家庭之内,或暗室相逢,窄途邂逅,必握手问日:“何处去?”私心忒忒,如恐旁人见之者。实则同行并坐,初犹避人,久则不以为意。芸或与人坐谈,见余至,必起立偏挪其身,余就而并焉。彼此皆不觉其所以然者。始以为惭,继成不期然而然。独怪老年夫妇相视如仇者,不知何意?或日:“非如是,焉得白头偕老哉!”斯言诚然欤? 是年七夕,芸设香烛瓜果,同拜天孙于我取轩中。余镌“愿生生世世为夫妇”图章二方;余执朱文,芸执白文,以为往来书信之用。是夜月色颇佳,俯视河中,波光如练。轻罗小扇,并坐水窗,仰见飞云过天,变态万状。芸日:“宇宙之大,同此一月,不知今日世间,亦有如我两人之情兴否?”余日:“纳凉玩月,到处有之。若品论云霞,或求之幽闺绣闼,慧心默证者固亦不少;若夫妇同观,所品论者恐不在此云霞耳。”未几烛烬月沉,撤果归卧。 七月望,俗谓之鬼节。芸备小酌拟邀月畅饮,夜忽阴云如晦。芸愀然曰:“妾能与君白头偕老,月轮当出。”余亦索然。但见隔岸萤光明灭万点,梳织于柳堤蓼渚间。余与芸联句以遣闷怀,而两韵之后,逾联逾纵,想入非夷,随口乱道。芸已漱涎涕泪,笑倒余怀,不能成声矣。觉其鬓边茉莉浓香扑鼻,因拍其背以他词解之日:“想古人以茉莉形色如珠,故供助妆压鬓,不知此花必沾油头粉面之气,其香更可爱,所供佛手当退三舍矣。” ……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