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数字建构 青年建筑师作品

数字建构 青年建筑师作品

  • 字数: 411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作者: (英)林奇,徐卫国 编 著
  • 出版日期: 2008-11-01
  • 商品条码: 9787112103959
  • 版次: 0
  • 开本: 20开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08
定价:¥9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为“数字建构:2008年国际青年建筑师及学生作品展”建筑师作品集。“数字建构”建筑展试图为57个极具潜力的建筑事务所提供一个展示的窗口,着重展示新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该展览的另一部分为学生建筑作品展,展示26所国际有名建筑院校的学生作品。作为本书的系列,同时出版的还有学生建筑设计作品集。 “数字建构”指在建筑生产过程中使用物质或非物质的数字技术进行建筑设计及建造。非物质数字技术包括创造性地使用脚本、编程和参数化模型软件:物质数字技术包括创造·性地使用数字建造技术,例如数控切削、3D打印和激光切割。 这次展览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主办,并作为第三届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双年展的一部分:双年展由罗丽博士领导。展览开幕的同时还将举办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主办、全国建筑院系建筑数字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的建筑设计及教学研讨会。
作者简介
尼尔·林奇是一位建筑师兼理论家。他目前是布莱顿大学建筑理论专业的教授。他曾执教于包括南加利福尼亚建筑学院、伦敦建筑联盟建筑学院、康奈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建筑学院、德国德绍建筑学院、巴斯大学和诺丁汉大学。其著作包括《空间政治》(劳特利奇出版社即将出版)、《伪装》(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2006年出版)、《忘掉海德格尔》(派迪亚出版社2006年出版)、《中国》(香港麦普奥菲斯出版社2004年出版)、《千年文化》(伊利普西思出版社1999匀E出版)和《建筑麻醉学》(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2006年出版)。曾与他人合著《玛思潘滋》(建筑基金出版社2000年出版)。曾编辑《数字城市》(怀利出版社即将出版)、《为数字世界而设计》(怀利出版社2002年出版)、《空间的象形文字》(劳特利奇出版社2002年出版)、《建筑与革命》(劳特利奇出版社1 999年出版)和《建筑的反思》(劳特利奇出版社1 997年出版)。与他人共同编辑《涌现青年建筑师作品》(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出版)、《涌现学生建筑设计作品》(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出版)、《快进热点智囊组》(香港麦普奥菲斯出版社2004年出版)、《数字建构》(怀利出版社2004年出版);他还是阿尔伯蒂的《建筑艺术十书》(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1988年出版)的译者之一。
目录
前言 非物质化过程 数字建构 美国东海岸 亚洲 中国 欧洲 美国西海岸 英国 拉丁美洲 澳大利亚 国际 索引 编者简介
摘要
    非物质化过程 代码,似乎是无处不在。我们开始明白自然环境中的许多事物都基于以规则为基础的行为,从鱼群和鸟群涌现的集群智慧,到雪花、蕨类植物、海贝和斑马皮肤的复杂图案,概莫能外,甚至人的身体也不例外。人类基因组成正在被科学家绘制和测序,以展现人类生命本身的遗传蓝图。 在此背景下,建筑师开始在设计工作室探索类似的法则也就不足为奇。这些代码的重要性在于开启了通过数字手段生成建模系统的可能性,以及利用数字技术的潜力催生新的结构的可能性。一群不断成长的年轻建筑师正在使用“脚本”技术(数字代码的处理操作)生成极具创新性的建筑环境。新一代建筑正在被创造出来,它使世人认识到计算机的潜力不仅仅是作为一种优选的绘图和渲染工具,而且是具有强大潜力的设计生成工具。 我们正在见证由计算机算法所引发的一种新鲜的和高度创新的建筑形式语汇的创造,从细胞聚集的增殖逻辑,到贯穿场环境变化着的分布式系统的自适应、参数行为。同样,我们也在目睹数字运算地位的变化,即从一个被边缘化的实验领域转变为建筑信息产品中心的角色。现在,有影响的建筑事务所几乎没有不参与到优选的数字建模实践中的;而此前,数字建模仅局限于先锋派的实验范围。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