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宋代士绅结社研究/中华文史新刊

宋代士绅结社研究/中华文史新刊

  • 字数: 25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作者: 周扬波 著
  • 出版日期: 2010-02-24
  • 商品条码: 9787101063035
  • 版次: 0
  • 开本: 16开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10
定价:¥3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将“士绅”界定为具有影响力的知识阶层,“社”界定为民间自发组织,并将宋代的士绅结社分为乡约、经济合作会社、民间救济组织、士绅武装、耆老会、文艺会社六大类,分别述其源流,考其发展,着重论述其对宋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影响,认为士绅结社起到了填补政府权力空白、整合民间资源、建立交游网络的作用,充分反映了宋代士绅作为民间领导阶层的活动能力。
作者简介
周扬波,1976年生,浙江江山人。先后就读于浙江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分别获得历史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期间曾在报社、博物馆、机关工作,现为湖州师范学院历史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宋史与社会文化史。
目录
序 引言   一  问题的提出和命题的确立   二  概念的厘定:士绅和社   三  研究对象的历史定位   四  研究起点及空间 第一章  乡约   一 吕氏乡约的背景和内容   二  吕氏乡约的两个相关问题   三  宋代的其他乡约   四  宋代乡约未能广泛推行的原因 第二章  经济合作会社   一  传统私社   二  义役   三  义约 第三章  民间救济组织   一  社仓结甲和乡曲义庄组织   二  粥局和救济义约   三  理学的影响   四  宋代民间救济组织的局限性 第四章  士绅武装   一  义社、土豪武装和士绅武装 二  宋代士绅武装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  宋代士绅武装的历史意义及其影响 第五章  耆老会 一  宋代耆老会概况 二  洛阳耆英会与王安石变法 三  南宋鄞县的耆老会 第六章  文艺会社   一  诗社与宋代政治、文化   二  宋代学术会社   三  莲社   四  其他文艺会社 结语   一  宋代士绅会社功能类别   二  唐宋转型视野下的考察   三  宋以后士绅与会社关系的变迁 参考文献 共同体的足迹:从土地庙到社会主义(代跋)
摘要
    第一章 乡约 乡约是中国古代基层中的一种重要组织,起着辅助官府教化百姓的作用。它在长达近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有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最早的乡约由北宋熙宁年间理学家吕大钧创立推行,史称“吕氏乡约”,属于士绅自主发起,民众自愿参与的民间组织,旨在推行乡里教化。之后陆续有士绅在各地零星推行乡约,皆以吕氏乡约为蓝本。乡约真正成为乡里重要组织,则始于明代大儒王守仁以巡抚身分制订推行的南赣乡约,其特点是官方倡导,士绅表率,民众参与。官方力量的渗透,使乡约在全国范围迅速推广。乡约在明清两代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其中“乡甲约”和宣读圣谕现象的出现,表明它已经发展成为官府和士绅共同控制民间社会的一种半官方组织,其中官方力量又占据了强势地位。 宋代乡约与社仓、书院一样,都是其时民间活力结出的重要成果。但由于它没有像后两者那样在全国范围广泛推行,所以未能得到学界相应的重视。学者大多是在研究明清乡约时追本溯源提及吕氏乡约,偶有专文论述吕氏乡约也未能将之放在乡约的发展历史中考察,目前尚无专文探讨整个宋代乡约推行的内容和状况。而作为明清乡约的源头,宋代乡约具有明显而独特的时代特征,值得深入分析探究。吕氏乡约的背景和内容 吕氏乡约作为乡约这一重要历史现象的先行者出现于宋代,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